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的孩子与北京兰·茶艺坊

2009-08-26

经济 2009年7期
关键词:张琳张总茶楼

曹 萍

坐落在北京西二环梅兰芳大剧院的兰·茶艺坊,保持着与自然相结合的清雅韵味。远看茶楼,古色古香,走进茶楼,幽雅娴静。置身其中,人们可以在紧张喧嚣的城市生活中享受与大自然相结合的安宁。

兰·茶艺坊把一切属于大自然的物体尽可能搬到离城市最近的地方,用虚拟、延伸、室内室外统一交融,呈现出一派空中原生态茶馆的意境。谁能想到这样具有浓厚艺术感的茶楼主管兼半个老板——高雯曾经是包装厂的女工,而且现在30多岁的她还身兼大学生的身份。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其有特殊的身份呢?《经济*记者近日来到兰茶艺坊。高雯用湖南女孩特有的率真为我们讲述她的故事,谈吐间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她的娴熟甜美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

湘西女孩进京打工

一个大学梦,始终令高雯魂牵梦萦般追寻。15年前,由于家境不好,父母靠卖山药维持家中的开支,这个15岁女孩放弃了中考,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她辗转北京各地打工挣钱供弟弟念大学,自己却一直与大学无缘。

高雯来自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1994年春,当同学们埋头复习冲刺,迎战当年7月高考时,她却有了“杂念”,每天面对着课本资料,不断叹息。

父亲瘦弱,干活儿太多会气喘吁吁;母亲身体也不好,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婆;弟弟刚上初中,刻苦聪明,前途一片大好;贫困的家庭除能基本解决温饱外,毫无积蓄。

高雯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一放弃中考,让弟弟继续读书。但她知道父母不会同意她回家务农的,“毕竟我当年是全村唯一考进重点高中的孩子。”

高雯继续待在学校,却不再复习功课,中考成绩一下来,她离录取线还差几十分,她自然而然回家当起了农民。早上天刚亮,她跟着父亲外出干活,把家里的4亩田地打理得妥妥当当。晚上回家,她还要抽时间辅导弟弟。

三年过去,家里经济情况略有改善,弟弟已上高中,成绩很好。高雯决定外出打工,首先来到北京进入一家包装厂打杂,用剪刀把多余的材料剪掉。每天长时间地握剪刀,手都磨起血泡结了痴,工作生活非常艰苦。

打工遇贵人

即使打工再辛苦,但只要高雯空闲下来,就在工厂的某个角落捧着书本,对知识的渴望让她不安心一直打工。“没有文凭,只能做力气活儿,那时,重新读书的念头一直未灭。”可以从她脸上看到她曾经深深的渴望。

打工得来的工资,她仅留下生活必需的费用,其余全部寄回家供给家用和供弟弟上学,业余生活就是去废旧书店买一本便宜的书,读书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她是个意志坚忍的人,虽然很多次她想放弃一切,高雯说“那时觉得人生太苦了!”但是每当她想到家中的老人和弟弟,她放不下,她肩负着很多责任,她必须努力。“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我拼命为自己打气,漫漫人生,困难算得了什么?我相信我可以慢慢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在没有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之前,怎么可以停下前行的脚步?我更应该做的是收拾行囊,再坚持,精彩等着我。”她的信念一直鼓励着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学习,由于没多余的钱买书,她让弟弟把家中的课本全部邮寄给她,她用行动印证着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

人常说,贵人相助。高雯在工厂,遇到了助她开拓思想的贵人。“多亏了我的老板,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是她让我的思想有了突破,有了质的飞跃,也让我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呢?高雯抿了口茶,娓娓道来:“我的人生特别戏剧化,这似乎是在电视剧里才会发生的事情,我却真真实实地经历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得那天是阴天,午休时间,我坐在工厂的阶梯上看高中数学,旁边散乱着摆着一堆草稿纸,其他同事在旁边打牌吵闹着。突然大家安静了,我抬头看了一眼,一副慈祥面孔出现在我面前,她温和地冲我笑,我当时愣了……”原来这是工厂的老板张琳,那天来查看赶工的进度,这个坐在角落安静看书的女孩吸引了她。张琳后来告诉高雯,以她多年的阅历,这个女孩不简单。她笑着告诉记者:“当时我特别紧张,语无伦次,就这样含含糊糊地把我的家境、想要摆脱现状的想法和她说了,她告诉我她觉得我很有思想,有发展前途,还说以后想看书了就找她,她爱和爱学习的年轻人打交道,我当时想这就是我的贵人吧……”

高雯说:“张总说她欣赏勤奋好学的青年,喜欢和年轻人聊天。我想就是我的上进心得到她的赏识吧!”从那以后,高雯一空闲就借书看书,和张琳讨论。她说她不能在工厂里干一辈子,一直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她需要把她的脑力发挥到工作中去,她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发挥她的长处。她开始帮着张琳从事销售,为了不辜负张琳的期待,她非常拼命,几乎每月都提前完成任务,工作也慢慢得心应手。

