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办好新闻评论节《视点》的几点思考

2009-09-15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关键词:视点舆论监督栏目

陈 峰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165—01

齐齐哈尔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视点》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笔者与全体采编人员一样,从栏目创办开始,就有一种像养育呵护孩子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点》栏目茁壮成长,并成为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实践证明,创办好一档新闻评论节目必须体现出节目的特色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视点》节目而言,它的定位是集合社会新闻背景,深度开展新闻评论,是一档快节奏的专题节目。其宗旨是:“平民视角,揭示背景,追踪事件,反映焦点,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以反映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从而体现出专题评论栏目特有的媒体平台空间。从节目的定位可以看出,评论类栏目在论述过程中必须有事件的切入,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谨,这样就把评论的内涵着实体现出来。

如何使社会方方面面对《视点》节目关注和重视,成为银幕中的亮点、热点,更成为有朝气的新视点呢,大体可分为三大项:

第一:节目及栏目的构思

1.节目的定位主要是以平民视角,突出社会关注上,即“关注平常事,温暖百姓心”,揭示社会背景,服务社会的新闻评论节目。

2.节目的片头片尾及一些片花要适合栏目的定位,有一定的冲击力,并采用一特技方式来体现节目的可视性和关注度。

3.节目的呈现形式,如果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报到事件的影响力大,就采取一条专题或上下两集两天连续的播出方式,揭示背景,展示现实,发人深省。如果话题的内容形式有相似或相反的情况,可通过主持人的串联词来把两个小专题联系在一起,通过点评来反映出话题的内涵,警示观众。由此不难看出,新闻评论节目的呈现形式是根据节目论述形式来决定的。

第二、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热线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热线,节目的信息来源就会枯竭,节目的丰富内涵和广度报道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新闻线索,寻求新闻源,是评论节目的必要手段之一。

创办新闻评论栏目必须把握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适国情,顺民意。在记者采访中要遵循实际。事实,是新闻中的第一要素,只有事实真实,准确,才有说服力,才能起到引导、教育、警示的作用。新闻工作是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双重任务。因此,新闻评论节目办的好不好在于同实际,同群众联系的程度,揭示新闻实质是否反映社情民意。这也是关键所在。

人们都知道,新闻评论节目创办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一种利器,它有着其他一些监督工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影响力。比如说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栏目就是一个好的新闻评论节目,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楷模,使节目产生十分积极的社会效果,起到了舆论监督真正为人民“鼓”与“呼”的作用。

第三、在办好新闻评论节目中,记者的视角尤为重要。评论中,记者千万不要带有感情色彩,或成为“官司”的法官,这样就会使受众看出记者对一些未下结论事件的方向所指,有时会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报道中要选准时机,把握分寸、角度,站在宏观角度上,客观分析评论某人、某事,某种现象,掌握好报道的“火候”。

然而,评论节目就是评说论事,在把握好“尺度”的同时,也要求节目具有创新意识,不能一味的泛泛说明、讲解。现在我们有一些新闻评论节目,老百姓不爱看,不爱听,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一个原因。老百姓对报道内容不感兴趣,自然就谈不上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了。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如果不这样,只是“道听途说”,就会违背了新闻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反映生活的规律,评论也就苍白无力,失去了新闻本身特有的魅力。

搞好新闻评论的报道工作,还要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报道。我们的新闻媒体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尤其是对灾害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比较谨慎的,当然是负责任的做法。对于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突发性事件,漏报或迟报都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这也降低了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央视在这一点上以及时、有效的方式来报道突发性事件。如海南铁路隧道坍塌事件、四川汶川地震、上海高层住宅整体倒塌及一些煤矿事件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新闻舆论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猜你喜欢

视点舆论监督栏目
微视点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环境视点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
寻找新的视点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