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教学与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09-09-23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诗教诗歌中职

潘 霞

摘要我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教师可以把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作为切入口,改变中职生文化素养不高的现状。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美妙的诗歌;因材施教,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作;轻吟低咏,和学生感受音韵之美;浅酌细品和学生同享人性之美。教师引导他们接受诗歌的熏陶,从诗歌中汲取足够的养分,性灵回归诗意,从而达到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中学诗歌教学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要求教师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创新精神、发展个性,从而促其形成健全人格。

一、职业中学提倡诗教的迫切性

目前,在职业中学的课程改革热潮中越来越强调技能训练,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则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一些学校公然提出了应该把文化课应作为专业技能课的辅助课程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其人文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其文化素质较差,其典型表现为行文不通、错别字连篇,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他人交往行为举止缺乏教养,动作粗鲁、言语粗野;自闭、不善与人沟通;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弱者缺乏应有的同情心;价值观混乱,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四大支柱版块,即学知、学能、学会生存及学会和人相处,作为四大板块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课程与技能课程应是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只有提高技能与增加文化素养平衡发展,中之声才能既练好技能,又丰富内心,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

中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歌可以启人心智,激发人积极情感。可以说。很多中国古代文人启蒙教学于诗歌,扬名于诗歌,诗歌影响、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职业中学提倡诗教,是改变学生文化素养不高的现状的途径之一。

二、教师开展诗教的步骤

教师可以以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为切入口,从以下几个步骤人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美妙的诗歌。诗歌是人的肉身从庸常的生活中向高处伸出手来,乞求一缕光明来照耀自己的灵魂的结果。热爱诗歌的人往往具有悲悯之心,常能痛苦别人的痛苦、喜悦别人的喜悦,这种感同身受的品格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之一。

美国教育家西格莉夫人说:

“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这种人。”年轻人最易受他人感染,一个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学生人生的榜样,学生有意或无意中都在他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诗歌、喜爱诗歌,首先自己就要喜爱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背诵诗词;可以给学生作文、周记写评语时用诗句;在课堂上多示范诗歌诵读;在技能拓展课上,和学生交流自己喜爱的诗歌,和他们共同创作诗歌。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从一个不了解诗歌的人变成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热爱诗歌的人大多热爱生活,青年学子怀有一颗热爱诗歌的心,大都感情丰富、坦率真诚,人格不会出现偏差。

2、因材施教,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作。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歌在修身成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两三千年以来,中国诗教传统绵延不绝。诗歌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从最早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其中的精品灿若星汉。数不胜数。

教师要教诗歌,首先要向学生推荐好的诗歌。在向学生推荐诗歌时,教师除考虑诗歌旨意、意境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推荐诗歌。对于暴躁、好动、容易激怒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样清新明快的诗歌,或如戴望舒的《雨巷》那样节奏舒缓的诗歌;对于沉默、木讷、缺少朝气和激情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激昂、铿锵有力的诗歌,如郭沫若的《晨安》、《天狗》,让他们通过诗歌朗读,逐渐调动神经的兴奋度,克服抑郁倾向。不同的诗歌适合不同的人,选对诗歌,是成功诗教的第一步。

3、轻吟低咏,和学生感受音韵之美。诗歌是有节奏的,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国的诗歌由歌谣演变转化而来,音乐感是它的特征之一。《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指歌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诗歌起于劳动,源于“吭唷、吭唷”之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传统的诗教中,很多教师着力于诗歌诗意的理解,诗境的体悟。可是,部分中职生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根本体会不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对于他们,教师不必着急于诗歌字义、内蕴的理解,在初步疏通文义以后,可以转入诵读指导。

例如,诵读《雨巷》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人手,多诵读,或轻吟低咏,或慷慨激昂,让学生自己体会何种感情更适合所诵诗歌。通过诵读比较,学生会发现只有放慢语速,降低声调,才能读出其低沉婉转之韵律,然后,教师再从诗歌的“ang”人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营造的“彷徨、迷离”的意境。诗歌之美很大部分源自于音韵之美,这种美对于人生而言,也许就是那抹最艳丽的阳光,能够照进最深的湖底,帮助我们跨越失意和委顿,到达彼岸。

4、浅酌细品,和学生同享人性之美。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写道:“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就是说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的作用。清人刘开说:“诗者。先王诱天下之人而归之善也。”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面临价值重构。各种矛盾突出,阶层对立、贫富分化、信仰危机、生存压力等无不困扰于心,人们内心充满了焦灼、迷惘的情绪,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看到人性恶的一面比较多,因而有些浮躁,急功近利,暴躁易怒。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真挚写照,它以情感人,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来净化他们的心灵。

古典诗歌中几乎包含了人类一切积极的情感。有思乡念国之情,有忠贞不渝情人之爱,有鄙视权贵的桀骜,有洁身自好的矜持,有纯真的友谊,有坚贞的信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抒发的就是母爱。教师可以通过诗歌引导让学生,让学生明白乌鸦反哺,小羊跪乳。身为人子,要以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的关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灵需要诗歌的滋养,才不会枯竭。多读诗,读好诗,学生能从诗歌中能汲取到足够的养分和力量,性灵回归诗意,使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可以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保持内心的安宁,保持高洁的情操。

猜你喜欢

诗教诗歌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诗教为何与何为
诗教传统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关系探微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忧世要深,择术要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