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2009-08-26王葵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7期
关键词:文峰校园文化师生

王葵红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能够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壮大,最重要的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文峰学校创办于1998年,跟那些拥有深厚历史的老校相比,历史文化是“贫瘠”的。然而,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生命要素,学校教育不能等待,没有时间慢慢等时间把文化沉淀下来再用它去滋养学生。有丰厚历史的学校固然令人倾慕,但是缺乏文化祖荫的年轻学校同样可以白手起家去创造文化,没有历史不等于没有文化!没有历史或许更可能甩脱重负,在白纸上自由大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十年来,为了彰显学校特色,涵养自己的文化,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努力地探索着、实践着。

物质文化打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表层,既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能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积极的暗示。

文峰学校是一所富有时代朝气的学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同济学海,共攀文峰”的校训,天然的大石头和温柔随和的粉色校园,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透射出一种和谐美,也寓意着办学理念:“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促进师生生命发展。”学校正门刻有校歌和办学宗旨,为师生树立了修身养德的标杆,每个楼梯的拐角处悬挂的是名人的照片,学生在每一次的对视中,也许又有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教学楼围拥着一方草地和水塘,是师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蓝天下那绿色的标准足球场、红色的塑胶跑道让人的心情想高高飞翔;先进的多媒体室、微机室、语音室、综合报告厅等,大大增加了校园设施中的科技含量,提升了学校的档次……这些看似表层的有形文化,用意至深,内涵至美。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师生长年浸润于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空气中,涵养了“文峰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制度文化添内力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内在机制,是属于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我们学校以“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本和科学相融的规章制度。例如:教代会对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和方案实行通过制,对学校重大事项实行通报制,对中层干部的奖罚实行测评制,校务公开制等等,努力使学校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轨道。在探索学校内部管理过程中,我们把师生的发展作为目的和价值取向,把人性的激励和促进师生成长统一起来,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在科学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学校在制订各项措施时,让教职工共同参与制订,使制订修订制度的过程变为教职工参与、熟悉、理解、接受学校管理的过程,增强了制度的生命力和激励效应,从而生成一种高度柔性的、符合生命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学校生命群体创造性思维与行动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迈进。

精神文化铸品牌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学校位于文峰塔下,取文峰之名寓意为“文笔之峰”,表示学问与道德上有很高造诣。古人说,为学犹爬山,必极之三峰而后止,峰又造乎山之极者也。因此,我校师生眼前都有一座高高的学业与道德之峰,需要级级攀升,并以必胜的信心、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恒久的毅力去攀登峰之极顶。建校十年来.“文峰人”在攀登学业与道德之峰时,培育了“勤勉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文峰精神。为了继承和弘扬文峰精神,我们构建了四个校园精神文化阵地。一是利用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台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如围绕三月“文明礼貌月”,播放《雷锋》和《离开雷锋的日子》,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珍惜同学情谊的高尚情操。二是编撰《文峰学校人文素养读本》和《文峰教研》,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三是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墙,办起了文化长廊、书画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宣传墙。四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法制教育讲座、献爱心活动、进入社区等活动。使全体师生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奋发上进,从而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浓厚的优良校风。

活动文化创特色

校园活动文化可谓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活动文化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文化艺术节”是文峰学校动态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现。全员参与、项目繁多、内涵丰富是“文化艺术节”的三大特色。“文化艺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活动都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发挥想象、组织主持。

“美食节”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节目。由每班学生自己操办的饮食文化摊点,它是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和实践现代商业文化的窗口,既要动脑策划,又要动手操作,更要动嘴推销,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学校经常根据节假日、纪念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如以“保护环境,学会生存”为主题的环保教育;“爱我中华,兴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塑‘三好形象、争做‘四有新人”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主题的法纪教育;“浓情润五月,爱心献父母”的系列感恩活动;“千名学生下社区”的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小手牵大手”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八荣八耻”画展进社区活动;日常行为规范储蓄卡的活动;对课业“减负”,为德育“加餐”双休日德育套餐活动、德育快餐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塑造了他们的心灵。

课程文化显活力

课程的本质是文化,课程改革旨在建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文化,培养促进社会进步的新文化人。我们把建设多元的校本课程,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我校以开放的文化心态,大力开展校本课程建设。

我校独具特色的学生艺术团、小记者团、午间个性俱乐部、科技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搭建了平台,学生成为学校最具有活力和后劲的课程资源。

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教材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活动方案;《儿童哲学课》教材是供学生自己选择的趣味短文,并且不规定学习的进度,甚至可以跳出教材,教师、学生自主寻找更能训练学生哲学思想的新例子。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我们还解放思想,不追求形

式,大胆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物化文本属性,由活动情境和活动方案取而代之,把实践活动引进课堂、导入校园。实践中处处蕴藏着文化。学校把原先仅作为景观资源的小池塘也纳入课程资源,在池塘中种上睡莲、放养各种淡水鱼,由自然科学教师设计课程,在鱼类、水生植物、水质、环保等方面展开观察、检测和研究。同时,我们组织全校师生每天观看午间“新闻30分”,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以新闻“课”为突破口,为学生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紧贴现实生活的校本课程资源。也许我们的校本课程略显粗糙,没有经过权威审定,但是也可以说它是实用的,是有个性的,是有生命力的,更是充满张力吸引孩子的课程。

如此丰富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改变了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倾向,实现了新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课程文化中,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和社会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提升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了丰实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

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我校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首先树立的课程观。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也是实施课程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素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如“文峰论坛”“会前一谈”“百项精品工程”等活动,目前,教师们爱好阅读,视野开阔,具备较强的文化判断力与信息筛选能力。他们用来教育学生的是自己的人格、思想、学识以及创见,教师成为学生发展更具有影响力的隐性资源。

建校十年来,我们努力揣摩“文化”这个名词的丰厚含义,结合学校和时代的实际,从规划本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到把“文化”作为宗旨来坚持实践,小心求证,切实行动。直到现在,学校出现了喜人局面:校风良好,师生精神奋发、关系和谐、行为规范、举止优雅;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团结一心的良好风气;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讲究学习方法,不断健康成长。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愿景、信念和价值标准,是学校最深厚的,也是最高境界的管理。任何一所名校的学校文化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中产生,而是一个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生成的。特色学校的建设要求广大学校在多元的社会文化中认真选择、提炼,积淀和丰富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底蕴,积极建构学校的特色文化,并最终展示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风貌。

猜你喜欢

文峰校园文化师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近30年国内外篮球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月光饭店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