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点,做好高三语文备考工作

2009-09-01黄铁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摘 要】为应对新课标下的语文高考,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点,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又能很好地应对高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高考 应试教育

实施新课标后的语文高考和以前的高考题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主观题,注重培养应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做好实施新课程的高考语文备考工作,除了高一高二扎扎实实贯彻新课标精神,完成新课程各项教学任务外,在高三复习中,还必须找准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在语文复习时,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又注重学生的应考能力。

如何找准它们的结合点呢?

一、从心理情感方面结合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勤奋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调控心态的能力,这些心理情感素质都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如果缺少这些素质,高考难以成功。高考是重要的心理情感的较量,语文教学如何去培养这些心理情感呢?具体可通过作文、阅读材料有目的有侧重地渗透。如有意识地设计心理情感方面的作文题,如“不必完美”、“对手”、“心态与成功”,“竞争”。类似这些题目对学生的情商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必修教材的一些篇目《我很重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劝学》《游褒禅山记》和选修教材《论语》中的许多片断哲语对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可让学生从阅读中联系实际谈启迪谈感想。如一些新闻、传记、访谈的阅读文段都有很强的时代色彩,教师可选择这些文段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情感教育。

二、从学习方法方面结合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调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注重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对高考语文备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哪一种教育都必须注重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高考备考中,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写作及解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语文复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答题的优劣,从训练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的方法(如何一材多用)。利用课堂评论演讲活动,积累事实材料(发生在身边的事,听来的事,看来的事)、语言材料(从考场作文中积累一些新鲜、活泼、生动的语言)、思想材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以及来自阅读或他人的新颖的思想观点,积累思想的火花),利用自主阅读课(一周一节)积累,每月检查。指定阅读内容(早读课朗读或自主阅读)设立“阅读笔记本”(随时摘记名言警句、优美段落,概述评点时政素材),摘记定时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报刊及考场优秀作文,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仿其优美句段)、章法技巧(开头、结尾、段展开的方法)。

三、从思维发展角度结合

不管是应试还是素质教育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如联想、想象、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辩证创新思维等,学生在这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才能在高考中轻松应对。如高考中的阅读题,一直得分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思维不行。学生读完不懂得进行思考、分析、概括归纳,必然导致失分。如作文,它完全是综合的思维活动,一个综合思维能力不强的考生很难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审题立意需要分析归纳,确定写作内容需要联想、想象,安排结构需逻辑思维,议论需辩证思维。写作教学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感受领悟能力、思维能力和知人论世能力——能够对古今中外的人和事进行谈论、评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运用,就要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这两年的图文转换题就综合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要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媒体上、阅读材料中精心选择语用材料,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阅读备考中可依纲靠本,把教材的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章)当作考点复习的例子依据高考考点设计考题,也可以根据“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把课后练习题或平时在教学中依据教材进行的探究活动变成探究考题,让学生在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夯实基础,从而更好备战高考。

另外,双基教学也重要,如写字、背诵、阅读、表达的基本方法、实际操作等素质教育和高考都需要。语文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自能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完全对立的敌人,两者是包容关系,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高考备考不是靠题海战术、疲劳战的教育,将违反学生的本性的做法当成是应试教育的全部是错误的,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科学备考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只有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学生的高考语文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作者简介:黄铁英,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