《唐九卿考》订补
2009-09-29胡可先咸晓婷
胡可先 咸晓婷
[摘要]《唐九卿考》是近年出版的重要的文史研究著作,但尚有缺误。根据新出土文献进行补正,有助于该书的进一步完善。兹将新发现的九卿材料及书中的错误共124条整理出来,作为《唐九卿考》的订补,以供唐代文史研究者参考。文章分三个部分:增补九卿姓名条目、增补九卿重要新材料、订正九卿任职年限及名字讹误。
[关键词]《唐九卿考》;唐代;九卿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2-0062-07
郁贤皓、胡可先所著的《唐九卿考》,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我们在披阅新出土石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材料为《唐九卿考》所失收,同时觉得书中对九卿任职年限等问题的考订也偶有失误。因而将新发现的九卿材料以及订正的错误共124条整理出来,作为《唐九卿考》的订补,以供唐代文史研究者参考。文章分三个部分:一、增补九卿姓名条目;二、增补九卿重要新材料;三、订正九卿任职年限及名字讹误。
一增补九卿姓名条目
太常卿
1萧锐,约显庆中。《萧守规墓志》:“父锐,驸马都尉、太常卿、益州长史、岐州刺史,袭宋国公,尚文武圣皇帝女,襄城长公主。”按,萧锐贞观二十年在太仆少卿任,永徽二年在恒州刺史任。太常卿品秩高于恒州刺史,推其任职年代约为显庆中。
2李林宗,约天宝初。《唐李遥墓志》:“皇考林宗,累迁终太常大卿。”按,《唐九卿考》卷二已著录李林宗为太常少卿在开元末至天宝初;卷四著录其为卫尉少卿在约开元二十八年(740);卷六著录其为太仆卿在开元末。据此志应补入太常卿,其任职年代约为天宝初。
3刘献,兴元元年(784)。《刘献墓志》:“洎建中初授恒王府司马,四年迁太子詹事。兴元初,授光禄大夫、太常卿。自百之位迁九寺之荣,卅年间一门荣显。时所贵者卿相,公则再任为卿;古所称者侯伯,公则迁封为伯。”按,兴元仅一年。
4杨涉,约唐末。《张荷墓志》:“今左仆射杨公相国卿太常日,奏修撰,兼洛阳县尉。”按,《旧五代史》卷一二八《杨凝式传》:“杨凝式,华阴人也。……父涉,唐末梁初,再登台席,罢相守左仆射卒。”《新五代史》卷三五《杨涉传》:“哀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亡,事梁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平章事,在位三年,俛首无所施为,罢为左仆射,知贡举,后数年卒。”可证墓志“左仆射杨公”为杨涉。其为太常卿在唐末首次人相之前。
5张晏之。《燕张惟恭墓志》:“五代祖太常卿、北徐州刺史晏之。”墓主圣武二年(758)七月五日卒,年五卜三。
太常少卿
6白君恕,约贞观中。《白庆先墓志》:“曾祖君恕,唐任太常少卿,邵陵郡开国公。”按,志云:“御史中丞、兼幽府长史张守珪知君诚恳,奏充判官。……今年二月廿二日,使差给熟奚粮,奚叛遇害,非命而卒。……春秋冊有八。”未明言卒年。考《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载《李永定墓志》:“(开元)二七载,以卢龙塞下降奚内叛,节度使张守珪令公张皇陆师,斩刈枭孽,流血色水,僵尸满原。天书降,临,改授右清道率。曩载骚扰余烬北奔。二十八载,节度使李适之差公领马骑讨袭,大破奚军。”是知白庆先应卒于开元二十七载(739)。以此推其曾祖时代约略在贞观中。
7梁涉。天宝四载(745)。梁涉《李庭芝墓志》题署:“中散大夫、守太常少卿安定梁涉撰。”末署:“天宝四载岁次乙酉七月丁巳朔十七日癸酉刻。”
8张守志,约天宝中。《张林墓志》:“烈考守志,历河南少尹,丹、齐、易、陕四州刺史,兼水陆运使,终太常少卿。”按,张林大历九年(774)卒,年六十。
9狄兼暮,宝历中。《唐狄兼瞢墓志》:“改太常少卿,又出为苏、郑二郡守。”按,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1923页考狄兼暮为苏州刺史在约大和元年至二年。故其为太常少卿,即当在宝历中。
光禄卿
10崔万石,高宗时。《卢元衡墓志》:“夫人博陵崔氏,唐光禄卿万石之女。”墓主景龙三年(709)卒葬。
11崔通理,约开元时。王嵩《崔珣墓志》:“考通理,金紫光禄大夫、光禄卿。”墓主天宝七载(748)卒,年六十二。
