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业的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2009-08-31王东海
王东海
摘要:医药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医药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总量增长迅速,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医药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医药业;国际化;策略
一、国际化经营已具备的一定条件和有利政策环境
我国医药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我国医药企业从国内经营走上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走上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当今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从战略角度看,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医药业的发展的必有之路。
我国医药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实力雄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全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7%左右,而一直在蓬勃发展的医药工业的增加值始终保持在15%左右。我国的制药企业具备了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一定条件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一)国际化经营已具备的一定条件
1.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制药能力基本能满足临床所需的日常用药、必备药和特种药,原料药产量也已居世界第二,部分品种的原料药产量甚至居世界第一。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制药企业就已和在华的外企交流合作,为走出国门积累了经验。
3.加入WTO给制药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和权利、义务平衡的原则加入WTO,可以获得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产品不再受到歧视,企业国际化经营有更大空间和更多优惠。
4.我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能进行方便的出口贸易及与邻国经济类型互补的国际化经营。
(二)国际化经营有利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旨在鼓励药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在诸多政策与措施中,《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是最为核心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强调,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培育5个销售额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医药集团,10个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争取有5家左右的本土企业初步发展成为国际化医药企业。《意见》同时提出,在化学原料药领域,要实现20个市场增长潜力较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产业化,形成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在化学药物制剂领域,争取有5个制剂产品取得美国或欧盟国家的上市资格。针对一些专利准备到期的产品,充分利用Bolar条款,抢先开发,提前申报,抢夺上市先机。参照国际标准,借鉴国际天然植物药发展经验,按照有关国家的药品注册要求,发展中国的天然药物,实现在发达国家的药品注册。
2.在有关部委的政策与措施当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还包括:商务部于2005年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出台的《关于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指导下,商务部先后出台了“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货物自动出口许可管理办法》、《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和《进口促进资金管理办法》等;同时,商务部还积极与各国政府建立合作机制,在条件成熟的双边联(混)委会机制下成立医药工作组,为双边医药领域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在这些政策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该基金每年从中央和地方财政申请专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有关政府部门还制定并出台了旨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如《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政策建议》等,重点部署了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任务和若干重大专项。这些政策涵盖加快金融创新、加大税收等扶持、培育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加强生物产品市场统计分析等内容,以引导生物医药企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
二、国际化经营市场进入的策略模式
(一)商品出口
这是国际经营活动的初级形式。商品出口可分为直接出口的和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通过本国的各种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设在本国的分支机构出口。而直接出口则是指企业将产品出口给国外客户,这些客户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中间商。
1.直接出口。企业对出口产品的经营管理保留部分或全部的控制权,企业要参与国际营销活动如市场调查,寻找客户,出口手续等。其优点是企业可加强控制,更有效地按企业自身的意图实施出口战略,有利于积累国际营销经验,培养营销人力。但是这种方式要求企业投入的资源也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风险也较大。直接出口形式有直接卖给用户和直接卖给国外中间商如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
