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教学中的教学改革

2009-08-21王丽艳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政治课题目教学方式

王丽艳

鉴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抽象,缺乏形象性,难以记忆,加之中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于一些政治经济中的常识现象缺乏感性了解,导致政治知识很难掌握。在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些教师还长期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理论思维习惯和方法的科学培养,脱离生活实际,使不少学生产生政治课枯燥乏味的不良印象,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政治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政治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必须改变学生对政治的厌学心理,转变政治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觉得政治课的改革首先应是努力增强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给政治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教育者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政治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教育)对于一个中学生的重要意义。教育不仅要培养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还要同时让他们具备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教育者只有站在这样的思想高度上,才能够以更高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径。

基于如上所述,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的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一、课堂上多讨论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1. 题目的确定

一堂成功的辩论课或讨论课,要求它的题目必须新颖、有激发力,能够激起学生辩论的激情和兴趣。比如当讲到高一《思想政治》(上册)第一课第二节《货币的来龙去脉》的第一标题“货币的产生”时,在讲完货币的产生过程后,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思想教育。如果采用陈旧的说教方法,学生口服心不服,对同一问题理解的深度也不够。经过反复思考,查阅有关材料,我拟定了下面的讨论题:是向钱看还是向前看?另外,讨论题的设定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有可辩性,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的题目最好不要拟。比如对于如上的题目,向钱看本身没有什么坏处,但它确实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后果,向“前”看也不能一点不向“钱”看,向“钱”看是向“前”看的一个方面或者一种表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偏执一端都失之偏颇。在讨论的过程中便可见到对方中的合理因素,而且这样的题目涉及到学生自身,涉及到他们对于金钱、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态度,所以很有现实意义,学生很愿意互相讨论。题目的选择,还应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不要什么知识都拿来讨论。

2. 要求学生写出书面讨论或辩论提纲

题目制定后,布置学生写书面提纲,作为讨论和辩论的依据,学生写提纲的过程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一般要告诉学生应参考的资料或考虑问题的角度或方法。

3. 教师的启发引导

在学生正式讨论之前,视学生准备的状况,教师可做讨论前的激发式演讲,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4. 组织讨论

视讨论题目,把学生分成持不同观点的小组,一般一次2-4个小组为限,不易太多。教师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做好观点的记录工作,当讨论处于低潮的时候,要启发学生思维;当讨论激烈时,要引导学生往深层探讨。

5.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语言精当、言简意赅,指出各方观点、长处与不足,并给学生一个比较正确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分析概括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二、上演讲课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演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占用时间多。在实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题目的制订要具有可演讲性

演讲的内容必须是可以唤起人们注意的、有一定的激发性和演讲性的内容,题目设计不合理会使学生只能无病呻吟,达不到预期目的。

2. 指导学生写好演讲词

要求演讲词必须逻辑严密,必须言之有理,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较严密的理论分析。由于是政治课上的演讲课,所以要求演讲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一般不要求学生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但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炼,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有空洞的理论,而没有事实依据。

3. 组织演讲

要求听的同学作出认真的评价。让学生在讲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到演讲的规律,并在讲与听的过程中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师要做好演讲前的激发演讲和演讲后的总结,教师应及时总结,此次演讲的利弊得失,并对下次演讲提出希望,评出“最佳演讲者”,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励。

三、边教边学

对于教材中极其简单,学生通过阅读就能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自教自学,即抽一部分学生当“教师”来讲课,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寓学于“教”,“教”、“学”结合,学生在“教”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概括、归纳、综合以及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这种方式还能增进师生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使师生能够更好地沟通。这种教学方式简便可行,但一定要科学组织。

首先,应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教案”备课。教师应明确学生“教师”应教的知识点,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准备。

其次,“教”的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评价学生“老师”讲课的优缺点,以及没有讲明的地方,教师要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四、鼓励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

这是全面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我在教学改革中经常使用,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独立思考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

1. 设置问题,就课本中的有关问题设置疑难问题;

2. 学生查资料,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3. 将学生分成成员大致相同的组,由小组组织参考资料,做好摘录,讨论问题的答案,写出小组的书面报告;

4. 公布学习小组的书面报告,由学生自己报告;

5. 教师总结并做好问题的正确答案,优秀的小组论文向全年级公布,有发表可能推荐发表。

以上是我在教学改革中所做的各种尝试的总结,反映在成绩上,学生的政治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方法不断得到更新和改善,各种能力有了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课题目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追根求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