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2009-08-24杨卫国
杨卫国
长期以来,大家都习惯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数学教学以“练习”为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演例题、学生依葫芦画瓢做练习”的现象司空见惯,结果往往是“有师易、无师难”,学生对数学越学越没兴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数学尖子生也不过是“公式篓子、题型篓子”,缺乏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带来的不良后果。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生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杠杆。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疑问,或不会主动产生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就会出现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所以,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课前精心编拟自学指导提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不同于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而按新课程标准编排的数学教材虽然也注意了事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但是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性使数学教材仍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这就让学生自我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会产生阅读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积极创设出一种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让他们能为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激发阅读的兴趣、动机。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指导提纲。
自学指导提纲实际是为学生安排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具有定向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学指导提纲的顺序和要求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老师可以编拟自学指导提纲:
1.观察教材中例1的两个长方形图形,它们各由几个平面图形组成?这些平面图形都是什么图形?
2.这两个立体图形各有几条边?什么叫“对边”?它们的对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几组不同的对边?
3.长方体一定是由六个长方形组成的吗?特殊的长方体可以有几个正方形?为什么是两个正方形?
然后要求学生像阅读语文课文一样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数学教材,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
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多动手、多动脑,而且可以
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阅读方法指导,课中巧妙设疑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不教。”——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学各种所需知识。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对教师有一种依赖,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甚至许多学生上完课后都不知道教师讲的内容在教材的第几页,属于哪个知识点。因为如果没有课堂练习,学生甚至根本不用拿出数学课本就能够“顺利学完”——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妨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要改变这种呆板模式,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对数学教材中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要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地设疑,把难点分散,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先让学生默读一遍,然后教师设疑:“同时乘上或除以”怎样理解?“相同的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又要“零除外”呢?这些质疑,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再要求学生把“比的基本性质”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加以比较,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也能
激起学生思考释疑、探究答案的内驱动力,激发再次阅读教材的兴趣,可以顺利地解决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三、巩固认识,整理归纳
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除了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后整理归纳,把主要知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形成自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练习编排意图,紧密配合例题,围绕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巩固练习和课外阅读。如教学“年、月、日”以后,可让学生翻看自己家中的日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阅读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和时间赛跑》等课外读物,不仅可巩固已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更能激发学生不断攀登数学高峰的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教材的充分利用,精心设计,注重学生阅读,彻底摆脱“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新理念,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