2.间接出口。企业的产品走出了国界,而企业的营销活动仍在国内进行,企业并不直接参与该产品的国际营销活动。间接出口的优点是风险最低,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较少;但是企业控制海外营销活动能力较差,学习国际经营的潜力较低,一般适合中小企业,或把间接出口作为进一步发展的跳板。
我国出口医药产品以原料药为主,制剂只占出口额的10%左右。出口大部分通过中间商,多头出口,竞相压价,经济效益低。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法的修改,进出口经营权有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医药企业可以更多的进行自营出口业务,直接面对市场,积累国际营销经验。
我国能生产原料药1500种,总产量43万吨,居世界第二;出口市场遍及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2005年出口额达到30多亿美元,在世界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目前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原料药的出口还有巨大的潜力。
据估计,我国每年的中药出口额仅占国际植物药市场销售额的5%左右。中药出口曾于1995年达到了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大幅滑坡。1999年和2000年出口虽有所回升,但出口商品结构仍很不理想,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药材出口仍是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的主要品种,中药材所占出口比例高达64.7%。而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不升反降,所占比例分别为15.3%和20%。因此,中药出口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1998年以来我国中药进出口连续出现逆差,并且,价格昂贵的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的进口量快速增长,而低附加值药材的进口量则出现了下降。说明洋中药对我国传统中药的冲击力正在加强。2008年我国中药出口达到40多亿美元,中药出口前景广阔。
(二)技术转让及合作研发
技术转让又称技术授权,许可证贸易是指授权人与受权人签订合同,提供使用专有的工业产权或技术,并收取相应费用和报酬,授权的内容有专利使用权、专有技术和商标,许可的方式有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售许可等。技术转让一般比较适用中小企业,但是大公司也用来进行市场测试或战领次要市场。
我国的化学药以仿制为主,中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医药业的技术转让以我方受让为主,国外医药转让技术给我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仿制药的销售数量已占到全球所有医药产品销售数量的约55%,其销售金额占到全球所有医药产品销售金额的约17%。据全球某知名医药咨询公司医疗保健调查部高级副总裁Murray Aitken透露:“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中,七大传统医药市场的贡献率将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七个新兴市场的贡献率将首次接近25%。”大量专利药转换为仿制药后,为中国药企加快学习、提高自身研发水平提供了机会。
此外,中国正在对《专利法》进行修订,该法有望于2009年正式颁布。其中,修订后的《专利法》将遵照世贸组织TRIPS协议中有关“强制许可”的规定,允许中国企业出于应对国内外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重大疾病的需要,在未得到专利权人授权的情况下生产和出口这一产品。法律的修订将大大加快中国药企掌握有关先进技术和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进程,缩短与发达国家在这些产品上的差距。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罗氏、诺和诺德、阿斯利康和礼来等跨国药企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带动中国药企的推陈出新,中国药企应更多地利用后发优势,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实现赶超。
(三)直接投资
这里是指企业用股份控制的办法,直接参与目标国市场厂商的生产,并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拥有一定程度控制权的投资活动。直接投资是国际经营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企业国际化成熟的标志,但是直接投资风险更大,而且灵活性差,一但受挫,可逆转性差;由于全面介入,管理难度更大。
直接投资从投资方式看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1.全股子公司。跨国母公司至少持有95%以上的股权;它是直接投资中母公司介入程度最大、控制性最强的方式。全股子公司的效率一般比合营企业高,能保护技术秘度,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贯彻贯公司的管理文化。
2.分公司是母公司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无独立法人地位,一般授权东道国的某公司或个人担任法律上的代理人。我国医药业在还外设立分公司的有100多家,浙江海正药业、哈药集团、东阿阿胶等都在美国、俄罗斯、亚洲国家等世界各地设立分公司。
3.合营子公司。指母公司拥有非全部股权的子公司。母公司可能占多数股权,也可能占少数股权。一种形式是合资经营,合营双方确定股权比例,双方按股权比担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另一种形式是契约式合营企业,双方不按股权,而是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营可以使双方优势互补,分散经营风险。据统计,国际合营企业与独资企业大约已达4:1,合营内容从合作生产原材料、零配件到合作科研,甚至合作营销。但是,合营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如双方经营目标不一致,管理方式上的摩擦,文化上的冲突等等都有可能使合营失败。据调查,发达国家之间合营企业的失败率高达50%以上。合营方式适宜于企业进入那些限制股权比例的国家,以减少被征用风险,并获得当地支持。
合营企业在建立方式上有两种——收购和新建。(1)收购方式是指通过购买另一个现有企业从而接管该企业。收购的优点在于能迅速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如人才、技术和设备;另外如果收购的是一家生产完备具有良好营销网络的企业,则可带来很强的“协同效应”。我国医药业收购国外医药企业的案例不是很多,三九医药集团于2003收购日本东亚制药,收购成功后,东亚原有的30多个产品全部使用三九品牌,同时,三九还不断通过东亚制药在日本报批新产品,这样三九很快就利用原东亚制药的市场资源,开展日本的业务。(2)新建方式是企业自己重新建立生产经营设施、安排人事,进入市场速度缓慢,工作也比较复杂。但是使国际企业在工厂设计、供应商选择、人员雇用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由。
