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媒介公信力
2009-09-22代成刚
【摘 要】 本文反思当前的某些媒体为了其经济利益而将媒体公信力的真实、公正等基本要素抛在脑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认为要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必须做到:第一,政府和网络媒体共同努力,建立起合理的网络规则;第二,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三,提高媒体自身的品位;第四,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第五,构建媒体的自律和社会强制的他律机制。
【关键词】 媒体公信力;网络媒体;虚假新闻;舆论导向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媒体公信力问题不但得到了整个业界以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且也成为了我们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媒体公信力是什么?1999年,黄晓芳在《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中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这是新闻传播学界较早地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黄晓芳的论文为我国“媒介公信力”的概念界定提供了初步的探讨平台。目前,“媒介公信力”大致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受众和社会中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总而言之,媒体的公信力就是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依赖程度,是一个媒体自身理念的长期表现,受众从自身出发进行个性选择的综合结果。这是一种市场性的选择与信任。
公信力是新闻传媒的生命所在,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公信力是每一个负责任媒体的不懈追求。媒体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必须长期地向受众提供真实、可靠、可信、权威、高尚的传播产品。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起诚实可信、公正、正派的信任度和影响力。我国大众传媒所具有的喉舌功能,公信力就更多体现了政府的声誉。
反思当前的某些媒体,为了其经济利益而将媒体公信力的真实、公正等基本要素抛在脑后。今天的媒介,充斥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各种无聊的恶搞以及虚假的新闻,对经典的亵渎,对崇高的削减无处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网络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光、制造轰动效应、追求高点击率,把数量庞大的新闻作为目的,对新闻的把关显然不会严格;并且商业网站总是在追求及时性上下功夫,不少网站一味求新求快,往往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就会把一些刚刚发生、未经证实的新闻发布出去;另外,某些网站把新闻的平民化曲解成庸俗化,把通俗扭曲成媚俗,把受众当成猎奇煽情的对象。如此一来,在追求数量和快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就要忽视质量。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这些虽然不是当前大众媒体的主流,但也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树立媒体的公信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媒体轻视受众的文化接受力,所以一味迁就与媚俗,接受并模仿其他区域低俗的部分,将他人的低俗提升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媒体以其权威性肯定了社会的低俗性,不断传播低俗的东西,有些观众觉得自己智慧受辱,索性拔掉电源全部抵制。现在科技日新月异,资讯接触处处方便,社会群众其实也并非媒体自以为的那般低层次,作为媒体,如果只顾一味的娱乐搞笑,传播虚假的新闻提高收视率或点击率,只重视一时的经济利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公信力的缺乏和权威感的丧失,甚至从话语的主流走向边缘,相信是任何一个有着更高追求和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所不愿意看到的。
目前,提升媒体公信力可以采取以下举施:
1、政府和网络媒体一起努力,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网络规则。网络媒体的出现,的确让上述类似的虚假消息有了发挥到极致的平台,消息的发布是匿名的,消息的传播也可以是匿名的,责任被消减为零,而消息的传播速度、广度又史无前例。于是,一桩并不存在的事实、一张张嫁接过的照片、一段自导自演的视频,都能被轻易当成事实,掀起愤怒的大潮。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特性,对于这种新媒体的管制还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规则,所以,政府和网络媒体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来杜绝这一现象。政府必须通过技术和法律支持来实施,划清言论自由和侵权的界限。对侵犯个人名誉等权利的网上言论,应该有一套有效的机制进行监督,使侵权者不能逃脱应负的法律责任。网络媒体对发帖信息的真实性的审查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2、媒体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我国,大众传媒一直是“喉舌”,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媒介与政府表现出来是一体化的关系,媒介扮演的更多是政府代言人的角色,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政府对媒体的要求也是人们的期盼。要求媒体大力传播先进文化,赢得公信力。但是在“史上最恶毒后母”一案中,媒体疏忽了自己的职责,没有正确地引导公众,反而不加核实地转载、跟进,误导了公众,对当事人也带来巨大的伤害。可见,媒体对人民群众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使社会和谐。
3、提高媒体品位。一个充斥着暴力、凶杀、色情以及虚假新闻的媒体能有怎样的品位,它的编辑记者能有多高的政治觉悟?所以媒体应该追求知识价值、审美价值,绝不传播有害人民身心健康 、愚昧落后、低级庸俗的东西。格调要高尚,不能媚俗。媒体应该肩负起对社会、国家和受众的重任,用优秀的作品和人文关怀感染受众。要把好关,传播好的、真实的信息,彻底杜绝虚假信息和失实报道。任何媒体发生虚假新闻事件,都应该否决,情节严重者应诉诸法律。
4、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媒体的把关人,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每一个媒体工作者都应该抱着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严肃求实的报道新闻,深入调查研究,必须以客观、理性、公正的立场。给社会大众以正确的引导,真正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5、构建媒体的自律和社会强制的他律机制。我们的社会还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仅靠道德约束还不能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本身应该担负起道德自省的工作,公布举报电话欢迎社会给予批评和指正,同时,整个社会也应该对媒体给予足够的监督,这种监督最终落实为党和国家的法规,对媒体给予强制他律。应当针对媒体的各类问题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如警告、罚款、停刊、退出市场等等。党和政府要加快完善法律,将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通过法规,对媒体的运作和发展给予规范。
在媒介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公开和复杂的系统内,面对公信力的流失,各家媒体要深刻反思并采取措施,塑造良好的形象;媒体只有正视和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的新闻事业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从长远来看,公信力是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的首要手段,是媒体的第一生命。因此,媒体从业人员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公信力。同时,政府、社会也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整个社会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和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晓芳.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电视研究,1999.11.
[2] 刘有才.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流失与对策.MEDIA OBSERVER,29.
[3] 郭武鹏.公信力—新闻媒体的生命所在.陕西省新闻研究所出版,2007.
[4] 路鹏.新闻媒体侵权现象及法律预防.甘肃政法学院学报,75.
[5]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代成刚(1972-)男,本科,主要从事电视新闻、社教类节目的编辑及后期制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