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语文教师的查漏与补缺

2009-09-01陆相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新课改

陆相胜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角色转换方面仍存在缺漏。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更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充电”补充新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才能不断推进新课改实践。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师 查漏补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查漏

1.教学理念的缺失

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首先要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将这些新理念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然而,在农村初中,实行课改较迟,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对此缺乏理性的思考。当新课程走进校园后,他们仍然在长期形成的经验和习惯的支配下,进行着个人理解上的教学“改革”,实际是“换汤不换药”。如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似是而非。虽然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应该采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但是,当面对学生的时候仍然是控制学生,实行讲授式教学,“满堂灌”在课堂中仍普遍存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当然要讲知识,但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知识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常使学生不知所措。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的教育意识仍然是片面的、凌乱的、浅层次的:一方面,没有上升到观念、理念的层次;另一方面,又缺乏操作性,不足以指导教学活动。

2.知识结构的缺失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语文专业知识长期相对固定和僵化。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依靠的专业知识仍然只是大学里所学的一些内容。其知识结构是静态的,知识内容是陈旧的,知识运用是僵化的,很少有新知识的获得和更新,即使有,也只能是消极的外部给予。(2)缺乏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课程结构的综合与均衡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相对完备的跨学科知识。正如俗话所说: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也就是说各科知识都必须有所掌握。但我们农村初中仍有些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就是依赖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从事教学,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如果仍抱残守缺,仅靠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就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了。

3.教学方式方法缺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接触了不少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如探究式、自主互动式等;不少老师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力争从旧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以跟上时代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教学方式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至于仍有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缺乏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对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整体认识,只是赶时髦,随大流,忽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对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热闹就是探究、民主了,而不管学生讨论什么、探究什么。

4.角色转换的缺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但是,正因如此,有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矫枉过正,在语文课上只记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却忘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讲得越少越好。一上课,说不了几句,甚至规定“教师讲课不超过5分钟”就马上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学生相当活跃,但学习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内容没得到引导,甚至讨论结果还偏离主旨。一节课下来,“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学生“充分民主”,但是课堂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学生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就难说了。

二、补缺

1.补教学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非系统的教育理念,均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发生影响。”所以,要补教学理念的缺漏,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课程,使新理念与语文教学改革有机地联系起来。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材而已,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教育理念是无形的,但它们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清除陈腐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场变革的形势下,如果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就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全面、准确地贯彻和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认识,将其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建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不能将它们生硬地糅合在一起。

2.补知识结构的缺失

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要改变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的缺失,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也要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语文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人文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史的知识、社会学知识、艺术知识等,“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因此,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一是不断完善以语文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二是注意优化语文专业知识结构,避免僵化;三是改进获取语文专业知识的方式,如继续教育进修、参加各种培训等,从多渠道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3.补教学方式方法的缺失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在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教学方式的各种因素,贯彻“启发”、“诱导”、“发现”的原则,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合理组合,并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使课堂教学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作用。“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不能简单地为了方法而方法,为追求形式而“作秀”,而要讲究实效,力求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4.补角色转换的缺失

要真正做到教师角色转换,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不断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既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在课堂上包办“满堂灌”,也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首先就是课程的设计者,是教学设计专家。”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指导,合理地积极地评价。“教师和学生要建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教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习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真正做到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礼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新课改的春风吹到我们农村中学已经多年,几年来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能够不断探索新课改的理念、转换教师的角色,走下教师的“神坛”与学生平等互动,不断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力图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尽管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当中仍有很多方面缺失,但正像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促进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参考文献:

[1]眭依凡.教育理念.江西教育科研,2000.08

[2]胡余平.当代中国教育理念的反思.南京师大学报,2001.05

[3]程纯,丁卫浑.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教育探索,2002.05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