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枝头“暗香”来

2009-09-0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暗香语文教育审美教育

毛 丽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好课堂,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文素质教育的轨道。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语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途径很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凭借语文教材中的优秀课文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意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还要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当然,教师应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人文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语文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美

教师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精心创设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陶冶,获得美感体验。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氛围,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再现教材的相关内容和景况,使学生因感受真切而产生亲切感,审美需求得以满足。这种满足的愉悦必然唤起其丰富的审美情感,从而加深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蕴含浓厚的人文性、多样的形象性、丰富的审美性、独有的综合性为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语文学科的特性非常有利于创设各种审美教学情境,将语文教学融入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饶有情趣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如《荷塘月色》中月色下的荷塘景象和荷塘上的月色形象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再配以乐曲《月光奏鸣曲》,把学生带入那优美朦胧的意境,感受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文章的文字美和意境美。在教师的语言提示、描绘、诱导的调节支配下,学生在移情和想像的作用下,就会变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进入“我他同一”“物情交融”的“心理场”中。学生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随着情感体验的加深和弥散,并在认知活动中不断延伸、发展,其审美情感、道德情感也随之受到良好的陶冶。

二、激活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美

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语文审美教学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撞开学生的心扉。语文学科在审美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字里行间跳动着“情”的音符。中学生正值热情奔放,豪情满怀之时,当他们与文本“两情相悦”时,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沿着教师编织的情感路径,去主动吮吸作者用情感酿制的艺术乳汁,驾着想像、创造的轻舟,与作者同呼吸,共哀乐,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第一,教师做学生的情感引导者。

从文章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的情感,其间不可缺少的“中介”是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当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直接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但由于知识的贫乏、阅历的短浅、时代的隔膜、年龄的差异、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学生。所以,进行情感美育,教师自己必须要投入情感,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在开始新课时可以学生感兴趣的诗歌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和《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请学生进行讨论、赏析:前者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刘邦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所以其诗带给我们的是英雄绝路的悲怆和无奈。后者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可谓豪气冲天。二人心境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项羽和刘邦共同举兵反秦,项羽曾以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秦亡以后,项刘为争夺王位,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双方力量悬殊极大,却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一强一弱,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了。

第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唯一的途径,在美育操作中必须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自当首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要为学生多提供直接参与各种情感体验的机会。审美具有直接性、直觉性。欣赏者必须亲自去感受、品味对象的美,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情感体验。教师切不可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读一些经典散文作品时,教师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融入学生的心境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增加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操。

其次,在引导学生参与审美活动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感受、亲自体验,教师不能越徂代庖。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教师的责任是做好引导工作,比如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审美氛围,把审美对象尽可能宏观完整、微观细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很快进入审美状态。在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时应多鼓励他们进行审美想像和创造,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述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总之,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构成了语文教学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情感教学,对学生以情育情,以情引情,就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

三、因势利导,高屋建瓴鉴赏美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真实感受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方法。强调教师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心灵相融,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和学生一起通过研读课文鉴赏美,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提高鉴赏力的关键,可指导学生深入美文深层,不但知文意且知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对蕴含的美加以阐释和点拨,转化为学生能体味到的美,产生评价美的能力。

四、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创造美

审美创造能力,是创造主体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加工、重建客体,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在课文学习中创造美,学习过程是自我感知、领悟的过程,是生发新形象、新意识、新意义的过程。如许多文学形象可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角度重新认识,再如表演、朗读也是对课文感知的创造。

在作文中表现创造之美,学生在内在情感驱动下,对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像,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来表现美和创造美。教师应鼓励学生灵活多样地写作,如改写、续写、仿写等。

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新课改赋予了语文美育新的重任,语文审美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也是一个没有终极的过程,它永远是一个需要研究、完善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作者简介:毛丽,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暗香语文教育审美教育
暗香袭人
梅花
青莲
作品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