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2009-09-21李坦英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人文素质文化

巫 莎 李坦英 傅 琛

【摘要】 中医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瑰丽珍宝,需要得到保护和发展,然而现在各大传统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忽视人文素质的作用,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材。浅析了人文与中医的渊源,强调了人文素质加强的重要性,对人文素质教育在中医院校中开展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和谐校园;文化;人文素质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高校校园及其文化。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所谓“和谐的人”,是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人,这就意味着和谐校园文化也应该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医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瑰丽珍宝,保护和发展中医,不仅是对民族情感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保护。但是当代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由于受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评价及价值取向与以往截然不同,各大中医院校中都存在着大学生只重视专业而普遍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材,因此,作为捍卫中医的坚实阵地的中医院校更应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来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一、中医与人文的渊源

首先,中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中医学不是一门纯粹意义上的生物医学,而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医学。在中医体系中“人”始终有着最高的地位,人的生命现象被认为是自然、生物、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整合。中医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从形成之时起就得益于当时众多哲学流派思想的影响,和人文科学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内经》把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匹配,建立了脏腑生克理论。儒家所推崇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也对医德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医乃仁术”。此外,道家提出的“精气”说,庄子的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等论点,也都融入中医理论之中。古代哲学思想不仅是构架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同时也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

其次,中医具有一套特殊的语言形式——医古文。医古文本身有融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医学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古文中有关医德的论述和记叙名医风范的事例很多,是向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果仅仅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缺乏对人类优秀文化的自由接纳,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也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宗旨。”所以,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内涵,没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就不能吃透医书的奥旨,领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之处。

二、中医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由此可见,仅仅掌握牢固的医学知识而不涉猎课本以外常识的学生是无法立足于今天的社会的,中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变成了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不能再只看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

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高速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成长中的传统中医学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医学模式转型阶段,而对千变万化的周遭环境,如何使中医在未来的竞争中得到稳步的发展,仅仅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疗团队是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服务的意识,一种一切以“病人”为本、为先导的理念,这落脚点就在医务工作者本身,因此,加强中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尤其是人文理念的渗透显得更为重要了,正如著名学者何清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中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这种人文精神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规范和推动的作用。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撑,财富的追求欲望就必定会沦丧为纯利欲的冲动,就会导致人们动物性的膨胀、人性的泯灭、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财富的浪费。”

三、中医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广义上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在高校,人文教育实质上就是人性教育,它在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有利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中医院校由于缺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理科交叉的客观条件,人文教育薄弱的情况尤为突出,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人文教育。

1.扩大人文课程种类并纳入课程体系

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仍未改变。如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使得理科班主攻数理化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学生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单一,之后考上医学院校后由于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外语的学习,更加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后天缺氧”。因此,需要开设人文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大范围的人文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保证,达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创造力等目的。结合中医特点,开设中国文化、哲学、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课程,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适应社会需求,还可以通过开设各种人文知识选修课和讲座、板报、广播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2.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努力发挥专业课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是在中医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诸如品性学识、举止言谈、性格志趣、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对学生从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将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的能力,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人文修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3.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中医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教育应当是自觉包容、自觉吸纳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教育,融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激发学生的理性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树立高境界的人生目标,而不能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而,中医院校应该抓住时机,在和谐校园文化的理念下,加大改进力度,努力提高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出优秀的新世纪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拯. 古代哲学气说概论[J].浙江中医杂志.2003(2)

[2]姚桃娟.谈医古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文意识[J].药学教育.2004(1)

[3]王云英.医学生的素质教育[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人文素质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