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实施“讨论法”应注重的四点
2009-08-21胡平
胡 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实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好“讨论法”。
但语文课运用“讨论法”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上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句话说明,课堂不能教师一言堂,一定要在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与思想。当然,孔子还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光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与思想还不够,还要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思考与认知。因此无论是他们自己讨论,还是师生讨论,归根结底要以学生为主。因此我们应该做到:1.问题、试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便于他们比较、分析、讨论。2.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保证,避免走过场。3.尊重学生观点,适时肯定。
二、注重教师的主导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双方的课堂,讨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激励和鼓舞。因此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参与,才能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讨论,提高讨论的水平,保证讨论的效果。
1.讨论前要明确目的与方向。2.多肯定、多鼓舞,使学生讨论更积极、更投入,达到讨论效果。3.随时掌握讨论的进度与状态,及时调整方向,适时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讨论深入,以便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过程的科学性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样学生不断思考并在反复思考中形成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完全符合思维培养的客观的、科学的规律。这个过程分解到课堂就是“三轮讨论”。
1.练习(思考提问)后第一次讨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展现做题思路;并且通过讨论,让学生自主比较,形成初步认识。
2.获得答案后第二次讨论。针对答案,矫正自己的做题思路,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获得感性认识。
3.教师讲评后第三次讨论。结合教师引导,通过再次讨论交流各自体会,达到质的提高,获得理性认识。
这样经过三轮讨论后,学生就会在不断的修正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了。
四、注重适用的广泛性
任何方法都不是简单的道具,要长期使用,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讨论法也一样。小到字音字形,大到阅读写作;不论是新授课还是讲评课,无一不可运用讨论法。北京四中的梁捷老师说过:“不是做得多就好,讲得多就好。比如练习对联,其实只做一道题即可。做完后,让学生按照对联的要求讨论:先是同位讨论比较,选出较好的一个,然后前后位讨论比较再筛选……同排讨论比较……班内讨论比较……最后各班再筛选,选出全校最好的一个,这样就可以了。因为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对联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了,那还用老师翻来覆去地讲吗?”由此看来,还有哪一个知识点不可以运用讨论法呢?
所以,用好用足讨论法对语文教学的意义非常巨大,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长期运用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