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办学战略的举措、成效与建议

2009-09-05于欣力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7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华文缅甸

于欣力

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高校的国际化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家大力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我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背景下,云南大学地处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正面临着国际化建设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一直服务于“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立体化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拓渠道,搭建平台。

一、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的主要举措

1. 从营造有利于和谐发展的国际交流软环境着手,进行一系列机构改革

首先,调整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职能部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内部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工作人员的专长,调整并健全国际处的科室设置,实现职能部门内部的自身革新。将原有的外事一科和二科合并成立了外事科,将派出和引进两条线合二为一,实现事务性职能的内部整合;设立国际合作科,负责项目的开拓、管理和跟进,以及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强化其开拓性职能;设立留学生科,与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合署办公,强化对来华留学生的宏观管理和学校海外孔子学院的管理。同时,努力营造国际化软环境:制订学校近期的国际化发展规划,并围绕规划制订校院两级国际合作与交流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国际处职工的业务能力,保证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最专业的业务服务;利用网站、《云南大学国际暨港澳台合作与交流通讯》及《国际交流工作简报》等媒介,及时公布国际交流项目、办事程序等信息,做到事务公开。

其次,构建学校国际化建设的立体平台。(1)搭建校内平台。成立学校外事工作暨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主管外事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学校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学生中选拔外语好、善交流的学生成立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建立健全学院外事秘书制度。以上机构紧密联系,形成覆盖全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网络。这一网络中的各机构配合协调,对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2)搭建校外平台。积极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络,开拓新项目,我校目前已身兼教育部“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教育部“与周边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专家组”秘书处,省教育厅“云南高校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单位以及国际区域性教育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高等教育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学术与科研网络的董事单位等职能,借助这一系列职能所搭建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学校与国内、外,尤其是周边国家院校机构建立了一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积极加强与兄弟高校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国际处与大理学院、红河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相关处室保持密切联系,信息共享。目前,国际处已经与大理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留学生协议,同时正通过广西大学、苏州大学提供的国际合作办学信息,积极争取建立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努力实现此领域零的突破。

2.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形式多样的国际暨港澳台合作与交流项目

首先,积极开拓师生的海外经历项目,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海外经历是为师生提供体验国际文化、帮助培养适应全球化所需具有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经。近年来,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开展了各类长短期项目,其中短期项目8个,长期项目6个。其中,短期项目(一年以下)主要有:与台湾元智大学学生交换项目;与台湾义守大学达成学生交流项目;与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学生交流项目;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昆明诺地卡画廊、挪威神学院、挪威传媒学院三个学院的定期师生跨文化互访;附属外国语学校、附属中学与美国阿拉斯加艾杰克母中学的学生赴美短期学习;附属外国语学校与英国圣·克莱尔斯学校的师生短期互访;经济学院与泰国清迈大学的师生短期交流项目;外语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短期学生交换项目;法学院与香港法学教育基金的第三期“中国大陆·香港法律学生交流计划”, 学生赴港短期交流。长期项目(一年以上,含一年)主要有:韩国岭南大学交换生项目;人文学院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2+2”合作办学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项目;软件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已派出8名本科生毕业实习10个月,2007年);软件学院与日本两个公司合作本科生毕业实习项目;民族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的互派学生、学者项目。

其次,发挥地缘和学科优势,拓展与周边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1)在专业建设方面,体现“地区性、通用性、独特性、国际化”的特色。我们将积极打造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能被国际教育界认可的专业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继续强化优势学科,采用信息化、学科交叉、调整合并和设置新的专业方向等多种途径,改造、更新传统学科专业,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和专业方向,调整专业定位,形成体现学校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密切与同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联合培养学生,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与GMS国家的相关高校合作研究共同开发联合培养GMS发展研究硕士(Master of Development Studies)的项目。积极参与“第三次大湄公河次区域联合学位项目构建研讨会”。同时,加强同周边高校的“2+2,3+1”等双边合作项目。积极为周边国家培养知华、亲华留学生。(3)充分利用学科、地域和资源优势,开展针对周边国家的高层援外培训项目。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商务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以及教育部“亚非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开发与生态管理研修班”,受到商务部、教育部以及参加研修班官员的高度评价。

3. 争取国家及省一级政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项目,在一些领域跻身国家队的行列

2007年,我们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的中方秘书处单位,并成为教育部针对周边国家专家组的牵头单位;继2007年获得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生招收院校资格并招收第一批奖学金留学生以来,于2008年获准面向东盟各国自主招收国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2008年初成为教育部全国10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并成功举办援外基地成立以后的第一个项目——“亚非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开发与生态管理研修班”,这同时也是学校承办的首个对非洲国家的教育援外培训项目;同期,学校成为国家外专局在全国设立的15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之一;另外,“云南省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也已经落户我校。

4. 以学校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我们成立了云南大学国际学院,同时引进北美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模式,开展“中加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创新项目”。该项目将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实行全英文教学,主干课程均由外籍教师讲授。