12王同人,开元时。阙名《王德进墓志》:“高祖同人,卫尉司属光禄三寺卿、亳州刺史。”按,王同人开元十五年(727)前为光禄少卿,见《唐九卿考)卷三。
13崔鐵,约咸通初。崔沆《崔鐵墓志》:“寻拜将作监兼内作使。度用省费,时推称职,改光禄卿。……去岁春孟,府君白宰执,乞假抵东周,越月,授宋州刺史,非所求也。”咸通三年(862)正月卒于宋州刺史任,享年四十七。
14张权,约昭宗时。《张荷墓志》:“考权,皇任光禄卿,累赠工部尚书。公即尚书第九子也。……洎随计入贡,凡六上,登第于故致仕司空河东裴相国之门。”墓主乾化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卒。文中“裴相国”即裴贽,大顺元年(890)、二年、光化元年(898)三知贡举。张荷及进士第在此数年中,推其父为光禄卿亦约为昭宗时。
光禄少卿
15李邕,中宗时。《李邕墓志》:“娶韦庶人妹崇国夫人,加银青光禄大夫、行光禄少卿、秘书监、殿中监兼内外闲厩使。”
16卢炅之,景云二年(711)。《大唐故襄城县主墓志铭并序》,题署:“正议大夫行光禄少卿上柱国卢炅之撰。”末署:“景云二年五月廿七日。”按,卢炅之即卢照己,照已墓志见《文物》2007年第6期,谓“迁光禄少卿,出为豫州刺史”。
17李餡,约大历中。李助《李鷾墓志》:“乾元中,稍迁宋州刺史。……征拜光禄少卿。……改为洋州刺史。寻加中大夫,再迁泽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卒。按,李鷓大历十四年(779)至建中三年(782)在泽州刺史任,见(唐刺史考全编》第1261页。
18李逄,约元和末。《唐故陇西李夫人墓志》,撰于大和五年(831)。志云:“夫人皇族也。……父逄,进士登科,任台州刺史。移官于南,寻复口为光禄少卿致仕。”李贞《李夫人墓志》:“父逢,进士登科,任台州刺史,移官于南。寻复以为光禄少卿致仕。”墓主大和五年(831)七月十三日葬。按,李逢为台州刺史在元和十二年(817),见<册府元龟》卷七○○,则其为光禄少卿当在元和末。
19崔某,大中四年(850)。李佑之《唐光禄崔少卿故荥阳郑夫人(归)墓铭并序》:“庚午岁正月廿六日,魂归于岱岳,享年三十七。”编者按:“此庚午岁当为大中四年之庚午岁。”
20崔鐵,约大中时。崔沆《崔鐵墓志》:“武宗皇帝……特敕擢授府君殿中丞。……后历太府、光禄、司农三少卿。”当在宣宗大中时。
卫尉卿
21王同人,开元中。庾准《崔藏之夫人王氏墓志》:“曾
祖同人,皇朝卫尉卿。”阙名《王德进墓志}:“高祖同人,卫尉司属光禄三寺卿、亳州刺史。”
22裴谣,约昭宗时。《裴谣墓志》:“又拜太仆卿,仍腰金印。未几,转卫尉卿。间岁,除大司农。”墓主天复三年(903)十二月十三日卒。
23杨同逊,约元和末。王起《杨府君墓志铭》:“刺邓、宋二州。再为大理少卿、宫相、卫尉卿、太子宾客。”按,杨同逊为大理少卿约在元和末,参下文所考。推其为卫尉卿应在元和末。
卫尉少卿
24郑何,宪宗时。奚敬玄《郑何墓志铭》:“宪宗皇帝亲宠弥厚,又封普安为长公主,拜公为卫尉少卿,赐爵开国侯。……寻除少府少监。”
25裴鉢,天复四年(904)。《裴谣墓志》署:“再从弟、朝散大夫、前守卫尉少卿、柱国鉢书。”墓主天复四年(904)四月七日葬。
宗正卿
26李厥卿,开元中。《李怀墓志》:“文皇乃公之高祖,生皇太子恒山愍王,王生青州刺史宗正卿讳厥卿,生汉州刺史、左右羽林将军讳昶。”其时代约在开元中。
27李邕,开元初。《李邕墓志》:“除陇州刺史,迁宗正卿,移虢州刺史。”按,此为嗣虢王李邕,开元十五年(727)薨。非书法家李邕。
28王同人,约开元中。阙名《王德进墓志》:“高祖同人,卫尉司属光禄三寺卿、亳州刺史。”按,王同人开元十六年(728)卒。
29李志睐,开元十五年(727)。《嗣虢王邕墓志》,末署:“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卿、上柱国、嗣彭王志睞书。”墓主开元十五年(727)十二月葬。
30李暹,约开元末。崔植《李佶墓志》:“祖暹,太中大夫、邠宁灵等州刺史、宗正卿。”墓主贞元十三年(797)十月十五日卒。按,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余在建康,有李氏子自言唐宗室后,持其五代而上告五通,援赦书求官。缣素虽弊,字画犹如新。其最上‘广川郡公、汾州刺史李暹一告尤精好。其初书旧衔‘赵州刺史,次云‘右可汾州刺史云云。然后书告词,先言‘门下,末言,主者施行,犹今之麻词也。开元二十年七月六日下。”“汾”、“邠”形近易误,应从墓志作“邠州”。由此知李暹为宗正卿当在开元二十年(732)以后。
