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战略的再思考

2009-08-31朱金海

金融经济 2009年7期
关键词:安德鲁斯波特战略

朱金海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企业战略”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关于企业战略的定义也不胜枚举。本文列举了安索夫、安德鲁斯、波特等战略大家对企业战略的论述,比较了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区别,阐述了“N倍速”变化环境下企业战略的特点,最后围绕“什么是企业战略”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战略;波特;安索夫;安德鲁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企业战略”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之高,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战略呢?企业战略又有何特点呢?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有区别吗?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战略的本质,笔者仔细研读了关于“战略”的经典文献,希望在总结战略大师的精辟论断之余,还能得出自己对企业战略的些许认识与感悟,愚生拙见自然不能与战略大师的真知灼见相提并论,只是作者个人的一点认识与感悟罢了。

一、企业战略

将“战略”引入企业层次,最早应该始于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其后,安索夫、安德鲁斯、波特等学者继续对企业战略做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对这些战略大家的观点做了如下概括。

“计划学派”的代表人物安索夫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成长与拓展的企业政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Ansoff,1965)。“企业战略”一词随后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安索夫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2) 企业战略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3) 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与之相适应。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提出了这样三条建议:(1)在制订企业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2)高层管理者应该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3)企业战略构造模式应该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Andrews,1980)。

战略大师波特则认为:企业战略就是想明白企业到底该做什么(should do),是在想做(want to do)、可做(might do)、能做(can do)这三个环中找到一个很小的交叉——这就是企业该做的(战略)(迈克尔•波特,1997)。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什么是战略”一文,论述精辟,影响深远。在这篇文章中,波特对“战略”做了精辟的诠释——“战略就是定位、取舍与配称”(迈克尔•波特,2004)。笔者非常赞同波特的这种定义,“定位”、“取舍”、“配称”这三个关键词不仅体现了“企业战略”的内容,更反映了战略的本质与核心,实在是一个对企业战略的极佳诠释。

二、对企业战略的再认识

虽然许多学者都对战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关于“企业战略是什么?”的问题,尚没有人能够给出完整的答案。笔者在此也仅仅只是提出了自己对企业战略的一点浅薄认识和理解。

(一)总体认识

笔者认为企业战略其实就是一种目光,一种思维,一种能力,一种水平,一种高度,一种境界,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是领导人特质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战略”与“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制定战略是领导者的重要任务与责任,反映了领导者的眼光、能力和水平。借用约翰•科特对“领导”的精辟论述“领导者不是制订计划,而是确定方向;不是组织与配备人员,而是让员工协调一致;不是解决问题与控制,而是激励员工”(约翰•科特,2004),笔者认为企业战略也不是制定计划(静态),而是确定方向(体现动态性);不是组织与配备人员(实务操作),而是让员工协调一致(体现灵活性、目的性);不是控制员工(刻板规章),而是激励员工(体现弹性)。这种理解也许有失偏颇,混淆了战略与领导的区别,但笔者认为领导的那些特质的确也是战略的精要之所在。

(二)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也不同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四个有机的动态过程。战略分析是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认清企业发展的事实基础, 确定企业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它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战略规划包括企业理念,企业发展方向、阶段、目标、重点、措施、结构等总体战略,以及企业竞争、科技、营销、生产、人才、质量、信息、价格、核心能力、投融资、文化等职能战略,并最后综合形成企业发展战略方案, 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战略实施包括企业战略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年度计划、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它是将企业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 战略控制主要是随着企业战略环境的变化、战略规划的实施进度与成效对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法、资源进行调整与修正,它是战略规划实施的保证(王汝津、吴刚,2005)。相对企业战略而言,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有章可循的过程,而企业战略是动态的,是变化的,是无序的,是不规则的,领导人制定战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法约尔的经典描述,它是由“智慧与经验合成的把握尺度的能力”。高效的领导者既需要有很强的预见能力,又需要有很强的对意外事件的反应能力。

(三)“N倍速”时代企业战略的特点

在现在这样一个“N倍速”变化的时代,企业战略的动态性与灵活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当今时代的企业战略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强调过程而非结果。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企业必然要在地区范围和内部业务复杂程度上都有所增加,这使得企业内部人员的多样性也随之增加。同时,很多工作又需要大量人员的协同工作。职业和工作范围的差异,使人们在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上差异很大。没有共识,只会有规模效益递减的效益,再好的战略也无法实现。因此,战略不应该是锁在总裁保险箱里的秘密,它应该在形成之前,就使执行的人理解其真正含义。

其次,重视外部变化,在稳定与变化中取得平衡。成功的战略建立在对市场形势的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闭门造车式的战略必然会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处处碰壁。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企业分析未来变化,确定自身定位的过程,也是企业内部重新审视外部变化,将外部变化带到企业内部的过程。通过战略的制定,企业可以定期审视内部结构是否适应外部环境,因为外部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这种外部变化。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在这种不断的变化中,企业内部保持了与外部的一致性,使得企业能够在变化中生存与发展。

第三,重视执行与反馈。战略的制定不容易,而战略的执行则更不容易。战略的执行才是造成类似企业之间最后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这一块也是战略规划中的一个难点。但按照对战略的经典理解,这一块内容根本不存在:形式分析了,目标确定了,好了,让伙计们冲出去,把战略搞定吧。执行就是执行,有什么难的?但《执行力》这本书的流行告诉我们,执行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just do”只有死路一条(吴国柱,2004)。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可以说,企业战略是管理学“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在很多人看来,企业战略最容易被理解为百病皆治的灵丹妙药。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战略,所有的问题又都可以通过战略这种神奇的东西得到解决。真的如此吗?明茨伯格等人在《战略历程: 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明确地指出: 采用和不采用战略和战略管理过程对组织都很重要。这是因为, 战略固然确定了方向, 但一味盯着既定的目标又会使我们忽视潜在的危险; 战略强调了集体的行动, 但行动的过度集体化将导致群体思维; 战略定义了组织, 却易使组织陷于模式化而丧失整个组织体系的丰富性; 战略提供了一致性与有序性, 但非一致性却是创造力的源泉。最为关键的是,今天,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在这个趋于复杂的世界中, 企业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 是去试验、创新、坚持不懈、迂回前进, 以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 这就要求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把握企业战略的本质特征,读战略、懂战略、用战略、善用战略,使得战略能够为企业利益服务,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H. Igor. Ansoff﹒corporate strategy,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M]﹒McGraw-hill, Inc. 1965.

[2] Kenneth R. Andrews﹒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M]﹒Richard D. Irwin, Inc. 1980.

[3] 【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年。

[4]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J]﹒哈佛商业评论, 2004年第1期。

[5] 约翰•科特﹒领导与管理的区别[J]﹒哈佛商业评论, 2004年第1期。

[6] 王汝津、吴 刚﹒什么是战略[J]﹒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11期。

[7] 吴国柱﹒战略是什么[J]﹒软件工程师,2004年第4期。

(作者单位: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安德鲁斯波特战略
读《哈利•波特》有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成为哈利·波特
勇敢的哈利·波特
战略
战略
圣安德鲁斯感悟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