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声乐素质的养成
2009-08-27李晓静
李晓静
幼儿声乐素质在音乐素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和其他素质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声乐素质包括声音、乐感、表演三个方面。
一、声音的训练
一般说来,通畅明亮的声音才称得上是好的童声。要达到这个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一是姿势。歌唱姿势通常有站和坐两种。站立时两脚要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要自然下垂,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歌唱时要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应向前倾。坐着唱的姿势应挺直腰,不僵硬,身子不要靠在椅子背上,双手自然放松,肩要平;歌唱时身体不要左右摇晃,不要前扑后仰,更不能趴在桌子上歌唱。无论是哪一种姿势,头部都要自然地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自然地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
二是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歌唱时要注意有控制地进行呼吸。比如说,吸气不能出声,双肩要稍稍向后,胸自然挺起,两肋扩张,像张开的翅膀;不要缩脖子,身体各部分要放松。吸入的气不要随便呼出,即歌唱时的每个字、每一句都应在呼气的状态下唱出来。
三是咬字吐字。不少孩子因为咬字吐字方法不正确,使歌曲演唱为之逊色。如何纠正歌唱中咬字的毛病呢?首先,平时应要求孩子坚持说普通话,使之逐步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其次,对那些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孩子,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发音口形。再次,对于吐字不清的孩子,要多用带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多用跳音练唱。
二、乐感的培养
乐感的培养可以从“三多”入手。一是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平时要让孩子多欣赏音乐,使孩子从音乐中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力度、强度、速度、音色等,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受到感染。如一些钢琴名曲或一些用民族乐器演奏的电子合成音乐,不仅成人爱听,也很受孩子们的喜欢。有些曲子应要求孩子们反复听,像《梁祝》《常回家看看》等。二是让孩子们多听故事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丰富情感体验,还可以因此增加对乐曲和歌曲内容的感悟和鉴赏能力。三是让孩子们多听多念儿歌。多听多念儿歌,可以训练他们的咬字、吐字能力,如果边念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则可以培养他们的韵律感、动作协调感和表达能力。
以上三种形式,孩子们喜欢,做起来又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玩耍中均可进行。
三、表演能力的培养
表演与歌唱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歌唱的魅力才能得到体现。歌唱表演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要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中必须培养孩子们敢于当众大胆地歌唱表演,这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勇气的培养,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