31李从父,咸通十二年(871)。《孟启妻李琡墓志铭》:“咸通十二年辛卿五月戊申,进士孟启之妻陇西李氏讳淑,……今宗正卿名从父之女。宗正,余之季舅。”
32任干。《任瑗墓志》:“曾祖干,宗正、司农二寺卿,袭封乐[安]公。”墓主年七十九卒,天宝十三载(754)葬。未详卒于何年。
宗正少卿
33李迪,开元十四年(726)。李昇期《宗正少卿李辿墓志铭》:“俄而有制,授宗正少卿。……以开元十四年七月十一日,终于东京祟柔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一。”
太仆卿
34豆卢钦望,武后初。李迥秀《豆卢望碑》:“太后……临朝称制,……乃以公检校同州刺史。凶党既克平,追复本职,俄迁太仆卿。”按,据碑文所载家世与官历,此豆卢望即新、旧《唐书》本传之“豆卢钦望”。
35李邕,开元初。《嗣虢王邕墓志》:“移虢州刺史,改太仆卿,转卫尉卿,出守贝州刺史。”按,嗣虢王李邕开元十五年(727)薨。
36范某,天宝初。《唐范公夫人吕氏墓志》,题为“大唐金紫光禄大夫太仆卿前怀州长史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范公妻故东平郡君大人吕氏墓志铭并序”。按,墓主卒于天宝十三载(754),大历七年(772)正月拊葬。范公名待考。
37萧衡,玄宗时。庾游方《庾游方妻萧氏墓志》:“曾祖衡,太仆卿。玄宗以太仆胄华鼎铉,优诏降主,选拜驸马都尉,赠司空。”是其为太仆卿在玄宗时。
38李士则,约元和中。《李少赞墓志》:“父士则,皇太仆卿。”墓主开成元年(836)七月廿四卒,年七十五。
39裴谣,约昭宗时。《裴谣墓志》:“检校右散骑常侍、守沂王傅,又拜太仆卿,仍腰金印。”墓主天复三年(903)十二月十三日卒。
太仆少卿
40韦津,约贞观中。《韦英墓志》:“曾祖津,隋户部尚书、武阳郡公,皇谏议大夫、太仆少卿、寿光县男。”墓主天宝九载(750)八月十二日卒。其曾祖年代约在贞观中。
41姜綑,永徽二年——四年(651-653)。《姜綑墓志》:“永徽元年,请急还洛。二年,转太仆少卿。一日千里,是为王佐之才;四至九卿,方识公门之贵。……四年,授中大夫,仍守旧职。”
42张客,约武后时。《唐殷善征墓志》:“夫人中山县君北平张氏,皇侍中、右仆射、北平公行成之侄孙。长安令、太仆少卿望都公客之女。春秋冊有四,以开元三年夏六月一日先公终于长兴道里之私第。”按,张行成永徽四年卒于右仆射任,而墓主卒于开元三年,推张客为太仆少卿时间约在武后时。
43薛儆,开元初。《薛儆墓志》:“拜驸马都尉、殿中少监,贶亲也。加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少卿、上柱国、汾阴公,邑二千,封五百,懋功也。转其岐州刺史。”开元八年(720)十二月七日薨。
44李瑪,约大历中。《唐故陇西李夫人墓志》,撰于大和五年(831)。志云:“夫人皇族也。其曾祖业,册惠仙太子,嗣薛王。祖璘,任太仆少卿。父逄,进士登第。任台州刺史。”
大理卿
45崔世枢,武德中。《唐崔纬墓志》:“六代祖世枢,皇朝大理卿。生陕州刺史义直。”墓主大和五年(831)正月廿二日卒,年五十四。张惟素《崔备墓志》:“五代祖讳枢,皇莱济陕等州刺史、大理卿、武城县男。高祖义直,陕州刺史。”按,《唐刺史考全编》卷五一,系崔枢为陕州刺史在武德中或贞观初,推其为太理卿约在武德中。崔枢因避讳而省“世”字。
46尔朱呆,则天初。《尔朱呆志石文》:“转秋官郎中。……改司农少卿、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司刑卿、寻有制除秋官尚书。”墓主长寿三年(694)正月二十四日薨。
大理少卿
47姜綑,贞观十八年——十九年(644-645)。《姜綑墓志》:“(贞观)十八年,守大理少卿。君锐心尽节,推诚恕己,守法类于于张,奉宪逾于陈郭。事之有屈,必触鳞而取明;情之可尤,固攀槛而言罚。十九年,督征辽运漕,以强举飞名。寻拜文州刺史。”
48尔朱杲,则天初。《尔朱呆志石文》:“转秋官郎中。……改司农少卿、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司刑卿,寻有制除秋官尚书。”墓主长寿三年(694)正月二十四日薨。
