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计算机处理的会计记账方法

2009-09-21邬保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

[摘 要] 当代软件的发展要求ERP系统更为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有用的数据资料,但是目前复式记账法阻碍了ERP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开发高效的应用软件,应该改变会计记账方法,设计出单式多项增减记账法,以及三限记账法。

[关键词] ERP;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1-0006-03

一、计算机处理技术对复式记账法的挑战

现代计算机技术促使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了ERP时代,ERP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循环和控制体系,这个庞大的系统是建立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之上的,整个ERP系统中的数据流只要涉及的数据是价值有关的数据时,那么它就必然要经过复式记账法的核算,复式记账法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构架,但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这种记账法对计算机技术的不适应方面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能满足ERP系统对价值运动的核算要求。

复式记帐法产生于13世纪,15世纪末为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和比例概要》中确立,一直使用到现在。复式记账法的本质在于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同一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可是这两个方面是什么呢,资产和权益? 那么为什么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没有涉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显然这两个方面不是资产和权益,而除了资产和权益,会计要素里还有什么可以充当复式记账的两个方面吗? 没有了! 其实,复式记账法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核对功能,能使账面数字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平衡”。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彻底地解决了复式记账法的核对功能,与计算机计算的高速度和高精度相比,复式记账的手工核对的机制和原理落后而低效。因此,复式记账法在计算机软件大发展的背景下从核对的角度来说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计算机软件的工作机制就如同一个函数,只要给定函数的输入数据,软件就可以给出输出数据,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加工过程的运行速度快到以毫秒来计算,而对应的复式记账法也承担着同样的任务,它的工作原理也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但是复式记账法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至少要耗时一个月。程序员可以开发出优秀的应用程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而,复式记账法在计算机软件背景之下其输入输出的机制和原理已经形同虚设。

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过程的变化节奏和速度越来越快,经济事物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久的将来,会计折旧的计提不再是每月一次,而是每天一次甚至是每小时一次;会计凭证也将不再使用纸质的凭证,而要大量使用电子凭证;会计报表的报送不再使用资料袋,而是使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电子报文数据包; 会计账务组织不再有人员和岗位设置,而代之以计算机程序执行; 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对复式记账法提出挑战,复式记账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会计环境。

二、 计算机处理技术需要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之所以称为“复式”,是因为它对同一经济业务产生的价值变动在两个相反的记录方向上进行同时登记,那么同时登记的这两个项目的关系究竟如何,成为我们解剖复式记账法的关键难题。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井尻雄治教授曾经提出:复式簿记的奥秘在于分类二分法和因果二分法。资产和权益这两个度,一方面登记企业的资源,另一面登记这些资源所拥有的权利,两个度只不过是对相同的资源作不同的分类,两个合计数必然相等,这就是分类二分法。资产和权益内部的经济业务,比如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借“资本公积”,贷“股本”这一类分录,不再是对相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分类,而是不同的物此消彼长,借贷双方因果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因果二分法。

经过多年的研究笔者发现:对于因果二分法,它并不是对同一经济业务的两个项目(即资产和权益)进行登记,这种类型的业务提出了所谓“复式”的反例,事实上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因果二分法的分录, 我们可以拆成两个单式的分录,因果二分法的分录可以拆,证实了单式分录在复式分录中的存在性。同样道理,分类二分法的分录也可以拆开,这样整个复式分录就全部拆成单式分录了。因此笔者认为: 复式记账是单式记账在金额相同的基础上关于两笔或多笔经济业务记录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适应当时低下的计量水平和容易出错的现状而出现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等先进的计量技术产生并能确保其计算的正确性、精确性,我们完全可以放弃这种联合。也就是说,复式记账只是单式记账基于同一笔业务的并列,复式只是核对的方法,而不是什么两个方面的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产生的新的会计环境为我们拆开复式的核对关系,回归到单式记账法提供了可能。

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是通过运算器的运转来完成的,对于同一笔业务要求,计算机运算器同时完成两个计算任务是不符合逻辑的,对于软件设计也一样,我们不可能设计一个程序让一个运算器同时计算两个单式分录,程序的运行是逐步完成的,尽管人不能感觉到这种微小的差别。现在既然复式记账法可以拆成单式记账法,同时计算机的处理过程也是一个分录接一个分录处理的,那么在我们程序设计之初就应把会计核算建立在单式记账法基础之上。

