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

2009-08-21谷剑锋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目标生活

谷剑锋

数学在学生的整个系统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在数学思维训练、数学策略优化、数学情感态度价值孕育等方面得到更大收益,则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下面谈一下自己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根据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直接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征,围绕教学内容,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可操作性,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又要具有灵活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例1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让学生去估测身边的课本、文具盒、铅笔等物体,并交流估测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估测,然后用尺子进行测量,明确毫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了解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同时还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有所了解,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样,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够切合实际设计的各个环节。

二、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只有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千克和克的认识”中,我借助“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出示两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学生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的需要,激起学生学习“千克”和“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 和“克”上来。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们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要协调肌肉感觉来完成认识。所以我又选择了学生常见、喜爱的东西,如1千克果冻、1千克牛奶、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500克果汁等物品让学生利用弹簧秤寻找1千克重的物品。通过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样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在对“1千克”的筛选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此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现实的、有趣的。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换成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是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的。所以精心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实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适时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时,学生往往会为他们的挫折而沮丧,他们会为自己获得新知而兴奋不已,此时,正确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则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情绪的稳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的理念。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多元化激励性评价。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由于学生对小数已经熟悉,又有整数加减法做基础,所以很多学生能用竖式计算,这时我让平时一位字体写得不太好的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20.49+19.52”,这次他写得很工整、很准确,明显比以往有进步,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这位同学列竖式真清楚!书写也很工整!”再如,在检查学生做题时,发现有位学生计算完后马上进行验算,这时我及时给以评价:“某某同学为了确保计算准确,他早就已经养成了验算的好习惯,太好了!”等。这样的评价,既针对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又针对了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作为一名基础课程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并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让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充满兴趣和智慧,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有效性目标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