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境·品读·感悟·创新

2009-08-24罗旭玲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导语姿态自然段

罗旭玲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看似朴实的文字处处透露出画一般的优美,一览无余的满池荷花在静与动中尽显千姿百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因此,我们抓住课文如诗如画、富于想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入情入境中品读赏析,进而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感知荷花的美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是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种手段,利用不同的方式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如教学中通过美丽的视频、画面、优美的旋律、煽情的导语等,把学生引入文中意境,进而入境生情,达到“情动而辞发”的艺术境界。

1.优化导语。引人入胜、极富煽情的导语是学生入情生趣的催化剂。导入新课时,教师用简洁明快的导语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老师现在带你们去看荷花,好吗?这样以情激趣,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急于想看荷花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联下扣,巧妙过渡,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荷花有哪些姿态时,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说的是荷叶,那么作者看到的洁白如雪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教学完第二自然段时,教师手指板画,说:“是啊!在挨挨挤挤的满池碧绿的荷叶中间,冒出这许多姿态各异的荷花,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只有这三种姿态吗?连作者也说不完全。他是怎么说的呢?请看第三自然段。”“听了同学们动情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满池生机勃勃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2.以疑导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支点,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可凭借目标直入课文,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学课文后,让学生质疑问难,说说自己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从学生的质疑中,筛选、提炼出本课重点探讨的三个问题:荷花有哪些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围绕这些提纲挈领的问题,进入文中去探求、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以疑导学、以疑促思、自主探究的目的。

3.巧用媒体。媒体形象直观,能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创设的作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始,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文字、语言,初步感知课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中,说荷叶、荷花的姿态时,用媒体提供图像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语言凭借。讲完全文后,在学生动情地边读、边情不自禁地表演荷花舞蹈时,播放配有老师的范读的美丽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柔美的音乐烘托下,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感受荷花的美,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也成了一朵朵荷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升华情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爱。

4.活动激趣。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这节课,学生在读、说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填写学习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理解“冒”字时,我们让学生先说“冒”字的意思,然后问学生能否用“钻”或“伸”代替“冒”?接着指名学生手持一朵荷花演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冒出来的动态,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有趣,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冒”那种努力向上升的抽象意义。又如学习第四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荷花时,老师问:“风来了,你会怎么样呢?风停了,你又会怎么样呢?”让学生自己体会、领悟,然后指名表演,最后全班一起表演。这些实践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读中品味,感悟荷花的美

新大纲明确强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熏陶,应该成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的指南。为此,我们组织以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形式:自读自悟→师生研读→读出情趣。

1.初读感知。教学伊始,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感知全文。

2.细读感悟。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领略荷花的万千姿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细读感悟荷花的美。

3.品读感染。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揣摩,读出感情。如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句“挨挨挤挤”、“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通过自由试读、指名读、引读、齐读,把荷花的又大又圆、青翠碧绿,荷花的姿态万千、雪白艳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就能悟出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境。其中,教师的引读把书面无法表现的内在情感变化,借助语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具有艺术感染力,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荷花的美。

三、引导创新,再创荷花的美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第三段时,笔者是这样做的:①指名读;②提问:“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荷花。”(边说边出示课件)③(出示句式)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把观察到的荷花说一说:“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这里教师故意加了个“还有的________”,要求学生除了说出文中写的三种姿态(刚开的、全开的、将要开的)外,还要有自己的新发现,有些观察比较认真的学生,说出了“还有的快要凋谢了”或“还有的刚刚露出一个尖尖的角”。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当学生理解了第二自然段后,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摄入脑中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象,并要他们说说自己脑海中的荷花图,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池塘荷花图。这种再造想象的做法,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佳径。

猜你喜欢

导语姿态自然段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秋天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阔腿裤的小秘密
美丽的秋天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