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2009-08-21牛杰昕
牛杰昕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应该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新课改是在我国传统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时期被提上日程,让老师和学生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
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也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所以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和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让教改的新理念时时刻刻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教师转变角色
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待教科书,教师应该是使用者,可以超越教材,可以合理地取舍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的倡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该能激发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答案,要不断质疑,不断超越现有的答案。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共同站在同一平台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展开从智慧精神到心灵的沟通和交流,真正做到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学生向创新型人才迈进。
三、教师提高自己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储备量。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充电”。
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新课程专家深入教学实际,对一线工作者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
其次,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因此教师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及其他学科,以满足学生各种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有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应对课题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再次,新课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教学之中。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将它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新课程需要总结、学习和研究。教师仍处于成长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我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自身的发展,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得之经验,失之教训,无论得失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是进步的基石。教师要在新课程试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善于广泛阅读中外著名教育家的论著,多方学习各地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多向同行请教,广泛开展交流。教师要不断回味教学得失,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从中吸取营养,悟出道理,指导今后实践,这样一来,教师也就成为终身学习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由“做一辈子老师”向“一辈子做老师”的转变。总之,新课程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新课程给教师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教师将丰富内涵,提高素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的过程;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
1. 把养成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学校这个氛围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学生必须从细节做起。比如:平时不讲脏话,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见到垃圾能随手捡起,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
2.重视赏识教育。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宽容,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因此,我平时总是忽略学生的缺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夸大他们的优点,赞赏他们的独特见解、微小成绩、大胆质疑和付出的努力。赏识就像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犯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其改正的信心,点燃其向善的勇气。教师亲切真挚的赏识语言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保持着自信和乐观。因此,教师不应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应大方地使用自己赏识、鼓励的言语,对学生进行由衷的赞美。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针对问题,我经常说:“你怎样认识这个问题?”“你的想法很好、很独特、有自己的见解”、“不同意的同学可以再说说”……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阳光,是雨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新课改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主体,因材施教,发挥主体优势,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有自己发言的机会,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允许学生及时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换意见,有不同见解者可以来一个小小辩论,在这种互动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新课改的道路,我们任重道远,但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探索、尝试下去,让我们的新课改充满生机,直到新课改的硕果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