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学生工作科学转型

2009-09-02马化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科学发展观

马化祥

摘要: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身业务的各个环节。从教育、管理、服务三个领域着手,重点就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学生工作科学转型,作了深入探析。并就“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基层院系工作这三个其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创新思路。关键词: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学生工作;科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117-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共教育部党组因此在《关于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把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积极性引导到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到高校学生工作,就是要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在发展目标上以追求科学发展、实现科学转型为第一要务,在业务内容上以坚持与时俱进、提升科学水平为第一要务,在关键环节上以实现统筹兼顾、实现“全员育人”为第一要务。

2004年初,在对中央要求、时代形势、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思考和研判的基础上,北大党委对学生工作提出了实现“四个转型”的战略目标,即:调整重心,工作目标由“保稳定”向“保稳定,促发展”转变;调整方式,思想教育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调整结构,工作队伍从“泛兼职化”向“职业化”转变;提高水平,整体工作从“经验事务”层次向“科学规范”层次转变。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落实学生工作战略转型理念四年来,北大学生工作在诸多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业已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就整体发展态势而言,工作重心正从学校层面向院系基层转移;工作内容正从狭义的学生德育工作向广义的学生德育工作转变;工作方法正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的综合教育手段转变;学生德育工作正由原先因为地位的特殊性而受关注转变为因为工作的先进性而受关注。

始终处于变动不居状态的时代和工作对象,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工作的转型既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过程。在学生工作领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进一步准确把握北大学生工作当下状态的前提下,找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明确工作推进的具体方向,牢牢抓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中心不动摇,拿出切实办法,加速提升过程,深入推进学生工作科学转型。

当前所面对的现状是,自2004年持续开展“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当初的阶段性教育活动已经上升为学生工作的常规内容,其活动主题已经上升为学生工作总的主题,全面覆盖学生工作的基本领域。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深入推进“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全面契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水平。本文将从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层面出发,提出若干设想,以期为推进学生工作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一、创新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立体化的教育模式

所谓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要在总体层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个体层面讲求实际的教育效果,形成覆盖全校、直达个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完善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今后工作的重点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势政策教育、理论学习研讨、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效载体,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坚定北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决心。

就手段而言,其中的关键在于立足氛围营造,通过引领校园思潮走向来引导青年学生发展的方向。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空气育人”的重要功能,我们要通过有计划的措施来建构、主导、塑造适合教育目标的校园文化。这其中包括加大全校通令嘉奖、学生评奖评优、奖励表彰大会、先进典型报道等富有教育性和示范性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着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广大学生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切实推进北大校园文化的气象更新。

此外,在工作中则要强调直达个体,提高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直达个体”的工作设想,不是针对学生个体逐一开展教育工作,而是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直接“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改进传统教育模式覆盖面较窄的局面。为此,既要和校园氛围营造工作联系起来,通过报刊、广播、网络、展览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还要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激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教育方案、自觉开展教育活动、自我强化教育效果。

二、推进科学化进程,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

管理和教育应该在育人整体工作中形成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管理为教育提供秩序保障,为学生群体的日常行为标准及其选择提供标尺和导向。为此,要充分突出学生管理工作对思想教育的配合作用。科学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在制度约束和行为引导层面配合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要把纠正校园不文明行为和警示校园不和谐现象摆上重要日程,将管理工作深入到教室、宿舍、食堂乃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劝阻、纠正、制止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实现教育与管理的紧密结合,提升管理工作的育人职能。

深层激发管理工作的育人潜能,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在科学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随着学生违纪处理、评奖评优、保险理赔等业务工作的规范流程逐渐明确,随着《北京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卷宗》、《北京大学学生退学申诉处理卷宗》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作战能力,优化工作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通过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工作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编撰理论书籍等途径,提升工作的科学水平。

三、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助学生全面发展成才

专业化的学生服务工作既能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基础保障,又能协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对于学生服务工作而言,其基本要求是实现专业化,其核心要求是体现育人性。针对我校学生工作“小机关、多中心”的运转实际,各业务中心必须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即清晰界定自己两类不同工作的边界,也就是哪些工作必须通过院系层面实施,哪些工作可以直接针对学生个体展开。对于前者,要做到充分沟通、预先协调、步调一致、整体行动;对于后者,则要契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现专业化的基础上,各业务中心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挖掘自身业务中的育人元素。比如,在就业咨询指导中加强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报国志向的教育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健全身心素养、促进和谐发展的教育功能;在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树立诚信意识、成才回馈社会的教育功能。

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任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单项目标。在明确未来工作主要思路的同时,有必要结合现阶段的工作实际情况,明确若干需要着力推进的关键环节,力求有效带动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括:

首先,持续推进“全员育人”格局的构建工作。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各种力量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优化“全员育人”的现状。近年来,学生工作“四个平台”的成功建立,已经确保了“全员育人”的理念从学校领导层面得到了组织落实、从职能部门层面得到了体制保障、从课堂教学层面得到了鲜活体现、从院系工作层面得到了具体落实。接下来,学生工作系统要主动工作,努力做到保持共识、深化共识、落实共识。其中的关键,一方面是要依托某项具体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合作。近年来,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学生工作部与党委组织部密切配合,新生党员培训班、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等工作顺利开展,成效显著;在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工作中,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与党委宣传部密切配合,在北大新闻网上开辟了网络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全员育人”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要保持定期接触,分享相互之间的工作思路和落实办法。2006年,学生工作部和研究生院、教务部联合召开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深入分析学生管理工作中现实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共同明确推进工作的基本策略和协作机制,就是各系统深层沟通、协同工作的生动体现。其次,持续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工作要发展,队伍是关键。持续推进队伍建设,是带动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一要着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全体学生工作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斗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认识,不断强化广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第二要着力加强科学理论研究,继续坚持课题招标、理论培训和对外考察,鼓励部门机关和院系基层同志将学生德育视为一门科学,加强研究和探索,提升整个队伍的科学化、理论化水平。第三要着力加强信息化能力,加快提升干部队伍的信息化素养,逐步改造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积极应对信息化对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再次,持续推进院系基层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的基础在基层”的指导思想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院系在构建科学工作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学校要求和院系特色的结合点。所谓的院系特色既包括长期以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工作传统,又包括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的特色教育活动。院系工作要在吃透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设计科学的教育内容,打造特色的品牌项目,凸显独特的工作优势,将院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开展工作。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学生工作只有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才能取得同学的认可、院系领导的支持和教师群体的帮助,从而获得长期深入开展的基础。

学生工作不仅是一项涵盖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更是一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事业。今后,北大学生工作一定会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围绕北京大学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的育人目标,深入推进学生工作的科学转型进程,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科学发展观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