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
2009-08-21商春堂
商春堂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政治课的学习若是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这层面,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要全面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只有做到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政治课鲜活亮丽起来。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多看,提高阅读的效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此,政治课上首先要让学生们的眼睛真正地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机会,减少教师的读,加大学生的阅读读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一个指导阅读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让学生“眼动”的最佳效果。
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前,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阅读内容;也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末,这样可以起到总结和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阅读活动无须固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即可。
在教学中,课堂时间很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拿来阅读,教师可安排课下时间,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报纸栏目、电视节目,观察一些社会现象,学生由此积累而丰富生动的具体材料,为理解书本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许多报纸、电视中的“法制栏目”就有利于初二法律知识的学习。观察众多媒体每年对全国“两会”召开的广泛报道,有利于学生对国家机关职能、组成的理解。阅读是政治课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教师的引、学生的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真正地落实,其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多思,增加思维的深度
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如在进行新一课的学习时,让学生根据课题,思考会讲述哪些问题: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思考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懂哪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教学“经济可持续发展”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特殊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第三种,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从新鲜有趣的问题中积极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通过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也只有深入思考的课堂才是吸引学生的课堂。
三、多说,提高思辨的能力
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评论、讨论、争论、辩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实际上,在教学中,安排“时政报告”,让学生组织国际、国内的热点进行播报,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评论。另外,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讨论。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能力。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很正常。也认识到烦恼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解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还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烦恼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也有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情感交流上开始体谅父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整个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口语交际锻炼,更构筑了健康心理。
四、多做,锻炼了运用能力
多做即鼓励学生多搜集、多积累,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教师还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材料、查阅图书资料、剪贴编辑制作主题小报、设计编排小品等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初二的课本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82年宪法是“我国建国后的第四部宪法”、“继承发展了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原则”……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第二、第三部宪法怎么回事?为什么第四部不继承第三部的原则?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法去弄清楚这一问题,同时教给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的方法。
总之,政治课学习要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现实、感悟真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