三、 计算机处理技术需要记账法以“增”“减”为

记账符号

增减记账法是指以“增”和“减”作为记账符号,以“同类科目有增有减,异类科目同增同减”为原则,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理论基础,直接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方法。它是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实行的一种特有的记账方法,该方法于1964年开始使用,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增减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简化和软件开发的逻辑模型,随着软件开发的模式从结构化设计向面向对象设计的转变,增减记账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增减记账法下,每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被作为一个“类”来对待,所有会计科目,增加都记在增方,减少都记在减方,增加和减少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实现,比较易于适应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而借贷记账法必须要借助于E-R关系的确立才能保证所谓的平衡关系,程序设计相对比较复杂。

使用增减记账法还可以缩减计算机的工作时间,用增减记账法输入会计分录时,计算机可以立即自动把一张凭证上的资产方(含成本、费用) 的增减总额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方(含收入、利润) 的增减总额计算出来,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必再求助于借贷记账法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法则,从而节约了计算机的资源开销。

如果将增减记账法的复式记录拆成单式记录,那么就成为以“增”“减”为记账符号的单式记账法了,这时候程序设计就变得更为简单了。以“增”“减”为记账符号,可以很直观地给程序设计人员提供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等信息,软件设计可以省时省力,计算机对经济数据的计算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加、减和乘法, 另一个就是除法,所有的“增”采用加法运算,所有的“减”采用减法运算,通过一个类方法就能实现,程序设计简便易行,不需要通过烦琐的识辨和条件设定。

四、 计算机处理技术需要多项记账法

现代ERP系统都是以客户端、多层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及组件/中间件技术为基础的,在应用上以多层的S/C体系为特征,普遍开发多层、远程、异构、分布式的智能管理系统。组件可以由不同的开发工具开发,放置到不同层的应用服务器上,层层调用,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可以实现异构应用的组件功能的相互调用和因之而来的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异构系统互连,同时如果将组件安装在WebServer上,则可使业务逻辑延伸到WWW可及的地方,形成分布式应用。这种分布式的ERP系统反过来会要求应用终端的数据类型需求的改变,各个终端为了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它们的数据格式必须是多项的,而不是一项。

记账方法发展到今天,仍然都是一次只在一个项目上做登记,有借必有贷的记账规则造成了前面一个分录是借,后面一个分录必然是贷,没有办法实现一次借记两个科目,或者连续借记3个科目,而没有贷方分录与之对应,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ERP系统应用模型的开发。如果能够拆开借贷的伴随关系,对会计科目单独地、并列地进行登记,我们就设计出了在两个项目、3个项目上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进一步如果能够设计出两项目、三项目记账法……我们就可以在4个、5个等项目上进行登记,从而适应了分布式ERP系统的技术要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分布式ERP系统的开发。

当代计算机分布式程序设计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用户在不同的终端上完成自己的经济业务,对于同一笔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权限上进行多次的会计处理,在大型IT应用类联往项目中,如公安、银行,它们典型的特征是跨区域、多终端、多层级、多中心、多权限,往往需要每一个终端或者每一层权限单位在整个ERP系统中输入或者获取一个项目的数据资料。

五、 计算机处理技术需要单式多项增减记账法

综上所述,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软件设计能力的进步,要求对现行复式记账法进行摒弃,设计出新的记账方法。新的适合计算机技术运行环境的记账方法应该是三式多项增减记账法。事实上,我们要设计出多项记账方法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首先完善一项记账法,然后两项记账法、三项记账法……这样一步一步设计下去。

基于这种思路,笔者为适应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项会计记账方法——单式三项增减记账法。在此方法下关于会计事项的计量可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3个时间区间对会计信息进行分野,对经济业务从其生命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的反映和计量。反映的结果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3个时间跨度即 “限”的会计信息,这就是三限信息,具体包括往限信息、即限信息和来限信息3个部分,因而我将它简称为“三限记账法”。这是当代技术经济环境下的理论创新,是财务信息系统开发的突破性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延东. 多层、异构、分布式智能管理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2.

[2] 李春鸣,韦沛文.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增减记账法[J]. 会计研究,1999(3).

[3] 邬保明. 非平衡会计理论探索[J]. 华东经济管理,2004(6).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财务服务研究
浅论餐饮企业应着力抓好财务信息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关于ABC公司存在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