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微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2009-08-31张莉
张 莉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当批评商业银行资产投向高度集中于大企业和大项目,一些小企业受惠不足,同时贷款低价营销趋势加剧,银行定价能力下降的时候,继续理性思考微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融资
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其中仅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达到4.6万亿人民币,比2007年全年还多20%。分析发现,新增贷款中大约三分之一是短期商业票据,其他大部分是中长期贷款,主要流向了与经济刺激政策相关的或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新增贷款,中小企业改善并不十分明显,微小企业更微不足道。
一、做好微小企业融资对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影响有着独特作用
“微小企业”区别于中小企业,按照银监会的关注,中国的小企业一般是指营业额在3000万元以下、人数100人以下的企业。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微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 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并且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微小企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经济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力量,对我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影响有着独特作用,是推动我国微观经济全面复苏和宏观经济进一步趋好的基础力量。
微小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升级的基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微小企业往往是结构调整的先导。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突出优势,一是由于微小企业面临交易规模小、次数多,交易成本大等易受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风险,激励它们有较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动力。同时,它们创新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二是微小企业的通过强化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不断提高着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微小企业的大量发展强化了社会收入的均等化趋势,促进了社会分配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四是微小企业的大量发展弥补了大中型企业产品种类单调的缺陷,使商品种类和特色更加丰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促进了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同时,微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基本力量。我国要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离不开微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微小企业通过分散整个社会总资本而促进经济增长。再次,微小企业的发展,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恢复我国出口增长的基本力量。最后微小企业是稳定物价水平,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的重要力量。
微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融资难。我国要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高速健康的经济增长,需要微小企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解决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对微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优势的认识,强化政府责任,改善微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突破技术瓶颈,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银企双赢,促进经济发展。
二、银行信贷是解决微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途径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目前众多的融资工具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银行贷款。这一判断,既基于微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又立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富有效率的选择,为现有环境下解决微小企业融资指明了方向。分析如下:
微小企业规模小,机构简单,经营灵活,且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资金需求方面看,微小企业往往需求的不是长期资金,而是流动资金。在资本市场融资流动资金,成本大,收益小,是银行贷款成为一个低成本的理性选择。由于微小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可靠的,大量的,持续的资金供给,这种特点的金融产品只有通过银行贷款才能获得,而民间融资的不可靠性,地下活动偏好性,资金来源有限性,远远满足不了微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微小企业的信息特点看,微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不具有“公开性”,与要求公开信息的债权股票融资相比,银行的私募性质正好满足了微小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微小企业而言,银行信贷是其主流选择。
从长期发展角度看,微小企业贷款和其他贷款一样属于商业银行的常规产品。它既非慈善事业,也不是一种短期财务援助,它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盈利资产。就银行而言,在对微小企业贷款中,有获得成长的巨大空间。面对国内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双重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必须创新商业生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微小企业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微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优化贷款结构,在避免贷款过于向大客户集中的风险的同时,又能使银行的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增加银行的收益。同时微小企业信贷是迄今为止大多数银行尚未开展的金融服务,充分开发微小企业信贷市场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可有效扩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并通过交叉销售,在吸纳存款上争取更多微小企业的支持,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
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出台了许多对微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但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流向明显表明银行在实际信贷过程中的不同选择。由此,认真分析银行微小企业信贷的商业收益便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上从事微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实践表明,微小企业银行贷款的偿付率超过了98%,在部分转型国家更是高达99.8%,贷款逾期率为1%-3%,贷款核销率小于0.3%。孟加拉乡村银行为成千上万的穷人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服务,在贷款不需要担保的情况下,保持99%的还款率,始终盈利,其总裁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些充分说明了微小企业贷款的优良性,银行信贷不同选择主要是存在着技术瓶颈和其他体制机制问题。
三、微小企业信贷的技术瓶颈是信息不对称
在微小企业信贷中,信息不对称是其主要问题。与银行相比,微小企业占有信息优势,掌握着更多、更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而银行了解微小企业信息渠道有限,处于弱势,集中表现在对包括微小企业经营能力和企业本身信息的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银行,为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只能根据所掌握的中小企业总体的平均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个体的风险程度来确定,由此“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同时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在于使信息在微小企业和银行间的间有效传递,关键是双方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信息的技术路径。对于微小企业来说,就是拥有成功“发信号”的技术,对于银行来说,就是要具备甄别微小企业信息和风险的技术。根据激励相容和保留效用条件,微小企业要在完善财务和建立有效地内部治理机制上下功夫,同时要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在和银行谈判的过程中注重技巧,让银行清楚地知道企业优势,让领导者的个人信用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在银行,因为其拥有信贷的主动权。近年来,从一些银行的实践看,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转变观念。内蒙古包商银行始终认为小企业贷款难不是难在企业,而是难在银行自身,是想不想贷、敢不敢贷、会不会贷的问题,积极提倡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提出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改变自己的理念。这些理念破解了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接收方”的态度问题,使其乐于在另一个波段,用另一种方法接受或主动寻找信息,从而摆脱偏向于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产生的路径依赖。二是主动改变方式。变等客户上门,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资料,为主动上门。信贷员走街串巷,分析现金流,为微小企业制作财务报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三是开发新的信息载体,如三品和三表:人品、产品、抵押品,电表、水表和报关表。四是积极发展社区银行,草根银行,设立为微小企业服务的专门部门,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专递。这些方法,立足于商业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实践证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正确分析和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它不仅依赖于认识的提高,更重要是直面问题,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探索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银行和政府的共赢,最终促进我国微观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最终在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过程中推动我国宏观经济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宋阳.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J]辽宁经济, 2001,(07)
[2] 张捷. 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 2002,(06)
[3] 李志赟. 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2,(0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