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助推器
2009-08-24王言华
王言华
有专家指出:“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将课堂中出现的与教学目标的差异以及今后需要改善的地方描述出来,这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但这还只是处于一个低层面。真正的反思,不仅要对教师采取的那些教育或者是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因为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主要的是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理念的改变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对推动化学教学是大有裨益的。教学反思的范畴很广,本文仅从下列三个方面谈谈一些体会。
一、教学交往更是一种精神氛围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性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笔者对此的认识也有一个从肤浅到较为深刻的过程,有这样一件事让笔者对教学交往有了新的理解。一次化学实验课上,一个平时比较活泼的学生突然举手提问,当笔者走到跟前时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其实笔者在实验一开始就讲到了。可以看出,他当时并没有认真听讲。这时正好另外一组的学生也有问题要问,笔者马上冷冷地抛下一句话:“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吧,当时怎么没有好好听呢?”言语中分明带有批评,而且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当时也没在意这样草率处理的后果,谁知这看上去好像没啥大不了的一句话竟将这个活泼又好强的学生打蔫了,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上化学课他都提不起精神来,可能是伤了他的自尊心。在笔者的思想中,教师从课堂权威的地位上退下来,已经跟学生进行了够平等、够民主的教学对话了,跟传统的教学相比有了天壤之别。至于在平时的教学语言上偶尔露出点师道尊严也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位学生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让笔者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教学交往是什么?它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新课标指出,“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课堂上,表现的就是畅所欲言,教师对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应该保护,而不是去人为地削弱或者说是破坏,哪怕不是有意识的。笔者觉得自己错的不仅在语言和态度上,而是错在新课标理念的不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的就是这种和谐的精神氛围。通过这次反思,改变了笔者的教育方式,也进一步更新了笔者的教育理念。
二、结论与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过程表征化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化学的探究结果。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这种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思考和个性,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同时提出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则为由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实践中笔者发现,尽管不少老师对过程教学比过去重视多了,但还不够,或者说离完全到位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比如,笔者曾经听过好几堂“制取氧气”的课。教学目标中除了“①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②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③认识分解反应;④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外,还有⑤通过这次实验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的老师重视了①②两点,即实验操作过程,忽略了③④⑤点;有的对前面4点比较重视,但对第⑤点往往一带而过。其实,③④两点也是过程教学中的关键,至于第⑤点,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感性到理性地对前面4点的分析、概括和升华。因为过程与结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后三点的忽略应该说是教学中的败笔。《化学课程标准》曾明确地指出,结论与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听课中,笔者还发现少数学生甘愿做一个旁观者,自己不动手或很少动手。缺失了参与过程或者说参与过程打了折扣,其结论的得出也就容易出错。这样的学习是不可能真正体验到实验的全过程、享受实验成功的快感的,也值得教师反思后化气力去改进纠正。
三、接收式和发现式学习都有存在的价值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们都知道,在接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喜的是不少化学老师都在努力贯彻执行新课标理念,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有效的成绩,但有部分老师错误地认为发现式学习可以替代原有的接收式学习,这种观念在课堂实践了一个阶段以后立刻被学生的低级错误所震惊。学校两次测试中,少数学生竟然连简单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都会出错,联系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基础知识问题,我们警觉到,不能强调了发现式学习而丢掉了接收式学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反思确实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助推器。不断反思,将使化学教学不断地“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