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09-08-21邬国栋
邬国栋
课堂气氛凝固是语文教学的大敌。有一位语文教师曾形象的说:“凝固的教学气氛如同瘟疫,只要在课堂上蔓延,这堂课非失败不可。它的传染使得教师的教学计划不能实施,讲课有气无力使得学生思维凝滞听课昏昏欲睡。”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凝固的教学气氛窒息了教者的智慧,压抑了学生的灵感,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失败。造成这种凝固气氛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活跃的学习环境,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些学生的思维虽曾闪出一束火花,但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也很快熄灭。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且美好,而且是他们理想的情景与境界,让他们抱着追求这一境界而又要达到另一境界的态度来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每节课的开端,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把握住这个关键,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把学生的“心”抓住,拨动思维的弦,具体做法可尝试以下几种:
一、以情入境
所谓“以情入境”,就是在教授学生新知识前,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有人说,兴趣是入门的最好老师。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太强,很多事情都容易感情用事。只有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用心去学,才能学有所获。在讲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开头就可以用优美的语句导入。比如说:“春,是四季之首,它是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季节。一提起春,我们就很容易想起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来,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写了春天里嫩绿的草,争艳的花,和煦的风,还有山、水、村庄、蜜蜂、蝴蝶等。”这时,学生们就会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就会体会到赏心悦目的情感,产生要急于了解朱自清是怎样描写这些春景的愿望,既引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果有条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先用多媒体制作了八种云的图片和四种云上光彩的图片,然后找几名文采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写好解说词,上课后,我就一边在多媒体屏幕上放图片,一边让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以天气播报员的身份在台前作解说。这样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耳闻目睹,颇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愉快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课堂教学当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景入境
通常情况下,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堂堂课循环往复,连学生都谙熟于心,了如指掌。因而兴趣索然,思维情绪受到障碍。如果偶尔改变教学模式,以某个特定的场景接触课文,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教授小说题材的文章,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逐步展开。而我校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她就改变了常规的传统教法。一开始就抓住矛盾冲突中最尖锐也最能激起学生感情波澜的“海船相遇”这部分,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三言两语稍作点评,抓住关键,适时升华,从而透视出主人公心里的曲折变化,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到了文章的主旨,利用新颖的角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歌入境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能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例如,讲《金色花》时,给学生吟诵《母亲》的歌词,由此导入新课。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放了录音——成方圆演唱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青春而美丽的世界。
四、求异争辩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而持久,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因为,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手,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究答案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多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现象,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根据学生理解问题易浮于表面的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探究问题的实质;根据学生观察问题粗枝大叶,不够精确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差错,进行修正;根据学生生搬硬套的现象,引导学生区别异同,分别对待,有的放矢;根据学生模仿他人的说法或做法的现象,鼓励学生立意。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分析课文后,可让学生思考:“愚公的做法可取吗?”“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时,在分析课文时亦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鲍西亚的审判公平吗?”这样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展开激烈的争辩,他们不盲从权威,各抒己见。当然,学生在发言中认识不一定成熟,有时会有偏激或错误,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以适当的引导。师生一同对不同意见实行平等的谈论研究,形成教学上的民主作风,更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也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要学会把课文中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课文的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讲课的语言、语调、语速要随文而变。高声快讲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低声慢吟如“窃窃私语诉衷肠”。既能显示气吞万里如虎之气魄,也能表达缠绵悱恻凄婉之情怀,让学生入耳入脑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会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有最佳效果。其中教师是主导,是连接作者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是主体,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能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