49李昇期,开元十四年(726)。李昇期《李辿墓志铭》,题署:“从弟、大理少卿昇期撰。”墓主开元十四年(726)十一月八日葬。
50崔翘,约开元二十六年(728)。《崔翘墓志》:“丁内忧,如执文公之丧。服阙,除大理少卿,天下用刑无滥。……三载为大理,用休于前政。……公享年四百有八甲子矣。唐
天宝九载冬十二月三日薨于洛师明教里之私第。”按。崔翘开元二十九年(741)为大理卿,见《唐九卿考》366页,前推三年,其为大理少卿应该在开元二十六年(738)。
51杨同逊,约元和中。王起《杨同逊墓志》:“刺邓、宋二州。再为大理少卿、宫相、卫尉卿、太子宾客。”按,《千唐志斋藏志》所载《王师正墓志》:“调补汝州郏城县尉,秩谢,邓之守杨公同逊以军从辟之。”王师正大和二年(828)卒,年冊九。以此合参,杨同逊任大理少理约在元和中。
52裴谣,约昭宗时。裴格《裴谣墓志》:“又宰河中府河东县令。秩满,拜大理少卿,又迁秘书少监。”墓主天复三年(903)十二月十三日卒。
53杜损。李茂元《杜夫人墓志》:“大王父损,皇大理少卿。”
54郑庠。郑峰《郑徽墓志》:“王父大理少卿致仕庠。”
鸿胪卿
55崔忻,开元二年(714)。陈显昌《唐崔忻题名石刻》:“这里是一幅石刻拓片的照片,字迹清晰可见:‘敕持节宣劳秣辐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支竦,约大中七年(853)。朱贺撰《支光墓志》:“大历七年六月十二日,年六十一而终。……娶吴兴沈氏,生累赠随州刺史、殿中监讳成,成生鸿胪卿致仕讳竦。”又朱贺撰《支成墓志》:“次子竦,皇任云、泸、齐、光、邢五州刺史,郓王傅,鸿胪卿致仕。”又丁居立撰<支叔向墓志》:“显考竦,历典云、泸、齐、光、邢五州刺史,东朝亲王傅,鸿胪卿。”又滕绶撰《支询墓志》:“父讳竦,皇任云、泸、齐、光、邢五郡刺史,郓王傅,鸿胪卿致仕。”又房凝撰《支谟墓志》:“父竦,历郡守王官,分司告老;以鸿胪卿致仕,累赠司空。”墓主乾符六年十二月卒,年五十一。据《唐刺史考全编》卷一○三,支竦大中五年在邢州刺史任。再考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八有《支某除郓王傅卢宾除融州刺史等制》称:“前使持节邢州诸军事、守邢州刺史、兼侍御史、充本州团练使、上柱国支某等。”杜牧大中五年(851)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大中六年(852)为中书舍人。其制当是时作。则支竦为鸿胪卿致仕约在大中七年(853)或稍后。
57崔鐵,大中中。崔沆《崔鐵墓志》:“先帝时,宗相龟从一日于偏殿言府君之屈,即日擢拜权知鸿胪卿,久而得真秩。时黠戛斯遣使朝贡,有称敕使者,府君曰:是必重译之失也。”按,考《新唐书》卷六三《宰相表》:大中四年六月戊申,“户部侍郎、判度支崔龟从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崔鐵为权知鸿胪卿在崔龟从大中四年(850)六月拜相后。
鸿胪少卿
58庾促,贞元末。庾敬休撰《庾承欢墓志》:“父讳挺,皇金紫光禄大夫,历宋、亳、颍三州刺史,拜鸿胪少卿,兼御史大夫。以词华超于群萃,文战再捷;以吏理称于详敏,政成三州。”按,墓主元和十五年(820)卒,年五十四。推其父为鸿胪少卿约在贞元末年。
59王谅,约大历中。韦庇《王媛墓志》:“祖谅,鸿胪少卿,袭琅琊郡公。”墓主元和七年(812)卒,年二十五。
司农卿
60任干。《任瑗墓志》:“曾祖干,宗正、司农二寺卿。袭封乐[安]公。”墓主年七十一卒,天宝十三载(754)葬,未详卒于何年。
61裴谣,约昭宗时。《裴谣墓志》:“转卫尉卿。间岁,除大司农。”墓主天复三年(903)十二月十三日卒。
司农少卿
62尔朱呆,则天初。《尔朱呆志石文》:“转秋官郎中。……改司农少卿、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司刑卿、寻有制除秋官尚书。”长寿三年(694)正月二十四日薨。
63柳泽,开元二十年(732)。李慎名《司农柳卿女婉墓志铭》:“父泽,朝散大夫、上柱国、司农少卿。”墓主开元廿年(732)十一月廿二日卒,二十一年(733)二月五日葬,年十三。
64张之辅,开元中。《唐张之辅墓志》:“升将作少匠。百姓思德,九县建碑,仍立生祠,以存想似。转司农少卿。泉谷有条,薪菜职利,僦市讫息,贸迁流行。擢左卫将军、西京副留守。”墓主开元十九年(731)卒,年五十一。
