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原因与对策

2009-09-01陈转利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口语交际

陈转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社会对英语及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培养出不仅能够用英语书面语传递、获取信息,而且能够用英语口语直接交流思想、交流技术的人才。交际能力也就是语言使用能力(Den Hymes,1966)。它指的是语言学习者掌握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语言变体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则通俗地将之概括为:Who speaks what,to whom and whenf谁何时对谁说什么)。

高职高专版系列英语教材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中国环境下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除要求书面能力以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进行简单的日常和涉外会话的初步能力。事实上。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对英语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不同层次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许多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10年前非英语专业类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或更高,由此。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应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也会更进一步深入。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因素有:

1词汇贫乏及词汇使用不当

经过中学、中专、高职等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应掌握2000多英语单词,不少学生达不到这一标准。达到这一标准的部分同学,又由于在口语表达时不能脱口而出。仍觉得词汇量不够,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词汇量的确不够丰富;二是学生对词汇本身的意义及更深层的含义并未真正掌握,他们往往将英语单词与中文词语机械地等同比较,表面上看似乎知道了这个单词的意义,但真正自己使用起来便难免出错;三是对惯用法的表达掌握不够,对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情景下使用什么词汇,说什么话知之甚少。例如:在口语练习中,我们学生脱口而出的是“open the TV”而不知该用“turn on the TV”(开电视)。事实上,如果把它置于词组翻译中,就很少有人会犯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学生知道了这一词组的表达法,但是在具体情景、具体场合下想脱口而出就并非像背词组那么容易。由此可见词汇字面意义以外的联想搭配意义对口语表达的负面影响。

2词法、句法结构不熟练

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在语言实践中主动运用英语的训练,所以在书面语学习中的强项——语法、句法结构,在口语表达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在实际运用中依然少不了出错,不少学生在这方面的错误率还非常高。尤其:一是与动词有关的语法概念,如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形式等,句型结构易出错,句型运用过于死板;二是口语表达中的词形转换:我们的学生认为汉语的名词就得用英语的名词表达,汉语的形容词就得用英语的形容词表达,以此类推。事实上,我们在口语表达时经常存在词形转换,如我们将“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这句话译成“hes tudentsfellintoalivelydiscussion”,学生们就不明白“讨论”是动词。在英译当中怎么变成了名词。还有,我们在上课时遇到这样的句子,“不仅是我的朋友,就连我的妻子也反对我。”同学们就一定要想出个动词“反对”,导致这个句子的表达就很难,如果把答案“Not only my friends but also my wife is against me”给出,他们会很惊讶地说原来这么简单就搞定了。事实上。他们缺乏口语锻炼,缺少说的机会,这使得他们的口语与汉语字字对应,也使得说出的内容更加生硬,更不流畅。

3句子类型使用不熟练

我们很多学生不懂得口语中应该使用最简单的句型。他们会使用很蹩脚的从句,而不知这种句子如果用两个简单句表达该是多么轻松,多么完美。例如:“那个孩子在肯德基过生日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学生就认为一定得用一个定语从句表达,这就干扰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如果将这一句子用两个简单句表述,效果就很好。“The boys wish was granted at last,He had his birthdayparty in KFC”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观看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一些老外讲英语的节目会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山讲的英语,让我感觉到原来很难的口语,在他的表述中经常是非常的简单,非常的通俗易懂。

4语境制约

学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对中西方文化习惯的了解,不了解中西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在书面语当中,话语意义主要是依赖构成语篇的词汇意义及上下文的关系。而在口语中,除词汇意义和上下文的关系外,话语意义常与会话环境,如情景、双方的共同生活经验、共同信息、非言语动作等相联系。口语对语境的依赖性远远超过书面语。但难度最大的还是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对中西方习惯的差异认识不够导致交际能力受到制约。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1具备系统的口语教学计划与安排。在当前情况下。高职英语主要结合精读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要想具备单独的口语课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采用课前开展mini—speech(简短演讲)的方法,每节课前5至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话题到讲台前轮流发言。这样做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和其他同学的听力,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们有的谈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有的讲述校外、校内趣闻,有的讲述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等,学生讲述完毕,再根据所讲内容提一两个问题,其他同学回答,之后,教师再穿插一些相关的中西方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就基本可以做到即学即用,脱口而出。俗话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对于英语口语的理解尤其如此。

2有效地使用辅助交际功能。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占整个交际的很大成分。尤其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存在了更多的非语言交际。从广义上说,身势语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交谈者的距离、谈话者选择的方式等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时机等等。身势语伴随话语,对话语起着补充、强调或确定的辅助功能,它们相互依附,相互支持。以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身势语与话语同时或先后进行,它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语言信息量更大,更清楚。另外还可以使用插入语,例如:“Do you think”“I mean”“Let me think how to say”“Very goodquestion,but"等等。为自己争取思考、反应的时间,同时也使得谈话不至于陷入僵局,不至于冷场,这样我们的谈话就可以更加流畅、自然。

在这一点上,实物的辅助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教师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新衣服,学生在教室外面大喊“So beautiful!”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学生一般对老师的兴趣是存在于许多方面的。比如说教师的家庭、衣着打扮、兴趣爱好等等),跟学生沟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向老师提出关于这件衣服的各种问题:价格、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买的、跟谁一起去买的、为什么买、怎么付款的、穿得怎么样、平时喜欢的颜色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到讲英语可以是这样的自然而然。

3让学生多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国璋曾这样定义语言:语言是一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容器和载体(许国璋,1986)。因此,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由于在校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对异国风情了解甚微,这些属语言本身以外的背景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平时多加阅读,多听多看,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尽量减少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口语交流障碍。

4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语言。尤其是口语,我们得强调:不怕吃苦,不怕犯错误。一定要牢记“Failure is themother of success”S有了这种心理上的准备,就杜绝了怕出错就不说,不说就越不会说的这种恶性循环。

5教师角色的认定。针对现在的外语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仅仅站在讲台上的授课者,而更是一个鼓励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一进入高职,教师就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并不仅仅是靠教师教,而更是靠自己学。即:及时地运用所学的知识;Learning through doing instead of teaching,通过做而学,而不是通过教而学;口语尤其如此,Learning throughspeaking instead of teaching,通过说而学,而不是通过教而学。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口语交际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两块磁的交际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哈哈镜
哈哈镜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