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弱智生的培养

2009-08-21孟凡刚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弱智特教技能

孟凡刚

农村中小学中大部分都离城市较远,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置都相对薄弱。有一些弱智学生一般也都随班就读。弱智生随班就读促成了一种加快弱智教育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办学形式。那么,我们面对现状,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日常管理和着手我们的教学呢?今对此状,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建议,以便和大家更好地研究交流。

一、两到位

1.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思想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管理,思想先行。首先领导要把弱智生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与普通教育摆放在同等位置。选配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在生活上能关心、爱护弱智学生、掌握弱智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善做巧做各类学生思想工作、有一定教学和管理经验、家长放心、领导信任的教师担任主管,拟定特教教师学习培训计划,订制特教教学的相关资料,以可行有效的思想、方法武装弱教领域的教师思想。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特教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形成一师多能、一师多用的常规格局,把特教工作内化为教育工作的一抹朝霞。

特教教学根植在普通学生的教育中,让学生理解、同情弱智生。他们在社会中是弱者,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去关心、爱护、帮助他们。他们需要微笑而不是讥笑;需要伸手而不是挥手。只要我们每人多伸一把手,献一点点爱心,那么他们身边就围满了幸福。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爱,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享受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大爱。

2.由普遍到个别,教学到位

弱智生与正常的学生一样,也要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正常学生适用的教育方针、原则、方法、措施对弱智学生也一样适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一课两用的方法(即形式上有同于复班制教学)比较有效。可以把第一教学任务分配在常规教学(即正常教学)上;把第二教学任务用来安排弱教教学。一堂课两个任务,参差安排,互不干涉。在同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弱智生的教学要做到“五要”:一是教学内容选择要“适合”;二是教学目标要“适度”;三是教学方法要“适当”;四是任务分配要“适宜”;五是学生评价要“适中”。以确保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努力提高第二教学任务为原则。普遍教学与个别教学齐抓共管。

二、三培养

1.立足《意见》,培养合格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要推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通过班会、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使之成为班级良好风气形成的中坚力量。要让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为了他们成长,为了他们的明天,使他们自己愿意在这里接受教育,与学校形成合力,培植一颗我为社会、学校、家庭做贡献的善良之心,为明天成为和谐社会中合格的一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立足家庭,培养自理能力

在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上,学校努力培养弱智生的自理能力。父母不会陪伴他们一生,早日学成自理能力是学校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目标,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和重托。平日里的生活起居和普通学生的管理要求一致。因势利导,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学生心理、生理的准确辨析能力,养成打扫公共卫生和搞好个人卫生的习惯。

3.立足社会,培养情趣

弱智生也将是明日社会中的一员,参与社会活动,立足社会生存,学会一项技能,成为一个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公民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学会了技能就能生存,学会了技能就可以减小对社会的负担,这也正是教育所独具的功能。对弱智生的情趣培养则成为了重中之重。首先要评估准确、任务分配要适度。在劳技课堂中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协助他们达成教育目标。目标安排难易适度,个辅准确耐心,对这一群体有所倾斜,把弱智生全方位考虑周全。形式力求新颖、多样、有趣。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内容安排只要适合,基本能达到教学预期。情趣爱好建立起来了,为明天的学习储备了动力,为明天学习更复杂的技能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弱智特教技能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