65崔鐵,约大中时。崔沆《崔鐵墓志》:“武宗皇帝……特敕擢授府君殿中丞。……后历太府、光禄、司农三少卿。”当在大中时。
太府卿
66来恒,上元中。《唐来景晖墓志》:“父恒,进士对策高第,解褐陕雍二州司士参军,迁太子舍人,加朝散大夫、职方郎中、主爵郎中、国子司业、忠陕二州刺史、太子少詹事知兵部选事,又分掌吏部选事,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太府卿、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润州刺史,谥懿公,陪葬恭陵。”考《新唐书》卷一○五《来济传》:“济异母兄恒,上元中,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书卷六一《宰相表》上:仪凤元年,“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按,上元三年(676)十一月改元仪凤元年。其为太府卿在为黄门侍郎前,即应在上元元年(674)或二年(675)间。
67豆卢钦望,证圣元年(695)。李迥秀《豆卢望碑》:“除越州都督。……入计拜太府卿,除鸿胪卿。”按,据碑文所载家世与官历,此豆卢望即新、旧《唐书》本传之“豆卢钦望”。又考《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六《唐太守题名记》:“豆卢钦望,如意元年自婺州刺史授,拜司农卿。”《嘉泰会稽志》卷二作司宾卿。以碑文证之,应作“太府卿”,而其为司宾卿则又在太府卿之后。又按《嘉泰会稽志》卷二于豆卢钦望下云:“钱节,神功元年自扬州司马授。”即代钦望。按钦望为越州刺史四年,则为太府卿当在证圣元年。
68李柏,约天宝末。李助撰《李鷾墓志》:“列考讳柏,皇银青光禄大夫、太府卿,赠司空。”墓主兴元元年(784)卒。
太府少卿
69李淑眘,约高宗初。李畲《李允墓志》:“父淑眘,皇朝比部郎中、太府少卿、雍州司马、刑部侍郎、陕州刺史。”墓主垂拱四年(688)卒,卒年六十。
70姚璿,垂拱三年(687)。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续编》卷二二《法果寺碑并阴侧》:“《大唐定州中山法果寺之碑》,朝议大夫、□□□少卿、检口定州□□、吴兴县开国男、吴兴姚口(下泐)。”碑阴题:“朝议大夫、守司府少卿、检校定州刺史、吴兴县开国男姚璿。”跋引《金石分域编》云:“姚璿撰,鞠处信正书,垂拱三年四月,在唐县岭上村法果寺。”又跋言:“其为司府少卿、检校定州刺史,则璿所自署,不应有误。”按,姚瑞长寿二年(693)至延载元年(694)曾为司宾少卿,《唐九卿考》卷八已著录。可参看。
71韦行诠,景龙二年(708)。崔湜《韦氏墓志铭》:“制光禄大夫行礼部尚书口国公韦温、光禄大夫行太子詹事陈国公陆颂、秘书监嗣虢王邕、太府少卿韦行诠等监护。”墓主景龙二年(708)十一月十四日葬。
72崔温之,天宝十载(751)。徐浩<崔藏之墓志》:“季
弟太府少卿温之等。”墓主以天宝十载(751)十一月五日葬。
73崔鐬,约大中时。崔沆《崔鐬墓志》:“武宗皇帝……特敕擢授府君殿中丞。……后历太府、光禄、司农三少卿。”当在大中时。
二增补九卿重要新材料
1《考》卷二64页“窦孝谌”。王询《窦淑墓志铭》:“父孝谌,太常少卿,赠太尉,豳国公。”有的材料谓太常卿,有的谓太常少卿,姑存疑。
2《考》卷二66页“崔神庆”。《崔杰墓志》:“太常卿赠太子少傅讳神庆府君之孙。”
3《考》卷二69页“姜皎”。王询《窦淑墓志铭》:“前太常卿、楚国公姜皎书盖。”墓主开元九年(721)八月廿七日葬。
4《考》卷二118页“傅游艺”。《唐傅游艺墓志》:“加银青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遂为逆竖来俊臣所疑陷,降授太常少卿。天授二年九月六日终于私第。”
5《考》卷二119页“崔融”。《崔翘墓志》:“考中书舍人,通议大夫、太常少卿、国子司业、修国史、上柱国、清河县开国子、赠卫州刺史、谥曰文融。”又崔翘撰《崔尚墓志》:“中书舍人、修国史,太常少卿兼知制诰、国子司业上柱国清河子、赠卫州刺史文公融。君之叔父也。”
6《考》卷三165页“崔瑶”。《崔杰墓志》:“光禄卿讳瑶府君之长子。……天宝八载秋九月,又丁光禄卿府君忧。”
