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09-23李应波
李应波
有人认为声乐教学抽象、枯燥,但笔者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是,只要方法得当,声乐课堂还是能够做到生动、活泼、有趣的。本文就课堂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肤浅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与共勉。
一、心理问题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综合体,二者只有形成协调的、良好的关系,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师生之间除了真诚还要拥有自信,更需要双方互相信任。只有跨越了心理上的障碍,师生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在歌唱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为稳定气息、通道、高音等技能的训练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气息问题
气息是歌唱动力的源泉。我国民族声乐古代唱论关于气息有许多精辟的论述,陈彦衡在《说谭》中说:“夫气者音之师也,气粗则音浮,气若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美声唱法认为:“歌唱是美化的呼吸。”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弗朗西斯·兰培尔蒂在《论歌唱的艺术》中指出:“谁懂得很好地使用气息和读字、发音,谁就懂得如何把歌唱好。”可见,气息在歌唱中至关重要,它就是基础,没有了基础,大厦是没法建成的。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对气息的了解和运用五花八门:有的一吸气就耸肩,有的一吸气就抬胸,有的气吸下去就发紧,还有的在唱时马上就收腹,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错的。声乐教师应该有一对能够识别学生各种毛病的耳朵,从发出的声音上去找,声音不对,根源就只会是气息。抬肩、抬胸说明气息很浅。很紧则是一种吸气的假象,实际上气息根本就没有吸进去形成和腰腹肌肉的对抗,而是肌肉自己在紧张。收腹是一种误导,学生对笔者说,那叫“吸”着唱,其实他弄反了。沈湘先生讲的吸着唱,是气息的保持状态,而不是把腹收了。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了解胸腹是联合呼吸法:即运用胸肌、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吸气容量大,并具有呼吸调节的灵活性,呼吸的运用能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胸腹式呼吸还体现了平衡和对抗,体现了横膈肌的支持作用,有明显的呼吸支点,非常有利于歌唱能力的提高。
三、通道问题
歌唱中,通道是否真正打通,会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和效果。歌唱者的通道从气息的最低端一直延伸到头顶。其中发生部位——喉咙的打开又是初学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意大利声乐大师曼·加尔西亚第二指出:“歌唱家真正的嘴应当是咽。”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教学生用扔东西到咽喉腔的方式打开咽喉腔,然后保持、歌唱。她反复强调,打开口咽腔时软腭抬起,下巴放松,嘴巴只是被动地打开,不要张得太大。这样发出的声音响亮。有金属般的共鸣。然后要做的就是上下贯通,气流带着声音从后咽壁往上到达鼻咽腔,再往上到达后脑,然后再往前形成哈欠般的“叹气”的音色,这也是通常所讲的高位置。腰腹的气息一如既往地保持支持状态,当然,这个支持状态会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产生一定的变化,高音时要略收小腹加强对抗。这一切都要用听觉去验证,只有悦耳、通透、轻松的声音才会过关,且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训练才能够一步步获得美妙的歌声。
四、高音问题
高音是众多学习声乐的人一直追求的目标,漂亮、稳定、运用自如的高音能更好地完成歌唱。让歌唱者增添自信,提升感染力。高音一直是拦路虎。尤其是男声的训练更是如此。“关闭”唱法是男高音解决高音的关键,也是男高音发声技术中解决高音时最巧妙而又最难掌握的技巧,近代以来的歌唱家无不对此万分重视。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男高音把此技术当作解决高音问题的必然保障,当做将歌声的高音处理得具有艺术性的唯一方法。
俄国著名声乐家Shushlin教授(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也是沈湘的老师)说:“如果不懂得在高音上运用关闭唱法,无异于拿刀子来割自己的喉咙。”关闭声的练法极难掌握,必须在良师的引导下进行。关闭声的特点是气息上升至上腭与头腔共鸣区时,运用腹肌向里收缩,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来维持强大的气压,软腭及小舌均上提,将气运到头腔区,将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区与后部,再转向前送出,凭借强力气压的支持而发出的发出一种金属质地般的响声,铿锵有如洪钟,动人心魄。关闭时喉头是向下的,气息由口部向后向上直入头盖,喉头要尽量保持不动。此方法靠运用横膈膜对气息的强大支撑力使声音直达头盖和后脑,形成多处的头腔共鸣,它绝非靠用无气息所支撑的假声和所谓的真假混合声所能解决。真声的概念不是“大本嗓儿”,即使不用真假声混合的练习也可造就训练有素的真声。意大利美声唱法声区的转换靠对气息强弱的控制调整,而并非是靠真假声带的变换来完成的。
五、风格问题
学生常对自己学习的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存有疑问,其实关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目前见仁见智,但大体不外乎两种观点:一是以传统声乐艺术为基础,吸取借鉴西洋唱法的长处,使歌唱能力得到提高;二是以西洋唱法为基础,结合处理好中国歌曲的字音特点,使其具有民族语言韵味。
声乐学习的基础是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提倡广泛的演唱曲目,提倡接触和演唱各种语言和风格的作品,而且应要求能尽量掌握。但是,贪多求全并不现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作品,并且尽量能通过教学完成作品的情感、情绪。学生必须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才能选择更高层次的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了以上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顺序进步,重要地是使他们在进步中找到了自信,重拾了信心。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各有所得,抽象、枯燥的课堂会变得充满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