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2009-08-27黄增强
黄增强
2008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全面展开。在近一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不可避免地碰到许多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新课改之前,广大教师已经在不断地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但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这些转变缺乏实质性的变化。依纲扣本,课程“专制”;教师主导,实质是“教师中心”;学生主体,实质是“被动接受”;精讲深析,依然是“授之以鱼”;探究讨论,不过是“教学陷阱”。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步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实现从传统教学理念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当前,中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迎接,以顺应改革潮流。而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应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其次应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首先,紧扣课标,抓住主干,找准闪光点。新课标教材虽然版本多,但无一例外都采用模块和专题体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主干,勇于取舍,善于开发。其次,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历史内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真正走近学生。
三、依据新课改理念,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导诱思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堂堂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课堂上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分别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条件,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改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作为高中历史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不断成长,以实际行动促进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