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烟的世界第一

2009-09-05方毓强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舶来品洋行烟民

方毓强

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硕士。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发表文字数百万。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舶来品的命运

中国人总喜欢在本民族对于“舶来品”的消化、接受、融合上津津乐道。历史上很多“舶来品”总是先遭到国人的抵制,后来最终变成中国人的“国货”。

香烟这种“舶来品”也正是一例。新中国成立后,媒体上不断出现相关的宣传,说过去的“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人推销香烟(卷烟),就在南京路上免费发放,最终将中国传统的水烟和旱烟排挤殆尽,让香烟占领了全中国,榨取了无数的金钱。

香烟何时和如何引进中国的,很难有权威的定论,但基本的脉络是1888年左右,上海一家外商“老晋隆洋行”首次引进了香烟。当时一名洋行的中国职员结识了一个推销香烟的美国人,他触发了商业灵感,从此掀开了香烟进口的一页。当时的中国人根本不懂抽香烟。老晋隆洋行最初每月仅采购3箱卷烟,供应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但洋行坚信中国人一定会喜欢香烟的,努力开拓销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是有眼光的。

赚钱的好生意

回想二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经开放了的广告业务,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外国的香烟广告。当时无论是电视、还是最显眼的路牌广告,铺天盖地都是外国名烟。这的确为中国赚了很多钱,不过就是没人研究这么多年的香烟广告,到底损害了多少国人的健康、培养了多少烟民。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外国早就禁止香烟广告了,那些香烟商利用了当时中国人只要钱,不考虑国民健康的政策,“抢滩”中国市场,真有点“卷土重来”的味道。

12年前,我乘东航班机赴美,原以为这是国际航线,一定会与国际接轨不许抽烟,谁知道竟可以抽烟的。我特地找了乘务组长抗议,她竟然说:“这是为了与禁烟的外国航空公司竞争,以吸引乘客!”我只好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大吸“二手烟”长达10多个小时。后来飞机上一位美国老人突发呼吸系统的疾病,乘务员紧急寻求乘客中的医生急救。最后总算熬到了洛杉矶,先让这位病人下飞机,让救护车拉走,但我不知道他最终的生死。总之,以牺牲乘客的健康来赚钱实在令人憎恶。再说,如此不惜手段的竞争,最终也没有挽救今天东航大亏损的命运吧。

难堪的世界第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及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制定了极其严厉的禁烟法规,如在建筑物内绝对禁烟,即使在露天,抽烟者必须距离他人多少米以外。但中国确是一个最大的例外。我工作所在的文汇新民报业大厦,算得上是一个现代化大厦了,里面都是白领、金领和文化人,不过还是允许在大厦内抽烟的,只是在楼层的一角划为抽烟区,但烟雾仍会向四周散布开去的呀。

有数字显示,世界上每3个吸烟者里有1个是中国人,中国有3.5亿烟民,被动吸烟的多达5.4亿人,每年因吸烟患病去世的有100万人。最要命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和青少年抽烟。

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卫生组织说,中国烟草种植面积和生产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年烟草业税前收入在4千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中国财政收入的8%。所以从财政上说,烟草业和烟民的贡献是很大的。

中国政府在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规定,成员国最迟将在2011年实施最严格的禁烟措施。从今年5月起,国家在已经很高的烟税上又增加了5%的税率,但这很难达到真正控烟的目的,结果往往是财政收入又多了一些,而烟害并没有收敛之势。难道今天的中国能在很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却在禁烟上一定要落后吗?

猜你喜欢

舶来品洋行烟民
老码头
只知有莫,不知有英”
喝热水是“舶来品”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浅谈传统话剧空间的困境与出路
汉口沧桑
烟民每年为香港带来逾百亿港元经济损失
宝石全是“舶来品”?
捷成洋行:险中求胜
在重生之前,先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