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探究

2009-09-23郭晓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摘要:文章以现代化设备管理理念为理论依据,以细化、量化、规范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健康、高效、经济、安全”地运行为目标,以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为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保证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现代化管理理念下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必要管理工作,以期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设备高效运行;现代化管理方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067-02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标志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企业设备高效运行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管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用愈来愈显著。

一、以人为本是提高企业设备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的管理必然成为设备管理的根本前提。加强设备管理,就是要求设备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人人参与,人人都有工作目标和经济责任考核”。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管理的价值,建立对设备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经营决策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重视人才开发,民主管理和自主活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全员管理是保证企业设备管理效率的核心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对设备的综合管理,更重要的是发动员工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由于广大的操作员工天天与设备交流接触,他们不仅了解设备的各种正常性能,也最先感知设备的各种异常现象。因此,能否充分调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能否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核心方法。随着设备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将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自主创新是推动设备高效运行的强大动力

自主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源动力,自主创新在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和技术变革两方面。设备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管理层不断与时俱进。引领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力量。技术变革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自主创新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设备加工工艺,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紧紧依靠自主创新,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问题的规划和研究,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步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轨道;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

(三)动态管理是维持设备管理系统健康发展的杠杆

设备动态管理是从设备终生健康运行的角度考虑,从其生命之初的选择到安全隐患排查和故障排除,一直到设备的报废更新的全部生命动态过程。其中,安全隐患排查和故障排除是动态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应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监测与经验判断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新模式,提前预测各类设备事故的预兆,提前处理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同时注重日常故障处理工作。充分利用每周的生产和设备调度会,调度、协调、决定重大设备事项的处理。设备故障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确保故障处理质量。动态管理能够保证企业设备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发展,从而支撑整个企业的动态、循环发展。

二、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较少的成本(人力和资金)投入,得到最优或较优的技术装备和对其的有效使用。基于此目的,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导下,本文秉承上述企业设备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设备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运行的制度性保障

依据现代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继续保持并加强设备管理意识是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比如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细则、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等形成制度,是对基层设备管理工作的督促,也是保证设备外观和技术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了这些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的设备管理制度,人才能有章可循,通过制度、标准来约束和规范其行为,从而使设备管理由被动管理转化成主动管理。另外,领导重视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各层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不断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理论依据。

(二)加强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明细设备使用流程

设备档案资料是设备制造、使用、管理、维修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设备维修工作质量、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使用、维修水平,有必要做好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设备的档案资料需统一存放于档案室。凡是需用资料的部门均应到档案室借用,并应签字登记。有关设备资料是指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资料,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将全公司生产设备逐台建立设备资料袋及设备资料的管理工作。

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范围包括公司内机械、电气、动力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有关图纸说明书、技术文件、设备制造图、备件图册、设备档案袋、设备改装图纸、修理工具图册及设备使用、维修原始记录等。设备档案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制造厂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设备附件及工具清单;设备大、中修理施工记录;竣工验收单;修理检测记录;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设备改装、更新技术;设备缺陷记录及事故报告单(原因分析处理结果);设备技术状况鉴定表;安装基础图及土建图;设备结构及易损件、主要配件图纸;设备操作规程(包括:岗位职责、主要技术条件、操作程序、维护保养项目等);设备检修规程(包括:检修周期、工期、项目、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等)和其他相关资料。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设备信息,是提高设备管

理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根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笔者认为从设备管理作业的角度,设备管理信息化应能实现购置、资产建帐、资产变动、运行记录、点检检查检验作业、故障事故处理、保养作业,润滑作业、维修作业、备件采购、库存管理、设备报废等的信息化。可将设备的点检、故障、保养、润滑、技术分析、维修和备件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量化管理,为管理工作提供量化的决策分析支持。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从备件成本控制、故障维修管理、费用分析、设备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是一种具有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设备管理体系,融合了计划维修、预防维修、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寿命周期三类设备管理与维修理念。因此,建立和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是否实现信息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具有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设备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管理生产的费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通过高透明度的工作组织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等。

(四)细化设备现场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成效

设备现场管理涉及设备使用寿命、使用周期等问题,做到对现场设备管理的细化量化,监督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检查与整改等,实现设备的“无泄漏”管理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管理的成效。现场管理中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关键,做好设备的润滑、清洁、防腐、紧固和调整等。设备维护保养中设备润滑是工作重点,因此要严格落实设备润滑“五定”,每班操作工及时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对液压油及润滑油油质变色、乳化的进行彻底更换,对润滑油位不到2/3处进行加油。保证设备的良好润滑。

我公司一直在进行“无泄漏”管理,目前,热轧厂已经做到了“不漏一滴油、不流一滴水”。“无泄漏”是减少跑、冒、滴、漏,节能降耗、消除污染,保证职工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对“无泄漏”的管理,实行设备管理落实到人的负责制。每个员工对当班所承包设备的密封点的泄漏检查、处理等全面负责。作业区对积极主动检查、发现、处理密封泄漏点的职工,在月度奖金考核中给予奖励,实现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目标。

正确使用设备是保持设备良好性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率的重要因素。操作者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严禁带故障、超压、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技术员和班组长要坚守岗位,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准确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行。

现代化设备管理理念是保证设备高效运行的理论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现代化水平需要通过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渗透来体现,同时由于设备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益,因此,搞好企业设备管理,提高综合设备管理水平依然是企业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永忠,以人为本,加强全员设备管理[J],甘肃科技,2008,(11)

[2]杨世伟,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井下作业市场的开拓[J],维修与管理,2008,(11)

[3]李业强,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上海煤气,2008,(6)

[4]潘洪军,董培志,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J],管理科学,2008,(8)

作者简介:郭晓阳(1982-),男,河北邢台人。供职于首钢迁钢质检站。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