茶楼开启精彩人生

一晃11年过去了,这11年里,在和张琳的接触过程中,高雯了解到她特别喜欢品茶,也通过她了解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她跟记者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便开始有关于茶的记载。茶一开始是作为汤药饮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以清、雅为主的茶文化。”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开始钟情于茶文化,迫切地想了解任何关于茶的知识。有一天,刚从工厂来到张琳家,汗流浃背,口渴难耐,她正在品茶,随手端了一杯酽茶递给高雯,她咕噜咕噜一饮而尽。空杯刚放下,便觉得全身神清气爽,精力倍增。虽然涩味滞舌,但香气浓郁,齿颊久久生香。原来喝茶是这般的享受!

张琳告诉她,饮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包含着茶的种植、制作加工、茶的冲泡、饮茶、品茶等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文化。茶道是中国茶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环,从茶叶选取到泡茶技巧再到品茶方法均有一套十分讲究的程序。只有按照程序冲泡、饮、品,方能品出一泡好茶的清香与韵味。

她顿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无所知,此后,工作之余她开始钻研关于茶的一切,她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泡一杯茶,可以看透整个人生。”2008年,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想开一家茶楼,并把这想法和张琳诉说。张琳非常高兴,这其实是她一直的想法,鼓励年轻人能够像她这样深爱茶文化、深爱茶艺,中国的茶文化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她说:“可以说张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她让我重生,让我的思想有了飞跃。”

2009年,高雯在张总的引荐下结识了万总,万总精通茶文化,她曾为了寻求好的茶源跑遍了全国各地,她一直在寻求机会开一家京城独一无二的茶楼。两人一拍即合,立马行动起来。高雯回想到这,微笑了:“一直觉得上天特别眷顾我,在我最艰苦的时候遇见了张总,在我无助的时候遇见了万总。万总出生于书香门第,从

国外留学回来,一直钟情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说张总让我的思想有了飞跃,万总则让我的思想有了二次飞跃。”她们开始潜心研究茶楼经营管理,她们意识到茶楼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比如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名字,因为这是茶楼的招牌,也是品牌,而品牌缺了文化内涵是不行的。高雯说:“关于名称,当时万总提议用‘兰,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因此兰成了兰茶艺坊的精髓。”另外,茶楼的选址非常重要,因为茶楼的经营和酒吧不同,它必须有氛围,高雯向记者介绍:“关于选址,闹市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那太吵了,不是品茶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品茶的消费群体很特殊,必须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文化品位,我们选址在梅兰芳大剧院这个艺术精品的荟萃之地和文化人士的集结场所,恰恰与我们的茶楼定位一致。”除此之外,茶楼的装修风格也很重要,对此,高雯头头是道:“茶楼必须有很强的传统风格,内部装修也必须有这样的味道,比如不可以用现代的瓷砖等材料,而应该采用一些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材料装修,中国化的环境才能勾起人消费和休闲的欲望。茶楼最注重的是茶的品质和茶文化环境!”

高雯及其朋友给茶楼以高端定位:老式的桌椅陈设,悠闲的饮茶气氛。虽然相比很多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茶楼,兰·茶艺坊不能与其媲美,但其敞开式的装修风格却是北京第一家。她们明白去茶馆喝茶的客人对喝茶的环境特别讲究,茶楼从开张到现在一直保持淳朴的原生态风情,有别于其他以经营餐饮为主的茶楼,这里得到不少风雅人士的青睐,也因此为茶楼增加了文化气息。

由于自己是农民出身,高雯深知农民工的苦衷,因此在高雯的提议下,茶楼招纳的茶楼员工都是渴望学习的农村人和正在读书的大学生。由于有些人的文化水平不足,上岗之前,她免费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并丰富他们的茶艺知识。她说:“人生就该有不同的追求,我的追求就是不断学习、突破,我们的员工也应该不断学习,活着不仅仅是满足衣食住行,得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张总的品质让我学习到这点,我也要像她一样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现在张总会经常来店内品茶聊天,她经常说看到现在的情形,一股股暖流会在她心中流淌,我在向她靠拢!”

高雯在管理茶楼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做任何事情得有充分的知识做铺垫。从2006年开始她一边工作,一边考大学,现在她已经是一名大三学生,终于圆了自己坚持了十多年的大学梦。

学生和茶楼半个老板的双重身份,高雯现在得心应手。她说:“一边在学校学习各种有关茶的知识,一边在茶楼和万总一同经营实践,我觉得特别充实!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史,有很多我们学不尽的东西。我们希望可以把我们的茶楼开遍北京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希望它能像美国的星巴克一样遍布世界。”

猜你喜欢

张琳张总茶楼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小练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我的爷爷
我的太行
意外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出差
话说不等式x1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