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风景写生能力的培养

2009-08-24邵发福严思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风景美术创作

邵发福 严思文

培养学生的风景写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写生能力越强,说明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越厚。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风景写生能力,必须离开课堂。准备好必需的教学器材(画板画架、笔墨纸张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闻闻大自然的气息,听听大自然奏出的乐曲。让同学们身临其境,选择实物,根据自己的审美角度,选择景点、选择画法、选择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去创造稚嫩作品,使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心得得到完美体现。

一、走进自然,感受体验

美术新课标指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的快感。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我整合了美术教材内容,从“风景写生”入手,认为美术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凭需要、兴趣,主动、积极地活动,而非被动、被迫、外部干预地活动。美术学习的动机是以关注生活,获取知识技能或满足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的,而非学习机械性的操作活动;创作的范围是开放丰富的过程,是放松愉快的。

“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因此我们倡导“风景写生”应走进大自然。也只有学生乐意,才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1.关注生活。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的喧闹、繁华,地理环境上多山多水,我们利用大自然的环境优势,有目的地选择了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景物,将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体验与美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体味大自然的美。

2.追求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动物、风景等,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审美观点。通过走进大自然,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促使其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作品所表达的审美观点。

4.教育目的。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观察与思考的体现,其表现的内容也源于生活,通过作品可以起到教育的目的,唤起学生对环保的重视。

二、观察欣赏,选定目标

美术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因此,

在选定基础生活及学生实际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风景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所要选择的表现手法,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主动欣赏。激发参与的活动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通过学生初选景,激起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去了解生活,去观察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事、物,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选定目标。欣赏风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产生表达与创作的冲动。因此要在欣赏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倒如在教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走进自然》时,可先欣赏课本中的画面,然后带领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要求。再到大自然中看实景,形成对比,让学生确定自己作品的创作对象,并鼓励学生创作好的作品,从而体现风景写生的过程与方法。

三、体验创作,想象表现

美术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所表现的艺术手法,这样的体验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1.教师引导有方

走进大自然,面对不同的景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创作对象。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美术(江西美术出版社)第二课《长长的路》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取景框选择与写生有关的景,让学生理解由近到远产生的视觉变化,即所看到的物体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是观察景物时和视线同样高度的一条假想水平线,消失点是平行线在观者视平线上的汇聚点。在上五年级上册(江西美术出版社)第10课《走进自然(一)》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处理好主体与陪衬的关系(即留下哪些,省略哪些),学会取舍移景,对某些景物进行合理移动和变形处理,大胆舍弃那些繁琐和可有可无的东西,突出主体;处理好空间层次感,确定近景、中景、远景,理解近大远小、近清远糊的道理,然后再确定创作意图及表现手法。

2.学生合作有趣

通过单独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创作、设计中,选取自然界中创作的素材则是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单独创作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则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从而设计出更精彩的作品。此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因材施教,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四、互相交流,激励点评

作品完成,需要展示,需要与他人交流。对作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教师要做到“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1.评价要尊重和鼓励学生

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作出评价,评价主要体现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教师往往打个成绩或者等级了事。久而久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定性定格,学生形成依赖心理,等待教师“宣判”,缺乏反思意识。新课标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创作的作品,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此外,还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展示、相互点评,以此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而通过自评、师评、互评的方式,对各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作品成功背后的故事,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鼓励。

2.发挥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

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点评,使他们对作品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印象。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11课《走进自然(二)》,学生在画以池塘为主的风景时,多数学生画的鱼在水中游,有的学生画的鱼在空中飞,尽管“空中飞”姿态不完美,水流情况与鱼从水面飞出情况不协调,教师还是给予了创新的肯定。这样的评价方式弱化了作品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美术创作与学习。

由此可见,通过风景写生的教学实践,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而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可使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扬长避短、各尽所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二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三是作品的评价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要求,而是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审美活动中不断燃起创新的思维火花。

因此,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应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以画实物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风景美术创作
Jazz
美术篇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