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苏轼的婉约词

2009-09-24田海滨

文学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词风第一版苏轼

提起苏轼的词,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大江东去”、“西北望,射天狼”等黄钟大吕之声,似乎他所写的都是这类关西大汉所唱的词。一向以豪放杰出、清旷雄奇示人,其实这也是一种美丽的误会,作为一位产量甚丰的词人,他婉约妩媚的作品并不少,在现在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却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只不过这类豪放之词,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一新天下耳目,所以让人们念念不忘。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震撼人心,那么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

不过,苏轼的婉约词风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风。传统的婉约词以柔媚香艳为主体风格,常屈从于音乐,以情歌恋曲为主,在花前月下“浅斟低唱”,自然形成香软柔婉之风。再加上宋代文人柔弱的文化心理多感伤悲情,铸就了多情的气质,柔弱的风采,宋人程颐就曾说“今人柔了!”这样的传统风格,使词在内容上偏于“儿女柔情”,大多关乎男女情爱和个人情思,艳情词、恋情词、闺情词、伤春词、悲秋词、离别词大量涌现。题材的选择上“伤春”与“悲秋”表现的更为集中。宋人往往在明媚的春光中感受不到勃勃生机,面对自然盎然却伤情地比照着他们缺憾的人生,面对来去匆匆、花开花落的春天,词人联想的往往是人生苦短、青春易逝。于是伤春悲秋、相思离别之作涌起。传统词风在语言的选择上多以阴柔之美为主导倾向,词中常见:小庭、深院、闺房、红烛、罗衣、曲径、月下、落花、微雨、飞絮等,体现出一种悠悠情韵。意境的创造上以轻柔委婉、迷离朦胧为特长,偏重阴柔之型。

而苏轼的婉约词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风格,在内容、题材、思想、语言用词、意象等方面有不断创新。

一.内容上,宋词传统柔媚词风吟风弄月,而苏轼“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扩大了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苏轼生性不羁,他不愿意为音律束缚。晃补之说:“居士词人谓多不协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他的“以诗为词”,不为传统习尚所囿,另辟天地,举凡怀古、咏物、感旧、送别、记游、闲适、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词可以咏史,可以悼亡,可以说理,可以谈禅,可怜寄托情思,可怜抒发悲壮之怀,诸如人生的感慨,仕途的升沉,新友的聚散,自然景物的欣赏等都可以入词,这是对词的一大解放。因而词中有对虚假功名的鄙夷:“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不着甚干忙”(《满庭芳》);有对民生的关切:“万顷风祷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浣溪沙》);有对人生的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有对矛盾心态的真实剖白:“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有温馨恬然的田园风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如此等等。苏轼全方位地摄取了现实社会的各种题材入词,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二.从思想、风格上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气,伤春悲秋之情。苏轼的婉约词既有“似花还是非花”、“枝上柳绵”那样的婉约情愫,但又绝无婉约词中许多人的香软浓艳之气。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同样是恋情词却写得清丽洒脱,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残草盛,柳絮飘舞,燕子低飞,绿水环绕,令人陶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把伤春惜春之情表现得缠绵悱恻,十分动人;墙外行人,看见墙里秋千高荡,笑声飞扬,不由得心荡神怡,对“墙里佳人”产生爱慕之情。但“墙里佳人”并不知道外有一位“多情”的行人,舞罢秋千,翩然而去,墙外有意,墙内无心,枉自多情的行人增添了惆怅和烦恼。这里的恋情是健康的,充满了青春活力,本是伤春光之流逝,寄托失意沦落之感,但是整首词却写得清新舒朗,洒脱飘逸,充满理趣。悼亡词是爱情词的重要方面,苏轼写“生离”,感情真挚,深沉,长于言情,一首《江城子》,近千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这首堪称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文笔细腻绵密、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但绝非易安的词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凄婉哀绝之情,已经冲出口,荡气回肠,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字字句句沁透着孤绝的阳刚之美。

三.语言意象运用上,洗脱“脂粉气”,从“倚红偎翠”中走向明丽净洁。和花间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总体上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人们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而苏轼打破了传统,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和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其中。《卜算子》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淮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来,有恨无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此外,他那“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人生喟叹,“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中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感慨,“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那种不被当朝理解,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悲哀,无不闪烁着东坡思想性格的光芒。

综观苏轼的婉约词,他不但对传统的婉约词有所继承,同时有许多的创新,开拓了婉约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东破选集》,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选,四川人民出版1987年11月第一版。

[2]《中国的诗词曲赋》,任继愈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一版。

[3]《婉约词》,兰世雄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4]《王国维美文经典全集》,张弘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5]《宋词二十讲》,闵泽平著,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田海滨,河北邯郸市复兴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词风第一版苏轼
从善如流
人见人爱“一版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
探索姜夔词的幽冷词风
浅析李后主词成就
张鎡词论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