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2009-08-24杨学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盐酸溶液新课程

杨学海

一、创设新情景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将静态的课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激活、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提供教学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器材、信息资源网、网络资料等学习材料,让学生选择。把材料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去再发现和重新组合,使学习和思考成为源头活水。例如在“分子和原子”一节中就可以这样设计:

[案例1]上课伊始,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教师:大家说说,1+1一定等于2吗?

学生:等于2。

少数学生:不一定等于2。

(个别学生想到了“脑筋急转弯”,有些犹豫。)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教师:我们从小学数学就知道,1+1=2。可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不等于2。下面我们看一个1+1不等于2的实验。

教师演示: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绿豆,倒在一起,摇一摇,总体积大大小于200ml。

教师:我们这节课不是讨论1+1是否一定等于2的问题,而是通过上面的实验,分析、讨论为什么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绿豆,倒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学生:黄豆大,绿豆小。黄豆颗粒间有空隙,绿豆钻到空隙里面去了,所以总体积小于200ml。

教师: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100ml的酒精倒入100ml的水里,总体积也是小于200ml。

教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跟黄豆绿豆道理一样。酒精和水同样也是由颗粒构成的,小的颗粒钻到大的颗粒的空隙里去了。

教师:对了,只不过酒精和水的颗粒很微小,我们的肉眼不能直接看见。这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粒我们化学上叫分子。什么是分子、原子呢?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

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阅读课文,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没有强迫感,真正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才能敢说、敢问、敢创新。

[案例2]常见的酸和碱。

该课题学完后,进行复习和小结。

教师:一瓶浓硫酸,一瓶浓盐酸,你怎样鉴别?

学生:用手掂量,沉的是浓硫酸。

学生:分别用玻璃棒沾了滴在纸上,变黑的是浓硫酸。

学生:分别倒入水里,发热的是浓硫酸。

学生:打开盖子,冒白雾的是浓盐酸。

学生:将两瓶分别称重,然后敞开瓶口,过段时间再称,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

然后,教师利用电脑,播放硫酸、盐酸性质归纳的幻灯片。知识点在幻灯片上一条一条地打出来,学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

这样,学生对硫酸、盐酸的性质记忆既深刻又全面。如果平铺直叙,讲述硫酸、盐酸有哪些性质,学生就是搜肠刮肚也只能勉强回忆起几点。

[案例3]复习SO42-、CO32-、Cl-的检验方法。

教师:今有食盐(NaCl)、纯碱(Na2CO3)、硫酸钠(Na2SO4)三种溶液,你怎样把它们区别开来呢?

学生:分别加入盐酸,有气体冒出的是Na2CO3,余下两种分别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Na2SO4,另一种是NaCl。

学生:分别滴入BaCl2溶液,无沉淀的是NaCl,有沉淀的两支是Na2SO4、Na2CO3,再分别加入稀HNO3,沉淀物溶解的是Na2CO3,不溶解的是Na2SO4

学生:可加入AgNO3溶液加以鉴别。

……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想出很多方法。此时,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让学生思考、讨论,一段时间后,制订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施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即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定出教学方案,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弹性化教学方案要求有“弹性空间”,要留“空白”“开天窗”,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回答、提问。这种新的教学方案,较之设计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教学方案,线条似乎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答案。

[案例4]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知道:

1.金属镁、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剧烈程度是Mg>Zn>Fe。

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是Mg>Zn>Fe>Cu。

2.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能反应2Al+3CuSO4=Al2(SO)3+3Cu。

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银溶液能反应Cu+2AgNO3=Cu(NO3)2+2Ag。

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不能反应Cu+Al2(SO4)3→不反应。

说明铝、铜、银的活动顺序是Al>Cu>Ag。

……

这些内容学完以后,课堂还有时间,这些时间一是可以让学生思考提问题;二是可以做课后习题,趁热打铁,及时反馈;三是可以提一些课外的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趣味题。

本课时还可插入这样一些问题:

(1)大家看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戒指?银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银戒指能否与盐酸反应,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然后将银戒指分别放入盐酸、硫酸铜溶液,没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Ag

(2)为什么人们选用金、银、铂(白金)做首饰?

(3)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使用金属的先后顺序是铜、铁、铝?使用铝的历史只有100多年?

当然,有时学生也会突然冒出一些问题来。如“老师,为什么金可以从沙河里淘出来?”“为什么铝丝要先打磨呢?”这时,该回答时要回答,千万不要因为赶课时而充耳不闻,否则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科学探究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处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交流合作、总结自然科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并在探究中提高、发展和创新。

[案例5]碱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课本没有安排实验,而这一性质很重要,化学方程式又很难记。可再加进两个学生实验。

1.在两支分别装有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吹入CO2。(石灰水变浑浊了。氢氧化钠溶液不变浑浊,是不是它就不反应呢?接着做下面的实验。)

2.带有双孔胶塞的锥形瓶里装满CO2,胶塞一孔插装有浓NaOH的滴管,另一孔插绑有气球的玻璃管,胶塞塞好。然后由滴管挤出NaOH浓溶液。绑在玻璃管上的气球一下子胀大起来。

做完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助学生一臂之力。

(1)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什么方法?

(2)为什么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后,与外面连通的气球会胀大?

(3)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证明CO2与NaOH反应了吗?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得到的不仅仅是结果,同时经历了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究的情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设计问题环境、开展科学探究等,引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最终使之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盐酸溶液新课程
盐酸泄漏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