7《考》卷三169页“萧升”。庾游方《庾游方妻萧氏墓志》:“祖升,光禄卿、驸马都尉。素风雅望,克振家声。薨赠礼部尚书。”
8《考》卷三178页“殷令名”。《大周故通议大夫行麟台丞上柱国建安县开国子殷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仲容,字元凯,即陈郡长平人也。……父令名,唐光禄卿、上柱国,袭建安县开国男。并岳气朝跻,德星夜朗,一日七士,千里比肩,学富海口,文清江月。”
9《考》卷三185页“窦瑗”。《窦劝墓志》:“曾祖瑗,皇正议大夫、光禄少卿。”
10《考》卷三190页“杜中立”。李茂元《杜夫人墓志》:“兄光禄少卿,驸马都尉中立,及嫂真源公主。”
11《考》卷四209页“李邕”。《李邕墓志》:“改太仆卿,转卫尉卿,出守贝州刺史,人为秘书监,又拜卫尉卿。……开元十五年七月八日薨于东都嘉善里之私第。”
12《考》卷五249页“李百药”。《唐李夷吾墓志》:“曾祖皇宗正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府君讳百药。”
13《考》卷五249页“窦诞”。王珣《窦淑墓志铭》:“祖诞,皇朝宗正卿、礼部尚书、上柱国、莘国公。”
14《考》卷五251页“李博父”。李助《李愻墓志铭》:“高祖讳博父,……自武德至咸亨凡刺七郡,位至特进、太常伯、宗正卿。”
15《考》卷五265页“李慎名”。李助《愻墓志铭》:“祖讳慎名,襄州元子。天宝中,以德行冠宗属,历官京兆尹、左金吾大将军、东都留守、太原尹、宗正卿。”
16《考》卷六326页“尔朱义琛”。《大周故秋宫尚书秀容县开国男尔朱府君(杲)志石文》:“父义琛,唐司仆少卿、司刑少常伯、司刑卿、银青光禄大夫、定州刺史,赠胜州都督、上柱国。”
17《考》卷六339页“张景顺”。赵骅《韦衡墓志》:“自后又有特进王毛仲、太仆少卿张景顺,分彼正悴,更承渥恩。”
18《考》卷七348页“郎楚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续编》卷二○《郎余令残刻造像题记》:“唐故大理卿郎楚之(下泐)……显庆五年中山郎余令字元休为存亡一切眷属等造。”跋云:“右像中山郎余令为祖父兄弟一切眷属等造。郎余令,两《唐书》人《儒学传》。祖颖,字楚之,武德初为大理卿。记称大理卿郎楚之者,以字行也。”
19《考》卷七356页“尔朱义琛”。《大周故秋官尚书秀容县开国男尔朱府君(呆)志石文》:“父义琛,唐司仆少卿、司刑少常伯、司刑卿、银青光禄大夫、定州刺史,赠胜州都督、上柱国。”
20《考》卷七363页“李朝隐”。《唐程文琬墓志》:“君又精于理法,洞达时宪。属大理卿李朝隐,国之良也,牒吏部,辟君为法官,因拜大理司直。”
21《考》卷七365页“蒋钦绪”。蒋鄅《卢況墓志铭》:“夫人乐安蒋氏,则我列祖故大理卿、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钦绪之小女。”
22《考》卷七366页“袁仁敬”。僧湛然《袁氏孝女(梵仙)墓志铭并叙》:“孝女袁氏,字梵仙,有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大理卿陈郡昭公之孙。”
23《考》卷七374页“李正臣”。《崔元略墓志铭》:“夫人江夏李氏,北海太守邕之曾孙、大理卿正臣之女。”又《崔元略妻江夏李氏墓志铭》:“皇考讳正臣,大理卿。夫人大理府君之女也。”
24《考》卷七400页“高士训”。《于尚范夫人高氏墓志铭》:“王父士训,皇朝刑部郎中、大理少卿、衡州刺史。”墓主开元十六年卒。
25《考》卷七405页“徐峤”。《徐峤墓志》:“乃除大理少卿,哀敬折狱,大小以情,至诚所通,在微斯应。”
26《考》卷七409页“韦光弼”。页刘公舆《韦懿仁墓志》:“父光弼,皇大理少卿,赠刑部侍郎。起草粉闱,详刑棘寺。一成无失于出入,得情必见其哀矜。朝典申恩,追荣宗伯。”
27《考》卷七410页“郑利用”。郑峰《郑徽墓志》:“曾王父御史中丞、大理少卿、赠司徒利用。王父大理少卿致仕庠。”
28《考》卷七426页“崔神基”。《李延祐夫人清河崔氏墓志铭》:“父神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之臣,鼎之铉也。夫人父,我太常府君。”按,原考证引多种典籍证崔神基以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与此新出土墓志异,待详考。
