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牌该颁发给谁

2009-08-24孙丽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杰奎琳机智奖牌

孙丽英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

【案例实录】

一、抛砖引玉——寻找颁奖理由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母亲、儿子、女儿)

2.师:正因为在卫国战争期间,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护情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抗战胜利后,法国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们一家,并准备颁发一枚奖牌给他们。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会把奖牌颁发给谁?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颁发奖牌的理由。

评析:以寻找颁发奖牌的理由鼓励学生潜心研读文本,学生都想成为法国总统,教师抛下这块分量不轻的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课程理念。让学生边读书边寻找问题的答案,做到读有目的,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各显神通——表述颁奖理由

1.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所获,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

2.师生合作交流。

片段一:

师:哪位“法国总统”先来说说,你打算把奖牌颁发给谁?为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把奖牌颁发给母亲伯瑙德夫人,因为在德军出其不意地闯进家中,点燃了那支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时,是母亲最先意识到情况的危急并率先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用油灯换蜡烛。

师:请同学们找出伯瑙德夫人换蜡烛时说的话,各自轻声读读伯瑙德夫人的话,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课件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学生各自试读)

生:(“亮”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妙巧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灯”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瞧”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并且言之有理。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生:都体现了母亲伯瑙德夫人的机智、沉着。(师相机板书:机智、沉着)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再朗读这句话,品味出母亲的机智、沉着。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地品读伯瑙德夫人的话)

师:母亲说得这么合理、沉着,她又是怎样换蜡烛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母亲换蜡烛动作的词。

(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之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母亲轻吹烛光的画面及动词“急忙取、轻轻吹”)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先做一个用力吹的动作,再做一个轻轻吹的动作?(学生纷纷举手,教师点其中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母亲为什么要轻轻吹熄蜡烛?她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母亲轻轻吹熄蜡烛是不让德军产生怀疑,她当时心里一直在想:我不能惊慌,要想方设法换下蜡烛。

生:母亲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虽然她当时内心也很焦虑,可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住这份绝密情报!我一定要镇定,给孩子们带好头!因而她的表现是那么从容、镇定。

师:分析得很精辟!说明同学们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透过这些表象的文字去揣摩其蕴含的意思,从而体味人物内在的品质。请同学们将自己体味到的母亲的品质读出来吧!(生自由品读有关句子。)

师:把奖牌颁发给母亲,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从母亲想方设法藏情报,我觉得她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这也是我想给她颁奖的理由之一。(师相机板书:工作负责)

生:伯瑙德夫人的丈夫已经牺牲了,她将悲痛压在心底,仍然带着两个孩子投入到战斗中,她的爱国精神是她获得奖牌的最重要理由。

片段二:

师:对,母亲以自己的机智、沉着、尽职、爱国精神,完全有资格获得这枚奖牌。除了把奖牌颁发给母亲外,还有哪位“法国总统”持不同意见的?

生:我会把奖牌颁给女儿,因为在母亲和哥哥努力未果的情况下,是她将藏有情报的蜡烛端上楼的。

生:我也同意将奖牌颁给杰奎琳,因为年仅十岁的她知道采用美人计,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成功地保住了情报。

师:杰奎琳为什么要娇声对德国军官说?

生: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遭拒绝。

生:杰奎琳看德国军官的年龄,估计他已有儿女,想用娇声唤起他本能的父爱,再向他提要求便不容易遭到拒绝。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杰奎琳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师:谁能当一回机智、勇敢的杰奎琳,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学生相互表演读)

师: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读她说的话。(学生读完之后,交流感受)

片段三:

师:看来,女儿接受这枚奖牌当之无愧。老师想听听,有哪位“法国总统”愿意将奖牌颁给儿子杰克的?

生: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师:从课文哪些词句看出儿子很从容?

生:当儿子采用调包计调换蜡烛的计谋失败后,他没有借搬柴的机会逃之夭夭,而是从容地搬回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我从这里体会到儿子也一样勇敢、爱国,他完全有理由获得奖牌。

(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同学纷纷鼓起了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

生: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法国总统临时改变了主意,叫工匠们重新打造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猜猜是哪四个大字?

生:光荣之家。爱国之家……

评析:此设计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谁的功劳最大,能获得奖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就能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与多层次。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进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不断深入。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学生充分地说出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

三、补白想象——挖掘文章主旨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_______?闭上眼睛想想。

生:是那生死攸关的烛光。烛光是贯穿整个故事的,它牵动着大家的心。

生: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瑙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仿佛要把伯瑙德夫人一家置于死地。

……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体现战争的残酷。

生: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从反面衬托人物的机智、沉着和无畏,从而体现其可钦可敬的爱国精神。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是生死攸关的烛光吗?明白了课题的真正含义了吗?(生自由畅谈对课题的理解。)

师:孩子们,把你们的体会与感受送入课题中吧!

(生个性化朗读课题)

【案例反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为此,本案例教师紧扣“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会把奖牌颁发给谁”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和研究故事情节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潜心读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不断促进学生深挖细小情节,与文本、主人公、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不断拓展学生思维,适时点拨学习策略以及真诚激励学习状态,伴随着对话的始终。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猜你喜欢

杰奎琳机智奖牌
首枚奖牌!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机智的妈妈
机智的警察
这个世界需要你啊,机智的少年
“低学历”女生的餐盘传奇
机智的回答
来自中国的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