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009-09-01谭运江
谭运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内因和主体,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收获、有效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时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不断展示自我。
一、让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是不是由老师驾驭,学生只能是参与者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扮演小老师上课,是调动学生热情参与的好办法。具体方法如下:
1.自选课题,确定内容。可以让他们从购买和订阅的报纸杂志中选择短小精悍的文章设计教学构想。
2.集体备课,确定内容。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分头查阅资料,分块撰写“教案”,相互讨论补充,共同准备教具。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把握教材重难点,而且集思广益,更丰富了教学方法。
3.协同上课,激活课堂。由于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对教材知识有了更深的把握,而且形式新颖,独具匠心。有的小组分头教学,结构、主题、人物、评价,由组员分头陈述;有的小组运用双簧、小品等形式再现并诠释课文内容;有的小组通过问答式引导大家理解重点、难点。可以说,这些“小老师”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认真评课,总结创新。学生参与教学,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新鲜感,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阅读一篇文章,离不开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了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办法:
1.自己找出喜欢的句子,学会品味
文学是一种艺术,学习语文就要感受到文学艺术中的美。被选为课文的文章有着精炼、严密的语言。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体验文章所带来的美,让学生学会审美,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文章语言优美,意蕴深厚,笔法洒脱,感情充沛。尤其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字字珠玑的美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有效地感受和品味语言,我为这篇文章设计了“发现美,欣赏美”的主题。首先利用十分钟让学生散读,在读的过程中圈划自己喜爱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尽力讲出喜爱的理由。于是,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那些平时基础差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参与发言,主动学习的需求被充分激发。
2.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想知道什么?”教师则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其“于无疑处生疑”。
在一篇文章的教学将要结束之前,我习惯留下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再一次品读文章,寻找疑点,并调动全班同学思考,并进行讨论。有时,我会把质疑做为一篇文章的主要学法。学生先花十分钟时间研读,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或者为别人设计一个问题,接着在课堂内交流研讨,采用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老师参与回答学生的问题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被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质疑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创设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
辩论的教学形式能以听说促读写。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要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方能站稳脚跟,因此辩论的教学形式可以促使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读物。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必须思路清晰、严密;驳斥对方时,要求角度新颖,并使对方防不胜防。要具备以上素质,要求学生必须见多识广,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在辩论过程中,更是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几方面综合起来。辩论又成了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手段。所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让学生人人参与,展示自我,这样能对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在学习“议论短文”写作的时候,就可采用辩论赛的方法。把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为辩论的话题,让学生分别去寻找有助于自己一方的论据。那几天,学生们又是上网,又是看报,又是翻书,忙得不亦乐乎。辩论赛那天,两军对垒,煞有气势,辩论中,双方辩手有理有据,气势逼人。20分钟的唇枪舌剑后,可让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辩论内容概括自己的观点并写出一些理由,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议论短文的雏形。通过辩论式教学,小议论文的写法指导已水到渠成,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