29《考》卷七427页“豆卢钦望”。李迥秀《豆卢望碑》:“人计拜太府卿,转鸿胪卿。”
30《考》卷八460页“庾侹”。庾崇<庾游方墓志):“祖挺,鸿胪少卿。”
31《考》卷九481页“王昕”。《唐故大理丞赵郡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合葬铭》:“皇考昕,薛国公,先朝邢汝等州刺史、殿中监、大司农。天宝中冀州刺史弼之兄子也。”
32《考》卷九466页“崔枢”。《崔谔之墓志》:“公则皇朝司农卿、散骑常侍、陕州刺史、清河郡开国公世枢之曾孙。”则崔枢因避讳而省“世”字。
33《考》卷十500页“祖孝基”。《唐祖好谦墓志》:“祖孝基,皇给事中、太子家令、雍州别驾、司农卿、蕲州刺史、容城男。”按,《唐代墓志汇编》所载《裴珣夫人祖氏墓志》:“唐司农少卿孝基之季孙,渠州司马义臣之少女,秘书郎流谦之次妹,处士河东裴府君之嫡妻。”墓主天宝七载(748)四月十日卒。墓志记载先世,例称终官,而此二志相互矛盾。再参以《元和姓纂》卷六范阳祖氏:“孝基,司农少卿。”则疑此志之“司农卿”,为“司农少卿”之误。
34《考》卷九502页“阎玄邃”。《唐故崇文生阎君墓志
文》:“君讳炅,字季奴。……祖邃,司农少卿,泽州刺史。”参《新唐书》卷七三下《宰相世系表》:“玄邃,司农少卿、泽州刺史。”即“阎邃”为“阎玄邃”之省。
35《考》卷九507页“蒋岑”。殷亮《蒋伦墓铭》:“皇考讳岑,正议大夫、司农少卿、赠汾州刺史。”
36《考》卷十522、524页“崔谔之”。据《唐崔谔之墓志》补阙文:“预谋刘章,……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拜卫尉卿、将作少匠、滑州刺史、太府卿、汾州刺史、少府监、检校司农卿、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府卿、兼检校御史中丞,联拜少府监。……春秋卅九,以开元七年岁次已未八月景戌朔三日戊子,薨于东都永丰里私第。”
37《考》卷十527页“袁建康”。窦牟《袁亮墓志》:“太府卿讳建康之第五子也。”
三订正九卿任职年限及名字讹误
1《考)卷二67页“李范,神龙二年”。按,李范为太常卿应系于景云二年(711)。《唐九卿考》据拓本《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铭并序》,题“太常卿兼左卫率岐王口书”,并以其葬年为神龙二年(706)。考雍王为李贤,其墓志有两方,一为《大唐故雍王墓志铭并序》,志书其葬年为神龙二年七月一日,然未署撰书人。二为《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铭并序》,署“太常卿兼左卫率岐王范书”。此为合拊墓志,葬于景云二年(711)。《唐九卿考》将二志混淆,而产生此误。故李范为太常卿时间应移正。
2《考》卷二69页“薛祟胤,景云中”。未列具体年代。《开元释教录》卷九:“睿宗景云二年辛亥,于大荐福寺复译……等经,……太常卿卫国公薛崇胤监护。”由此证知,薛崇胤为太常卿可定为景云二年(711),《唐九卿考》仅云“景云中”,可据此加以补证。
3《考》卷二96页“王正雅,大和五年”,所据为《册府元龟》卷六二二:“王正雅为太常卿,宋申锡狱自内起,宰相重臣无敢言者,正雅与京兆尹崔琯上疏请付外考验其事,由是狱情稍缓,申锡止于贬官,内外翕然推重之。”按,王正雅此时任“大理卿”,《册府元龟》误作“太常卿”。据《旧唐书》本传:“人为大理卿。会宋申锡事起,……正雅与京兆尹崔琯上疏请出造事者付外考验其事。”《新唐书》本传:“人为大理卿,会争宋申锡狱,坚甚,申锡不得死。”《册府元龟》卷六一七:“王正雅,文宗时为大理卿,会宋申锡事起狱,自内出,无支证可验。”又《册府元龟》卷六九一、《新唐书·宋申锡传》、《新唐书·崔琯传》、《资治通鉴·大和五年》所载同。《唐九卿考》卷七大理卿“王正雅,大和五年”条无误,卷二太常卿“王正雅,大和五年”条应删去。
4《考》卷二131页“赵颐贞,开元中”。《赵应墓志》:“太常少卿讳颐贞之第四子。以天宝十三载六月廿九日,寝疾卒于尚贤里之私第,春秋廿有七。……慈母哭其鞠育,兄弟哭其急难。”按,原考推测赵颐贞为太常少卿在“开元中”,而以募志所载其子赵应二十七岁于天宝十三载卒,其母尚在推之,赵颐贞为太常少卿应系于天宝中更为合适。
5《考》卷三159页“杨元琰,景龙中”。未列具体年代。岑羲《杨再思碑》:“令光禄卿杨光(元)琰监护。”墓主景龙三年六月薨。由此证知杨元琰为光禄卿可定于景龙三年(709)。