上述几种进入战略的风险及可控程度是不一样。间接出口风险即可控程度最低,而全股子公司(独资)是风险和可控程度最高。一般而言,企业国际化过程的演变顺序是从左下角到右上角(如图1)。
三、国际化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从市场的经济规模来选择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只有达到一定最低经济规模,才具有经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否则,此医药市场就不具备最基本的开发条件。确定目标市场的最低市场规模首先应考虑目标市场是否具有较大的总体规模和相应的药品购买力。其次考虑经营的最低成本,包括人员、房屋、交通、电信、办公等方面的费用。
(二)GMP认证情况
针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情况及目标市场对GMP的要求选择目标市场GMP是保证产出优质药品的管理制度。GMP可分为三类:一是国际的,即WHO的GMP,二是国家的,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GMP,三是工业组织制定的GMP。由此可见,各国对药品管理情况不一。因此,在选择目标市场的同时应注意其要求。经济愈发达的,GMP要求得愈严,制剂药品的本国加工能力愈强,药品进口控制得愈严。因此,根据我国医药企业GMP认证情况,在一定时期内是无法进入对GMP要求严格的市场,因此一般制剂产品重点目标国际市场应选择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对于我国原料生产,其GMP标准相对容易达到,且其传统市场是发达国家,进入其市场可以较少受GMP的约束。
(三)从地理条件对跨国经营成本的影响来选择目标市场
由于我国药品主要以低价进行竞争,所以由地理因素决定的运输成本不得不考虑。由此,周边国家和沿海国家,尤其是拥有优良航运条件的国家应予以优先考虑。兼顾以上各种因素,我国原材料重点的目标国际医药市场是发达国家和其他具有制剂生产能力的国家;中药的重要市场是传统中华文化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和华侨居住集中的北美、东南亚等地;制剂产品重点市场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应考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有政治风险和当地劳动力素质差、市场容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更难学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市场广阔,同时又能学到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应成为市场导向型和效率导向型对外投资的重点选择对象。
四、产品创新方式的选择
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竞争,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所以不宜在技术未充分成熟的条件下急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开发创新产品,可先采取一些过渡性策略:
(一)采用模仿性创新
模仿率先创新构思和创新行为,吸收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密码,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进行二次创新,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后期阶段,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能与同类产品相竞争的产品。这种模仿性创新目的性强、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创新行为,有利于企业在模仿中提高创新的自主能力。
我国化学药品无拳头产品,但在OTC产品和非专利药品方面有文章可做。2000年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许多药品专利过期,如:奥美拉哇,氟西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这些都是世界上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在美国,非专利药品占药品市场的40%,欧洲国家更高些,我国目前约占95%以上。到2010年,非专利药品的市场有245亿美元,OTC药品市场有50亿美元左右,两者共有近300亿美元的市场,这是大家都可以争取的市场。企业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可为实现自主创新的最终目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
(二)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相结合
我国对生物技术的大规模投入是在80年代的初期,相比之下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虽然在整体技术方面我国没有优势,但在个别品种方面我们也有机会在生物制药市场占一席之地,特别是与我国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领域,我国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生物工程对传统的中医药进行深度开发,对传统中草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使其生产更符合现代医药的定性、定量、一致性等标准,不仅会使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当今世界天然药物市场有较快增长,而且更会使相关企业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五、国际化经营策略的实施
我国医药业要有效地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在众多的考虑因素中,以下四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合作伙伴的选择
通过合资企业或许可证协议结成战略联盟的形式正成为企业进入别国市场的普遍方式,尤其是对于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政策易变,劳动力素质差、市场容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情况比较复杂而且信息不灵活等不利因素,致使许多公司宁愿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来规避风险。战略联盟实施的关键在于当地合作者的选择。
联盟双方不但要考虑各自的战略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各自的资源和用药习惯。中药在传统中华文化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和华侨居住集中的北美、东南亚等地习惯使用;化学制剂产品是发达西方国家的优势。