二、“走出去”办学情况分析

1. 孔子学院

(1)基本情况

云南大学现承办孔子学院2所,即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和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承办孔子学堂1所,即缅甸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学堂。以上“两院一堂”开办以来,我校对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孔子学院发展:政策支持——为推动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我校对涉及孔子学院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政策倾斜,以优惠条件鼓励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赴国外执教,并将孔子学院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战略规划——通过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设,我们逐步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校组织专家、学者和具有在海外任教经验的资深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研讨,对孔子学院建设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加以分析,力争使我校承办的孔子学院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规范管理——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法,把孔子学院建设工作交由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进行管理,具体工作由留学生管理科负责开展。人文学院、留学生院、国际关系学院、成教学院等相关学院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应孔子学院发展的需求选派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赴国外任教。

(2)办学情况及效益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我校孔子学院建设取得了一些发展。以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该院于2006年2月14日正式挂牌成立,开办近三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2007年招收学员近200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7次。进入2008年以来,面向社会各界招收、培训学员268人,举办文化活动10次,出席人员达1 600余人。所举办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包括新春联谊会、汉语演讲比赛、赴国外考察、美术作品展、国庆图片展、学术演讲,等等。以上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不断扩大。同时,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也得到了汉办的大力支持。担任该院汉语教师的蒋印莲教授以其出色的工作受到各方认可,孟方坚持要求蒋老师继续留任一年,汉办同意了孟方的请求,并指定蒋老师担任该院中方院长。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孔子学院总部大会上,蒋老师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个人”称号。

(3)办学经验及面临的问题

孟加拉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和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所开展的工作在孟加拉和伊朗产生了积极、强烈的社会反响。通过语言学习,很多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总的说来,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们凭借良好的工作基础、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相关单位及个人踏实有力的工作,使我校承办的孔子学院在短时期内获得较大发展。总结一年多来的办学经验,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以下几个要素密切相关:第一,领导重视,上下一心。首先,汉办、驻孟、驻伊大使馆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为我校孔子学院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学校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宣传,大力倡导,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使汉语推广工作深入人心。再次,基层单位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全力投入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形成“国家汉办—教育厅—学校—学院—个人”上下一心的良好格局。此外,我校还成立了“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着力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同时,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留学生管理科负责孔子学院相关联络、协调工作。第二,彼此尊重,坦诚相待。在与国外高校交往过程中,求大同,存小异,摒除偏见,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对孔子学院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尊重对方的体制、信仰、文化和习俗,力求合作双方之间坦诚相待,不欺不瞒,以诚信和实绩赢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第三,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与对方积极沟通,实现友好合作,和谐发展;以一流的教学质量服务于外国学生,同时大力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达到互利共赢之目的。

在境外办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值得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一,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给我们的建院工作带来一定影响。由于美国实施的制裁,导致伊朗国内物价飙升,对外派教师的津贴难以维持稳定的生活。同时,由于在伊朗流通的主要外国货币由美元改为欧元,也给拨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文化差异也对学院教学工作造成影响。孟加拉和伊朗均为穆斯林国家,每年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是守斋日(即斋月)。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斋月,之后还有为期一周的开斋节,致使孔子学院的正常授课时间难以保证。为此,我们及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院的正常教学工作得到维持。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不同,有时甚至与我国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在对时间的规划方面,我们既需要保持自身的工作效率,又不能给合作方造成过多的压力,因此需要及时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以便高效、及时地开展工作。第三,基层单位热情很高,但是办学经验不足,虽然学校预先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内部沟通不足,外派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2. 境外华文教师函授

以下以缅甸华文教师函授班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基本情况

2000年9月,经国务院侨办和云南省政府批准,省政府侨办、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和昆明华侨补校以“云南海外交流协会文化教育考察团”名义两次对缅甸进行考察访问。通过访问,我们对缅甸的国情、侨情,特别是华文教育开展的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考察团访缅期间,受到我驻缅使领馆及当地华侨社会的高度重视,他们对开展华文教育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希望云南大学发挥云南省地缘优势,针对缅甸华文教育急需解决的师资问题,在当地利用函授的形式培养教师,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工学矛盾,减少学员的经济负担,不离土、不离乡也能为当地华校培养更多的教师。同时,也符合云南省实施对外开放、建设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构想和云南大学发展思路。在考察基础上,经国务院侨办、我国驻缅大使馆同意、省教育厅2000年9月批准,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在缅甸曼德勒、腊戎两地成功地举办函授“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学历教育(大专层次)培训班,在缅甸曼德勒、腊戎两地共招收了近80名学员,学员大部分为当地华校的教师、侨领,还有部分当地缅族的学生。这件事在当地华侨社会以及东南亚,尤其是缅甸、老挝和泰国华人华侨社会中引起轰动,被当地华侨华人及社团誉为“具有开创性的事件”。

