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设”求美 升华提高

2009-08-21王天宇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美育意境

王天宇

摘要:美的东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一种享受,文章亦如此。将美好的东西融入文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美育 求美 揣摩 意境

“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查普利茨卡娅语)。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选编内容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相当多的文章再现了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体现了艺术美。因此,我们必须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注重审美教育。另外,美育的基本特点是潜移默化性,因此,在阅读教育中以“假设”处理教材,为学生创设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机会,对于强化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效应是颇为有效的。

一、“假设”入境,认识自然美

虽然诸多景色学生未身临其境,但景物均有“虽未经历,似曾见过”的感觉,如果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借助“假设”,或者引导创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画面,在形象的感受中认识美是极为有效的。

二、“假设”入境,感受美的画面

面对语言文字,学生往往难以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为此,可以“假设”促学生想象,让其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或者尽可能接近其画面,并进而步入其中,以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如:《桂林山水》阅读中,我这样引导:如果你来到桂林,面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何体验?学生有的说要荡舟漓江欣赏水中世界,有的说要立于老人山前表示问候,有的说要骑上大象(象山),有的说骑上骆驼(骆驼峰)去远征……从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美。

三、“假设”抒情,诱发美的情感

在创造并引导学生进入画面以深入感受其美的基础上,可运用“假设”强化情感体验,诱发美的情感,以促使其借助语言外化情感。如:《可爱的草塘》阅读中,在引导感受草塘的可爱后,我这样引导:草塘景色这么美丽,物产这么丰富,如果是你在草塘边会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是要用照相机摄下这美好的画面,当作永久的记念;有的说为自己的祖国有这么美好的草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草塘的热爱向往之情。

四、“假设”选择,理解美的行为

引导理解人物美的行为,可以“假设”促其入境,以选择自己的情境角色。如选择正确,则追问原因;如出现偏差,则引导比较,找出差异。阅读《猎人海力布》,学生初读后我问:如果小白蛇的父亲要给你报酬,你要什么?为什么?学生有的说要珠宝,说这样可以吃穿不愁;有的说要那块宝石,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猎物,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我未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弄清海力布的选择和要珠宝与要宝石的根本差异,使学生理解了海力布美的行为,知道海力布想的是别人,为的是乡亲,从而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五、“假设”揣摩,理解美的心灵

心灵美是人的内在的美、实质的美,它是人物行为美的内蕴。以“假设”让学生充当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可引导其较为顺利地感受人物美的心灵。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阅读中我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就是小红军啊,这么疲劳,当陈赓要你上马时,你为什么不上马,还要千方百计地把他骗走呢?你这么饥饿,当陈赓要给你炒面时,你为什么又不要呢?从而深切地感受了小红军“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连累别人”的崇高品质。

六、“假设”比较,认识美的价值

人物心灵美和行为美是以真美的价值为客观反映的。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行为美认识其价值是颇为重要的,而运用“假设”便更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如: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我这样引导:如果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动一动,那他们整个潜伏部队的战斗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样一比较大家就更进一步认识到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从而真正认识了邱少云献身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多激励学生,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德国著名教育家斯蒂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阅读教育中以“假设”处理教材,为学生创设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机会,对于强化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效应是颇为有效的。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进取欲和获得自信的心理需求,美育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美育意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