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物理课堂“动”起来

2009-08-21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吹气师生关系现象

王 莉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更应让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如何让物理课堂“动”起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物理教育的特点,教师应把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例如,讲《电路》一课时,对初中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使让人感到神秘。为了让学生在开始学习电的时候就能消除恐惧感和神秘感,我选取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几个精彩瞬间(展示奥运舞台灯光画面)并配上其主题曲音乐《我和你》,同学们再次被开幕式那气势恢弘、美轮美奂、变幻莫测的灯光所震撼。一下子同学们的激情便被调动起来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其奥妙的兴趣。再例如讲《参照物》一节,我们来模拟一下车站送别同学的场景,让一部分同学乘车去“旅行”,一部分同学送别,自然就可以问:车上的同学看到地上的同学向后退去,而地上的同学看到乘车的同学远远离去,究竟谁在运动呢?学生通过亲自活动,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有一个标准物,否则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是否“在动”,还是“没在动”。有了这个判断后,让学生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阐明上述结论,然后再指出,物理上把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学生在“动”中很容易掌握新知识。

二、重视科学探究,加强合作探究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与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目的主要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例如:讲《在流体中运动》一节,这节属于流体动力学的初步知识范畴,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这节课的重点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探究这个知识点时,可通过大量科学探究让学生把现象与气体的压强流速联系起来:

实验(1)用硬纸做一个鸟翼模型,做完后,两手将细线拉紧,使鸟翼水平,用嘴对着鸟翼前端细线处水平吹气。请大家观察:鸟翼将向哪个方向运动?

实验(2)将细纸条的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水平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3)将一个乒乓球放置于小烧杯中,水平在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4)取一根吸管,从中间切开一个口,并折成直角,一端插在水中,向水平端管子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5)模拟一个生活场景:用纸制作小窗户,用软布制作小窗帘,窗外一阵风吹过,屋内窗帘怎样动?观察现象。

实验(6)将两只泡沫小船并列放在水槽中,中间留适当空隙,同学用“小桨”加速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度,观察现象。

这样,整个物理课堂便实实在在“动”起来,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轻松地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通过情景分析和讨论,经历问题的提出,通过实验探究,经历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另外,合作和探究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学生的个人利益与自己所在小组的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尤显重要。教师能否顺利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教师所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能力的培养者,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有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和谐、健康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要大力表扬和鼓励。

我们要想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教学步骤、方法,让学生的心情激荡,让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的神圣和魅力。

猜你喜欢

吹气师生关系现象
吹气龙
水陆两栖飞机方向舵附面层控制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猜谜语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