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2009-08-21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李密文言句式

肖 会

文言是在汉代以前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口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不说了。但魏晋到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写文章都还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典范而刻意模仿,这样文言就成了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书面语了。由于魏晋南北朝以后口语和文言逐步脱离,因此以后各个时代的作者写出的文言文会夹杂着后代的词语和后代的语法,不可能跟汉代以前的语言完全一样,这就使文言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了某些细微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改变文言的基本面貌。所以,无论先秦两汉,还是宋元明清的文言作品,它们的基本词汇、语法都大致相同。这在客观上给了我们方便,只要学会了文言,我们就能不受时代的限制,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自由地汲取所需的营养。

文言文的阅读,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看,主要是语法和词汇方面,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词汇,最难的也是词汇。

学习文言,必须多掌握文言词语。只有将一篇文言文的词语的意思弄清楚了,才可能将整篇文章读懂;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的词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文言文距离我们的时代已很久远了,和现代文比,写作的文化背景差异大,使用的词语、句法也不同。有的词汇,今人已不用,即使延用至今,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也相差甚大。因此学生阅读文言文时,首先就在文意上产生障碍,而教师多采用串译法——教师讲、翻译,学生记的单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仅重视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导致教学过程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其实,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没有必要让教师串讲下去,应该使学生从机械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切实处于主体位置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引起深思,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在扫清文字读音障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不无道理。这样下来,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照注释和其他参考资料讨论并翻译全文,对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过去学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文言知识。运用这种讨论翻译全文的方法,很多地方是学生自己翻译的,所以学生比教师全文翻译时记得更为深刻持久。另外,学生也得到了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要注意的是写作背景应包括当时社会背景和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况。这样会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以达到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如读李密的《陈情表》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这些内容:李密曾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之后,李密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xiǎn)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不是李密的本心所愿。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这篇融情于事、情真意切的表文。学生了解这些,就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也就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字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字词的归纳主要有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注意古今差别极大的词)和词类活用。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主要由教师以题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学生解答,在解答中记忆并学会运用;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词按类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在文章中从头至尾找出,教师适当地纠正和补充。

适当加大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或色彩不同,或语气不同。仔细地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对文言文学习有很大的好处。文言文的课外阅读训练,如果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课外不去阅读文言作品,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即使在课堂上把文言文学懂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也容易退步。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让学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以此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是否真懂。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在我国文学史上,先人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这些文化著作大多数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因此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李密文言句式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试论李密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