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009-08-21赵彦瑞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诗文语言

赵彦瑞

在各学科教学中,语文老师付出的心血最多,但产出却是最少的。多少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说话、读书、写文章。自小学至初中毕业,学了九年的语文,却没有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造成学生语文能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升学指挥棒的调度下,不敢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二是教师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整天想到的是升学、考试分数,盯住的是学生一大堆作业,手里抱着《教参》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三是教师不改进教学方法,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该怎么提高呢?

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应依赖于积累。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多读、多背、多写,这“三多“也是语文教学的立足之本。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与习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就是多。课程标准中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对阅读量的“多”的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是对写作量的“多”的规定。多读多写所表达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近几年,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多读多背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去年,在全县进行的统一考试中,我校2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2名的学生中就有我班的7个,而且班里其他学生的排名也是很靠前的。怎么培养出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呢?我的语文教学方法就两点:一是让学生读,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让学生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写。我的学生许多日记都带有题目,实际上就是“作文”。由于抓住了这两件事,所以才会取得如此成绩。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新课标要求1-5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从总量看,九年一共背诵240篇。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认为,200-300篇好文章烂熟于心,就大致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另外,语文教育实验也表明,学生背诵300篇左右的优秀诗文是比较适当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较为扎实,学得也颇为轻松。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清代孙洙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接近背诵。其实,就当今的中学生而言,不仅要背诵好诗,还要背诵佳文;背诵好诗的好处也不只是会写诗,还能全面增强阅读与写作能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多背诵诗文佳作,对学好语文乃至其他功课,甚至对将来的深造、成就的取得,皆有好处。现在,中学生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要学好英语,就必须多记单词、多背范文。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学习汉语(语文)就不能多记词语、多背诗文佳作呢?背诗文佳作,是不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

要多读、多理解、多背诵,积累才多,才能为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反复吟诵,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素材。“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数量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达芬奇画鸡蛋、鲁班学艺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读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般文章的结构、特点及技巧,掌握了丰富的词汇、语言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再搜肠刮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自然形成了。初一学生刚入校时,我让学生形成背诵的意识。刚开始,学生对背诵还有些畏惧情绪,我先给学生规定这样一些简短内容,如:立志、交友、处世等方面的名言警句,调动起学生背诵的兴趣。每一个角度的内容都先选一部分,印成小报,发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自己每天再补充一条相关的。每天上课之前都检查背诵,个人背或齐背等等。然后,让学生逐渐背诵诗歌散文,再逐渐扩大到文言文。学生除了背诵教材中的文言文外,还适量的背诵一些课外的经典名篇,从中汲取古人思想的精华,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同时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也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没有足够的自己的语言储备,阅读是无法谈起的。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累顾名思义,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的语文实践。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在此,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竭尽所能担负起这份重任。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诗文语言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