6《考》卷三161页“马怀素,开元三年”。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续编》卷二五《崔夫人郑氏墓志铭》:“《(缺)唐大理卿崔(缺)故夫人荥阳县君郑氏墓志铭并序》,光禄卿、上柱国、常山县开国公马怀素撰。”志云:“以长安三年八月廿四日,终于京兆府永乐里之私第,以开元五年十月廿五口口窆于恒州之旧茔,礼也。”而《唐九卿考》据《绩语堂碑录》引其卒年在开元三年(715)。与此不同,今录之存参。
7《考》卷四208页“李罐,开元十一年”。李瑾任卫尉卿的时间应改正为“开元六年——开元十一年(718-723)”。阙名《李(王进)墓志铭》:“第十二弟卫尉卿嗣许王瓘等。”墓主开元六年十二月一日葬,是李瑾开元六年已在卫尉卿任。《唐九卿考》仅考证李瓘为卫尉卿在开元十一年(723),应加以补正。
8《考》卷四241页“韦行立,长庆元年”。韦行立任卫尉少卿的时间应改正为“元和十二年——长庆元年(817-821)”。《韦行全墓志铭》题撰人:“兄朝议郎守卫尉少卿赐绯鱼袋行立撰。”墓主葬于元和十二年(817)七月,是韦行立元和十二年已在卫尉少卿任。《唐九卿考》仅考证韦行立为卫尉少卿在长庆元年(821),应加以补正。
9《考》卷六296页“史晡(史陳、阿史那陳),垂拱中”。并云:“《旧书·阿史那苏尼失传》:子忠,‘忠以擒颉利功,……赐名为忠,单称史氏。……子陳封薛国公,垂拱中,历位司仆卿。《姓纂》卷六河南史氏:‘晡,宋州刺史。岑氏《四校记》疑‘晡乃‘陳之讹。”按,贾彦璋撰《史璀墓志》:“曾祖讳忠,皇朝封怀德郡王、镇军大将军,赠荆州大都督。祖讳元睐,太仆卿、上柱国、薛国公。”墓主天宝六载(747)卒,年七十。其祖年代约在高宗、武后时。由此志可证,《姓纂》作“史晡”者误。“史睐”则为“史元陳”之省文。
10《考》卷七361页“崔昇,开元三年”。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续编》卷二五《(缺)唐大理卿崔(缺)故夫人荥阳县君郑氏墓志铭并序》,即崔昇夫人。志云:“以长安三年八月廿四日,终于京兆府永乐里之私第,以开元五年十月廿五口口窆于恒州之旧茔,礼也。”据此则崔昇任大理卿的时间当改为“开元五年”。而同一墓志《唐九卿考》据《绩语堂碑录》引其卒年在开元三年(715),未知孰是,今录之存参。
11《考》卷八424页“萧嗣业,显庆三年——龙朔二年”。萧嗣业任鸿胪卿的时间应改为“显庆三年——龙朔三年(658-663)”。《大唐故新城长公主墓志铭并序》:“以龙朔三年二□□□□□□薨于长安县通轨坊南菌,春秋年卅。……遣同文正卿琅琊□开国公萧嗣业持节护丧事,司元□□伯剡国公张大象为副。”《考释》:“两唐书中均记其为鸿胪卿兼单于督护府长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其为,鸿胪少卿,琅琊郡公。新城公主墓志中其为‘同文正卿,琅琊郡开国公。同文正卿即鸿胪卿,《新唐书·百官志》和《唐六典》卷十八中有记载:龙朔二年改鸿胪寺卿为同文正卿,可纠《新表》中‘鸿胪少卿之误。”知萧嗣业龙朔三年(663)二月尚在鸿胪卿任。
12《考》卷八431页“李迥秀,景龙至景云中”。未列具体年代。李迥秀《豆卢望碑》:“时景龙三年十一月廿二日,即长安颁政里之私第,春秋八十有六。……敕鸿胪卿李迥秀监护,雍州司马韦铣为副。”由此证知,李迥秀为鸿胪卿的时间可定于景龙三年(709)。
13《考》卷十520页“豆卢钦望,万岁通天元年”。李迥秀《豆卢望碑》:“除越州都督,……人计拜太府卿,转鸿胪卿。……左迁赵州刺史。……公以悬车之年,表请骸骨。不许。拜太府卿。……乃迁刑部尚书。”是其曾两次为太府卿。万岁通天元年(696)为第二次。据《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六,其为越州都督在如意元年(692),又如意元年九月改元为长寿元年,则首次为太府卿在长寿二年(693)或稍后。
14《考》卷十521页“韦翼”。《唐九卿考》推测其任太府卿的时间“约武后时”。《韦英墓志》:“父翼。皇银青光禄大夫、秘书少监、太府卿、申王傅、武阳平公。”墓主天宝九載(750)卒,享年七十二。据此推测,其为太府卿约在开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