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2009-08-21吕耀明
吕耀明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融入课改的潮流中,成为课改大潮中的真正舵手。我们现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 需要继续努力改进。
一、多媒体的使用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而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因对多媒体的运用不理解,本来该板演的内容,也在多媒体上一放而过,结果学生看了个热闹,什么也没记住;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和以前使用投影仪没什么区别,只是制作了几张幻灯片,并且每张幻灯片上就是一些文字,没什么特殊之处;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在多媒体上加一些动画,设置一些特殊的字体等等,结果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些动画和特殊字体上,看着挺好玩,结果该学的数学知识却没学会,这样的教学设计喧宾夺主,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首先考虑课件里的动画是否对所讲的数学知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否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服务。而不是盲目添加,凑热闹,使它缺乏实际的意义。
二、为活动而活动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调动学生潜能的开发,领悟知识的内涵和形成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要求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多样性。于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加入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他们认为没有学生合作、讨论,就不是一节好课。本来学生自己独立便可完成的题目,教师也硬性地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教室里看似热情高涨,求知欲增强,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有的同学借机再说闲话,有的同学在搞小动作,甚至有的同学在打闹,这些教师都视而不见,还以为自己的设计很成功。这里我不禁要问:“你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了吗?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了吗?有些问题有必要去合作交流吗?”其实,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交流,并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活动。它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是使学生较容易接受数学知识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们不应盲目跟风,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
三、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评价目的作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学习和探索中去,应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以及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它的深刻内涵并没有真正理解,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对学生评价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在学生回答问题上评价过于牵强,甚至在学生本来就把问题回答错了时,有的教师却也师面带笑容地说:“你回答得很好,请坐。”而教师对回答特别准确的同学,也是说:“回答得很好,请坐。”这就造成了回答对了也好,回答错了也好,失去了评价应有的意义。虽然说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少批评,但少批评并不等于不批评,更不是一味地鼓励。对于学生有的错误,我们还是应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引起他们的注意,以免他们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就会使学生在知识上造成模糊的、错误的认识,与教学目的相违背。
2. 有的教师总是拿考试成绩做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试成绩成了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仅依靠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会使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使成绩落后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而失去信心。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应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对学生实施全面的评价。
总之,在课改道路上,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学习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把握其内在实质,真正理解它,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要搞形式化的课改,而是要搞实实在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改,千万不要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