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若干实践与思考
2009-08-24成娅
成 娅
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与他们在相应的数学能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三种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学习数学兴趣的作用,从四年级时的居第3位跃居到六年级时的第1位。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结合以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解释科学、展示科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奉献科学的人生目标。在科学探索上,人类有两大永恒的主题:一是探索外太空;二是探索生命的奥秘。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通过课余时间或是兴趣班,让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接触科学,走进科学。一方面通过有关宇宙知识的系列科教片,使得“地球、卫星、行星、恒星、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诸多星系乃至整个宇宙”这些实体和概念,系统地进入学生的视野,虽然还不是很清晰,但从朦胧的表象中,学生仍会或多或少地领悟到宇宙世界的浩瀚无穷,博大精深。再辅之以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及其工具的展示,加以朴素易懂的语言,介绍诸如:科学家们预言外太空存在其他生命,并为之努力去寻找他们,或许哪一天那些有着更高级文明的外太空生物来到地球做客,或许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现代难题等。这些必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莫大的震撼,烙下深深的痕迹。因为从他们专注、着迷的劲儿,以及过后各种奇思异想,可以看出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直到微观世界,通过影视图像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微观物质世界中的变化无常、各种生命的精妙无穷。同样,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们知道有许多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诸如以下这些问题:怎样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怎样长生不老?怎样提高人类的生理机能和本领?生命是怎么起源的?怎样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制造生命?从那种陌生到迷恋的眼神,从那种漠不关心到梦想飘飘的思绪,能够看出这些对学生的启迪和影响有多大。
其次,要明理,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重点强调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是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的重要工具。课余,多列举伟大科学家利用数学发现真理、解释真理的故事。例如,希帕蒂娅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对数学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10岁左右就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算术和几何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她懂得了如何利用金字塔的影长去测量其高度。罗杰是国际公认的当代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但他的研究工作常常植根于真正的物理学范畴。在《宇宙、量子和人脑》中,他在阐述问题时应用了数量惊人的数学武器和大量的数学、物理学的最新成就。试图解释世界是怎样在一个相当精确的程度上归结到数学的。甚至把物质世界想象成为由永恒的数学定律所精确操纵的一种结构,而科学研究就是去发现其中的数学定律。“世纪伟人”爱因斯坦也说过:“定律是客观存在着的;人,虽然不能去‘创造定律,‘改造定律,但是,人可以去发现定律,掌握定律,利用定律;人们会利用规律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揭开大自然的秘密!”
最后,要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其学习数学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也指有学问、有知识、能解决问题的人。要成为智者,就要主动学习、多积累。同样,学习数学也要主动去学,要多学,有针对性地学,不要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需要不断扩充和积累。高斯就是很好的例证,他幼小就喜欢数学,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8岁时就首次精妙地提出了计算1+2+3+…+100公式,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数学工具和遗产。怎样有针对性地学,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后辅导、个别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中,在教学和指导的过程中,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自觉地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总结:强调从小就培养学科学,崇尚科学,而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怎么学?多看,多记,多动手,养成长期积累和思考的习惯。怎么教?在数学教学中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应该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还应该在数学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鼓励和支持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显然,如果教学方法适当,学生对所授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在“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
1.多形式教学引起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爱上数学课的兴趣。如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还很难普及,但确实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多媒体教学,借助新技术把抽象的知识点动态地演绎出来,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合理使用有限资源,设计和选用课件非常关键,关系着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成败。另外,必备的教学模型和实验工具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样,也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提问。在课堂上不仅老师提问,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课堂提问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手段。通过提出与回答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及时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设置课堂提问?并加以合理地点评?这是很有讲究的,需要老师不断思考、总结和提高。
同时,也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成功。在课余,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带着若干数学问题回到课堂。每个班级可专门建立一个问题记录本,每个学生可以留下自己的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并且每周预留1~2节课的时间,全班一起来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3.改变考试方法,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加深学生巩固知识的兴趣。改变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形式,提供多种形式的测试方法,如增加课堂提问、课堂讨论、随堂小作业、课后思考或兴趣题等。关键是要及时、耐心细致地批阅和记录,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及相应运算技能的熟练程度,并据此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考试形式发生改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将相应改变,学习会变得更主动,也更有乐趣。
4.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其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在课余,不定期地开设有关数学与生活的科普类课程,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方面出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优势,逐步揭示出其背后所隐藏着的数学知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好数学的相关技巧,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数学产生兴趣。此外,设立模具制作以及其他学以致用的兴趣班。实践证明,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趣味、具体的数学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者,鼓励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课本,突破思维定式,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活动。通过必要的竞赛活动,启迪思维,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高运算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结:提供教学和测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课外兴趣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办法很多,关键是要设计适宜于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英)罗杰、彭罗斯等.宇宙、量子和人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