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9-08-21李广斌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冰箱三角形公式

李广斌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来,使教学活动“动”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形成师生互为补充的良好教学局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和谐情为桥。只有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阵地、把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去拨动、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动,一起思维,才能使每一节课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工作的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的人,而教师则既要担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要担任参与者。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感召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积极思维,鼓励他们驰骋想象,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比如:在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出示过这样一道题:新华冰箱厂去年生产冰箱48480台,今年前8个月的产量就和去年一样多,照这样,这个冰箱厂今年会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很快,90%的学生照常规列出了计算式,接着,我让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不一会儿,有几位同学用新的方法列出[(1÷8/12-1)×100%;(1÷8/12÷12-1/12)×12×100%等算式;他们还勇敢的站起来口述解题思路,看他们那积极劲儿,我表扬了他们,还鼓励他们要更加努力,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复习课变的生动异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互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知识是创新之源,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基础,充分利用课堂,通过互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和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创新没有年龄和空间的界限,但是创新思维本身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精选例题,精讲多练,创设问题情境,拨动学生的创新之“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按小组拼图、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0分钟后,让同学自己当“小老师”汇报学习结果。最后,引导全班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既巧妙地运用了“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容易引起定向反射是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重点问题分组讨论结合教师点拨,难点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细致讲解、反复练习。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出手一试”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复习“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可不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就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巧妙运用教学互动,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并通过说、写等表述方法,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使他们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冰箱三角形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冰箱里的那些“食”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冰箱里的夺命派对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