中国医药的合资企业实践也表明,选择什么样的国外公司合资对合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同时又能学到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应成为市场导向型和效率导向型对外投资的重点选择对象。
(二)组织结构的设计
医药业国际化经营的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行业及所处国际化经营的阶段。集权和分权对不论是多国市场或全球市场的企业都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就全球市场的企业而言,这必须解决一个矛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适应当地环境以求最有效,而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协调,使整个公司协调一致以求效率最大化。
国际化经营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组织结构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1.主要在国内经营的公司通过当地的代理商出口部分产品,这时组织结构的影响很简单,因为所有的出口事务通过设立出口部来解决。目前我国医药业的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这个阶段。
2. 第一阶段的成功使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并在其他国家设立办理处以减少中间商,使自己更能控制国际市场营销,这时,出口业务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建立出口事业部来管理国外销售办事处。我国的中型医药企业已有自己的出口事业部。
3.前两阶段的成功使公司在主要国家投资建立生产设施,这时企业便建立国际部负责国外的业务。稍大型的医药企业在出口部的基础上,设立国际部,从单纯的出口业务延伸到了经贸合作。
4.随着企业国外投资的增加,企业在东道国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如三九日本公司,服务于当地市场和扩大产品生产线,这时企业在投资国建立了生产部门或其它管理职能部门(如研究开发部、财务、营销等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公司收购兼并了有关企业以扩大当地的子公司。当子公司在当地经营非常成功时,它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这时企业成立独资的子公司作为国际分部来控制和管理在东道国的各类公司,
5.我国还没有真正的跨国医药企业,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发展到了第五阶段,它们有全球的人事、研究开发和财务等战略。典型的是处于全球市场的企业,跨国公司应从全球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组织结构大都以地区、产品线和职能组合形成矩阵式。所有的部门经营都必须负责处理国际和国内事务,即国际与国内融为一体。
关于组织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集权分权的问题。企业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控制系统以获取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又有必要适当分权使各子公司能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做出决策。为了处理好这个矛盾,企业倾向于按产品或地区进行组织架构,有时甚至实行矩阵式组织。
(三)文化价值观与管理
霍夫斯特德认为由于文化不同,使某些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一些国家很效而在另一些国家却无效。例如目标管理起源于美国,在德国也很有效,因为符合德国人低权力距离和高度风险回避的文化特点,但在法国却不行,因为法国文化特点是高权力距离,好习惯从高度权威的个人那里接受命令,这与目标管理特点背离,因为目标管理看重的是目标而非个人权威。同样,战略决策也受
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如阿拉伯人作战略决策时比美国人考虑到更多的变量,而拉丁语系的欧洲人则更愿把战略解释成危机并主张立即进行积极的战略行动。霍夫斯特德进一步指出“不管愿不愿意,现在距国公司的总部都要面临多元文化的管理。”
由于文化的差异,管理风格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适合于它国的具体情况,现在国际企业倾向于从投资所在国聘用管理人员,如三九医药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后,大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在当地招聘的。但人员当地化也有缺点,即他们难以把国际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着重于地区利益最大化。当产品形成全球市场后,就需要那些具有全球眼光的管理人员了。因此另一种管理人员聘用的来源是那些具有国际背景,而不论出生地或国籍的人。如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聘用华裔或留美的中国人作经理人员。
(四)外汇风险管理
国际经营活动的风险比较高,其中外汇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外汇汇率的经常性波动,会导致企业的赢利能力、现金流量等发生变化,影响企业的运作。外汇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经营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于东道国突发性政策、经济、自然事件使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经营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来防范。交易风险已达成协议而尚未结算的外币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发生汇兑损益,可采用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合理选择币种,提前错后收付等办法来防范。换算风险是会计报表中不同货币之间换算造成的损益,是纯粹会计上的损益,并无实质性的影响。
我国已经施行一揽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医药在国际化经营中要注意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 王振21世纪中国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前景展望[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97-225
[2] 博阳,魏昕。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10-415
(作者单位: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