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训练之“五比”

2009-08-21陈永伟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类比对比比喻

陈永伟

摘要:本文以高中生熟悉的修辞和论证手法“五比”——比喻、比拟、排比、对比、类比为工具,引导学生掌握为高考作文增光添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五比” 比喻 比拟 排比 对比 类比

一些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对比、类比,用到高考作文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就谈谈如何使用这“五比”。希望对同学们的高考作文有帮助。

一、比喻

修辞上,比喻是用有相似特点的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具体做法是在作文中遇到不易说清的事理时,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打比方,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易,化枯燥为生动,化晦涩为直观。注意:用日常熟悉易懂事物作喻体,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是成功的关键。

例如《拿来主义》中,鲁迅用穷青年对大宅子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来打比方,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的“拿来主义”。原文是“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来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作者形象、直观地批判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不敢接触的,不敢择取的指责为孱头;全盘否定,放火烧光的怒骂为昏蛋;全盘继承,大吸剩下的鸦片的鄙夷为废物。直观明了的比方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鲜明的情感取向已不

知不觉地、深深地印入了读者的脑海,杜绝了枯燥和艰深的毛病。

二、比拟

修辞上,比拟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绘。

1. 拟人。修辞上,拟人是把事物比拟成人的一种修辞方法。作文中做法是对本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生命特征,用人才有的动作、神态等来模拟物,使事物人格化。让人易于接受,可感。注意:写作时物与被摹拟人必须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被摹拟人一般不直接出现;你得对被摹拟的事物拥有浓浓的深情,不然你的比拟就不能动人。

例如“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饴?在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竞融成了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2007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作者将唐朝比拟作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比拟作一盏醇厚铁观音。美人修长的十指震颤,脸上凝香,眼泪甘之如饴,散发出从容风味无不形象且生动显示出作者心中难以言表的唐朝,这样的比拟能不让人陶醉?

2. 拟物。修辞上,拟物是把人比拟成动物或非生命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动物或非生命体事物来摹拟。拟物是人的物化。注意:写作中人与被摹拟物必须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被摹拟物一般不出现。

例如《因为俺是俺大新生的》第三段“小时候,一有拉磨的活,俺大就让俺冲锋在前,俺拉着磨转呀转呀,累得死去活来,活去死来,刚想休息一会儿,俺大却在后面伸着蹄子,红着眼睛说:‘你小子敢偷懒,老子踹死你,快拉,要不中午一粒粮草也别想吃!你说说,有他那样当大的吗?呀?可俺兄弟呢?却在一旁闲站着,嘴里叼着几根草,幸灾乐祸看着俺……”(2003年全国优秀作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这里,没了痛苦流涕的申诉,没了声嘶力竭的呐喊,有的是父亲伸着蹄子,红着眼睛,于是老大的“坏”形象跃然纸上,埋怨老大之情油然而生,歌颂父爱博大就深刻透彻而形象生动,避免了平庸,日常生活化记叙。

三、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深化语意的修辞方式。作文中的具体做法是为突出内容,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道理放在一起说,写法上有些同于“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注意:排比的围绕中心进行的同一事例角度选择和不同事例的筛选摘取是排比成功的关键。

例如“那天晚上回到宿舍,瘫在沙发上,突然一阵闪电划过深蓝色的苍穹,几声雷鸣似乎要将一切生灵唤醒。我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哭了。想起了母亲做的香喷喷的红烧鱼,想起了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想起了家门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想起了院里那张缺角的乒乓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看着鱼缸里的金鱼,我想:鱼终究离不开水。”(2005年湖南卷《那鱼·那鹰·那人》)在路上,一个要跑,跑出父母视线,跑上自己轨道作一个真正自己的作者,排比式地回忆起了红烧鱼、父亲的教诲、老槐树、乒乓台、高三日子、金鱼,亦强势地带出了父母和亲人朋友用爱编织的幸福。

四、对比

修辞上,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做法是写出正面或反面事理后,举出与之相反的事理来,达到有比较才有鉴别的效果。注意:与类比相比,对比找的是不同点。

例如“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通过对比让后人明白了两者的不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张溥和四方之士心中,轻贱、低劣行为的高爵者显然虽活却已死了;尊荣、高贵的五人虽死犹生。

五、类比

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相似,推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写作文的具体做法是紧扣原材料,又不拘于原材料,把思维触角延伸到现实生活领域,找准两者“相同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牵联勾挂,用可触可感可闻可见的鲜活事例来进行推演。注意:与对比相比,类比找的是相同点。类比是论证方法,大家侧重于感悟并会使用它就行。

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没了空洞的推理,少了俨然长者的说教;有了娓娓而谈的畅快淋漓,多了船桥头自然直的明白晓畅。国君要思求长安必积其德义之意自然呼之欲出了。

以上是我教学生作文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仅是一些技巧总结。虽然分开来说,宜分开来练,但熟悉后可混合地使用。文无定法,技巧应用之妙,纯乎一心。要想为高考作文增色添彩,必需靠大量的、针对性的、持续的写作实践。特别提醒学生们写作文要以“你”为主,勤练为路径,观且思为前提, 以“情”为缰,以“巧”为用。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

[2] 曲一线,《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猜你喜欢

类比对比比喻
比喻最爱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