首届缅甸函授班毕业后,当地使领馆、侨团、华校强烈要求举办第二届、第三届缅甸函授班。2002年8月28日,我校在缅甸曼德勒举办第二届缅甸函授班,有85位同学参加第二届函授班的学习。2004年8月,我校在缅甸曼德勒、腊戊、东枝三地举办第三届缅甸函授班,有212位同学参加第三届函授班的学习。2007年10月,我校在缅甸曼德勒、腊戊、东枝三地举办第四届缅甸函授班,有180位同学参加第四届函授班的学习。

(2)办学效益

云南大学第一届缅甸函授班经过两年的函授学习,学员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14门课程。在此期间,我校共派出16位教师(全部是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分四次到缅函授,每次25天。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定、自学指导的编写、教师的选派,我校院都作了精心安排,特别是安排了一些具有丰富函授教学经验、高水平、从事教学多年的知名教授到缅甸授课。他们在相对国内来说较为艰苦的环境中抗高温,克服了生活上的不习惯,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并得到了当地使领馆、侨领及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学员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学完了国内大专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同学都通过了HSK中级水平考试,部分同学还通过了HSK高级水平考试,特别是部分缅族学生,从对汉语比较生疏到熟练地掌握汉语,这对他们来说相当不易,云南大学缅甸函授班为当地培养一批合格的中文教师,为当地华校解决燃眉之急,是名副其实的师范教育,学员们毕业后大部分在当地华校从事华文教育,部分学员回国继续深造。

通过举办四届函授班,我校共为缅甸培养557位合格的华文教师。函授教育效果好、影响大、意义深远,对宣传云南大学,实施云南大学教育“走出去”战略,加快云南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扩大云南大学在东南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稳定边疆,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增进中缅传统友谊,促进当地华人的生存、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唤起更多的华裔子女的爱国热情,在与我省接壤的周边国家培养一支对我国友好的、年轻的政治力量,使边疆地区的改革开放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边疆长治久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经验总结

出境办函授,如何因地制宜,相时以行地组织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我们反复征求缅方的意见,各位教师根据缅甸学员的特点编写适合缅甸学员阅读的教材及自学指导书。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员们的实际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些做法使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我们海外办函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主要建议

近年来,祖籍国各级侨务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各界有识之士,积极推进华文教育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积极效果。但是,我们对华文教育的投入与海外华侨华人的需求差距仍然较大,华文教育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普遍关注的重点。

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调动海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这个关系中华民族利益、造福子孙的事业。结合我们这几年函授教育所作的探索,我们有以下建议。

第一,在尊重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前提下,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海外华侨华人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举办的华文教育,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华文教育。

第二,加大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帮助海外华文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师资短缺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瓶颈。利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训教师,要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结合起来,特别是利用函授和网络教育的形式培训华文教师不失为解决当地华文教师短缺的一条新路。这已为实践所证明。通过当地培训、选派回国内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

第三,充分利用侨务部门“侨”的优势,高等学校“教”的优势,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整合各种华文教育的资源,拓宽海外办学的渠道。在云南大学已在泰国举办专科层次的函授班基础上,泰国华校强烈要求云南大学继续在泰国北部举办本科层次的函授班,并希望国内侨务部门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第四,进一步完善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体系。要集中力量,有计划地编写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华文教材和配套读物,主要是编写适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使用的华文教材,编写经贸、商务、旅游等应用华文教材,编写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

第五,在语言培训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华裔青少年学有所长,利于他们今后的生存发展。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海外持续多年的“华文热”,将逐步发展成为对华文教育的恒久、稳定的需求。海外华文教育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积极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推进华文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招收各类留学生综合情况分析

留学生工作是评价学校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在我校建设国内50强高校、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促进中外青年友好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云南省政府将对周边国家设立奖学金,特别是我校从2007年被列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院校”以来,留学生的层次得到很大提高。截至2008年12月,我校在校留学生来自五大洲的54个国家,共1 517人,长期生1 111人, 短期生406人,学历生254人,其中,本科生189人,硕士研究生52人,博士研究生13人,非学历生1 263人。数据中包括“省政府奖学金生”7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63人。奖学金人数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53%,自费生占95.46%(此统计数据中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学生)。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韩国、泰国、越南、美国和英国。

2008年,我校首次招收40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省、自治区学历生项目”奖学金生,在全省四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中位居第一。接受奖学金的非学历学生2008年共计23人,比2007年增加了13人;奖学金生的生源也由五大洲的8个国家增加到22个国家。目前,学历学生的学习专业集中在文科,主要分布在汉语言文学、国际关系、经济学、民族学、法学、管理学,自然科学的学生相对较少,在读的有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今后需要进一步宣传与拓展。由于我省与东南亚毗邻的区位优势,学历生主要来自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另外来自南亚印度、孟加拉国及中亚伊朗的硕士及博士生有所增长。

我校留学生近年来在规模和层次上都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如理工科专业需要拓展;留学生后勤管理方面,如能尽快成立外事服务中心,将全校留学生住宿、证照办理等日常生活纳入一体化统一管理、将能极大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责任编辑 熊建辉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华文缅甸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朱柳阳、张旖、王媛媛、唐敬岚作品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en and the Unseen in Howards End
Oscar Wilde’s Triple Personalitie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