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9-08-21公佩巍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案德育教材

公佩巍

小学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已结束,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形历历在目。不难看出,这些新教师经过课堂教学演练以及参与新课改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细分析,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规规矩矩,唯教案是从

一个教英语的新教师,下课铃响了之后,还是很规矩、很教条地依照教案上写的步骤,一步不落地继续进行,都下课了,一首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歌曲硬是让学生唱了一遍又一遍,结果拖堂5分钟。且不说拖堂是侵犯学生课堂“隐性”权利的行为,单就她的教学来看,除了教条、死板,我不知道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我的感受。

另一语文教师,按教案规规矩矩地进行完了所有步骤后,发现离下课还有3分钟,可她竟无事可做,只得提前下课,因为教案上就设计到这一步。类似的课堂教学情景,不胜枚举。

不可否认,教案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的结晶。但是,这并不是说,上课时必须严格按照教案来,不能越雷池一步。教案只是上课的一个依据。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案。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可以改变教案来适应课堂,切不可让教案束缚住了手脚,让活生生的课堂变得呆板、无光彩。

二、对教材挖掘不够,重点不突出,难点解决不力

在听课时,有一位女教师讲《田忌赛马》这一课。听完后,我们几位评委一致认为:老师的个人素质不错,教学基本功扎实,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堂课有“硬伤”。我们知道,《田忌赛马》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为什么田忌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就反败为胜。可这位老师在这一部分却如蜻蜓点水,放过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大好时机。

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要教给学生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契机和典型问题,注意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思维训练的课程价值。《田忌赛马》,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多好的契机呀,放过了岂不可惜!教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就等于给了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是教师对学生终生的帮助。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包办”太多,不敢放,不会放

譬如,我们还听了一位新老师的英语课,一节课教师先是一遍遍教读eleven——fourteen四个单词,接着又让学生一遍遍读,光这就用了20分钟。按理说,后20分钟该放一放了,这位新老师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报数,从1到14,20分钟是横着数完纵着数,从前往后数完又从后往前数。

这样的一节课听下来,评委们都打瞌睡,真难为学生了,天天听这样的课,脑袋准生锈。

像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新课改要求学生要自主地、探究式地学习,像这种嚼碎了再吐给学生的做法的确已不合时宜。

四、教师心中没有一种明确的纪律观念

上课过程中,时不时地听到新教师在教育学生:“要坐好了”、“不要说话了”、“谁再说话就不奖给他小红花”等震慑学生的话,甚至连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抢着回答老师问题时,急得直叫老师,屁股离开凳子,都被视为不守纪律。试想,多么强烈的求知欲望愣让老师掐灭了!

五、教师眼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全班概念

整个教学过程的40分钟,教师的眼睛始终停留在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身上,提问始终只要那么几个学生回答,严重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我发现一些后面的同学,刚开始几次还举手,可几次过后,老师仍不提问他们,便再也不肯举手了。

针对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我思索数日,终于有了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我看过光碟上的一节优秀英语课,下面就以这节课为例,对新教师谈一谈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执教者是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曹培老师。

教材:《L·S·P儿童英语》3B

课题:《Unit 3A Go Fishing》

课本内容:爸爸要去钓鱼,儿子要跟随,爸爸要求儿子戴上帽子后出发,到了目的地,开始钓鱼,爸爸钓着了一条大鱼,儿子钓着一条小鱼。

曹老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学生词、短语,教学对话。

第二步: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练习对话。

第三步:分四组让学生上台表演,但钓到的物体不同。1组:fish,2组:a big straw sandal,3组: a plastic bag,4组:a bottle。

第四步:德育教育:Think it over. If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the river, how dirty the river is!

第五步:Homework:How to take care of river.

针对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一下应对策略。

一、课堂教学不囿于书本,摆脱教案限制,要敢于有所创新

素质教育的一个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这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教师上课时要走出书本的框框,有所创新。像曹老师的课中,创设情境教学时,大胆增加了草鞋、塑料袋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既能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又为下文渗透品德教育作了铺垫。

二、深入钻研教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真正掌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

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得是否到位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少的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只有这样,才能在上课时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德育目标渗透要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三个层次。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渗透品德教育。但一定要注意,进行德育一定要自然,不要无病呻吟,为德育而德育。像曹老师是在完成钓鱼时钓到了草鞋、塑料袋、矿泉水瓶子这一教学环节后自然过渡到这样一个问题:Think it over. If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in the river, how dirty the river is!水到渠成。

四、作业设置要有拓宽性,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作业设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改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打破陈规,去掉那些重复性的无效练习,注意多布置一些拓宽性、研究性的课题。比如:曹老师布置的作业“How to take care of river”就属于拓宽性的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提出研究问题,运用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虽然小学生的研究成果是那样的稚嫩,甚至经不起推敲,然而孩子们的收益是多方面的。

五、关注每一位学生

1.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必须首先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各种见解。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没有“差生”,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需要特别的关爱与帮助。

3. 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老师也要予以特殊关注。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在上数学课时,40分钟没有认真听过老师的课,甚至书本都没动过。我悄悄问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小学生,他告诉我:那个不听课的小男孩从来都不认真听课,但每次数学都考100分。对于这种老师讲的内容都会的学生,我们也要想办法把他吸引到课堂上来,不能弃之不顾。

六、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教师过分地强调对学生的行为控制是不正确的,如果是这样,只会有课堂上的表面效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纪律。实际上,评价课堂纪律的好坏不单纯看学生的外部表现,而主要是看其情感的饱满和思维的活跃,看其是否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尽管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还应看到,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是有了很大提高,希望随着课程改革的更深入进行,我们的新教师能与新课程同成长!

猜你喜欢

教案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定跳远》教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