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2009-09-21张广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策略选择技术创新

张广凤

[摘 要] 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而技术创新策略是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有对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并没有直接从熊彼特“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概念出发。本文拟在借鉴新古典生产论的基础上,利用均衡理论,将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纳入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同一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最优策略组合以及不同规模企业的最优创新策略组合。

[关键词] 技术创新;均衡分析;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1-0082-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将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实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对于技术创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技术创新策略、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创新模式、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技术创新策略无疑是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关于创新策略文献较多,Barry从公司治理角度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R&D策略的影响;龚艳萍将创新分为渐进式和激进式的创新,并通过实证方法探讨了上市公司基本组织特征与创新类别之间的关系;盛昭瀚应用能量效率的概念研究了企业集团并购时的技术创新策略;徐细雄从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战略动机出发,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郭朝阳从技术创新成本的角度,建立了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静态博弈模型;陈国宏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以上学者对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组织特征、战略管理、成本效益等角度展开,并没有直接从创新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的概念出发。本文拟在借鉴新古典生产论的基础上,利用均衡理论,将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纳入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

二、 技术创新策略

创新策略是指企业对创新采取的不同态度。对于技术创新策略,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不同分类。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这些研究可归纳为两方面:

①对技术创新策略的分类主要从创新对象和创新性质两个角度进行。②从创新性质角度划分的策略基本包括渐进式的技术创新和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渐进式的技术创新涵盖技术引进、模仿创新、跟随创新、二次创新等;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包含自主创新、合作创新、进取(攻)型创新等。

借鉴上述研究,本文将技术创新策略分为两类:一类为渐进式创新的代表——模仿创新;另一类则为根本性创新的代表——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是通过学习、模仿、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在工艺、功能、材料、结构、应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革新, 创造出新产品或新工艺。模仿创新具有投入的后倾性(即将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应用上),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同自主创新相比,模仿创新能节约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自主研发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破先进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应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通过自主创新获取先进技术,有利于形成核心技术,使企业处于较强的竞争地位,但自主创新需要较强的、综合的技术基础,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所有的研究均把技术创新策略分门别类,但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是一个体系概念,它由以某种策略为主体,其他策略相配合的几种策略集合而成。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遵循以一种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的原则。

三、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

(一)模型

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Gt = f (Xt,Yt)。

式中,Gt为t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Xt为t时期企业的模仿创新投入;Yt为t时期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t为企业所处的成长时期。

(二)基本假设

(1)企业符合“经济人”假设,在本文中追求技术创新产出最大化。

(2)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成本随时间而变,且相对价格趋于增长,即■<■。

(3)关于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相对价格,大规模企业大于小规模企业,即■>■。

(三)均衡分析

1. 边际创新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Innovation Substitution,MRIS)概念的提出

本文在借鉴新古典生产理论中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基础上,给出边际创新替代率的概念。边际创新替代率(MRIS)是在维持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自主创新投入量时所减少的模仿创新投入量,公式为:

MRISXY= -■。

如同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创新替代率也具有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模仿创新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模仿创新投入量所能替代的自主创新的投入量是递减的。

2. 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投入组合

根据假设1,企业追求技术创新产出最大化。在此我们运用均衡理论,通过图示来分别说明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投入组合。

(1)既定技术创新产出前提下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最优投入组合如图1所示。

图1中,横轴代表模仿创新的投入X,纵轴代表自主创新的投入Y,曲线G代表技术创新的等产出线,在此处表示获得同一产出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根据边际创新替代率递减规律,曲线凸向原点。AB,CD,HI 3条直线代表技术创新等投入线,均可以用方程表示为:

PXX+PYY=C。

式中,C为企业既定的技术创新投入,PX为模仿创新的价格,PY为自主创新的价格。

这3条线有相同的斜率(同一时期,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价格之比既定),但技术创新投入不同,HI线的投入大于CD线的投入,CD线的投入又大于AB线的投入。

曲线G与CD线相切于E点,根据均衡理论,E点满足MRIS=PX / PY,此点对应的组合(X0,Y0)即为模仿创新投入与自主创新投入的最优组合。

(2)既定技术创新投入条件下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最优投入组合如图2所示。

图2中,G1,G2,G3曲线表示技术创新的3个技术创新产出水平,G1< G2< G3(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出水平越高),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唯一的一条等投入线AB与等产出线G2相切,切点为E,对应的最优组合为模仿创新投入量X0,自主创新投入量Y0。

(3)处于不同成长时期的单一企业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最优投入组合如图3所示。

图中的直线AB和CD分别代表单一企业两个成长时期的等投入线,AB线表示时期1的等投入线,其方程为P1XX+P1YY=C1;CD线表示时期2的等投入线,其方程为P2XX+P2YY=C2,根据假设2,■<■,可知CD线的斜率小于AB线的斜率,CD线较AB线更陡峭。均衡时,成长时期1的等投入线AB与等产出线G切于E1,最优的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投入组合为(X1,Y1);时期2的等投入线CD与等产出线G相切于E2,最优的投入组合为(X2,Y2)。

对比(X1,Y1)与 (X2,Y2)可知,成长期2的自主创新投入大于时期1的自主创新投入,其模仿创新投入小于时期1的模仿创新投入。这可解释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拥有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趋于富足,风险的抵御能力增强,自主创新因其更有利于形成技术壁垒,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具有相对优势,所以企业在成长期2会投入相对多的资源于自主创新,而减少对模仿创新的投入。

猜你喜欢

策略选择技术创新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转型思考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我国金融脱媒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民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