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009-08-21董喜辉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语文

董喜辉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因素,教师应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关键词:激发 语文 兴趣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的影响力越大,他的意图就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可能性也越大,对学生的教育也就越成功。人格魅力主要产生于教师的品格、学识、才能和与学生的感情。

1. 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从学识上吸引学生。

2. 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用高尚的信仰和追求,来引导学生,以身作则,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

3.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授课方法,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二、课前演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提高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从学生初一进校,我们就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全班学生机会均等,按学号轮流,人人上讲台演讲。

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因此演讲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不受限制。学生的兴致很高,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演讲完毕,其他学生会进行点评。无论讲者或者听者,都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轮到演讲的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演讲稿,利用课余时间背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轮下来,绝大部分学生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这不多的机会倍加珍惜。在接下来的第二轮、第三轮的演讲过程中,表现就更出色了。这里有自身的超越,也有同学间的挑战。内容从生活笑话到国内外新闻、从民间传奇到现代生活故事。内容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衔接,富于针对性的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增长了见闻。同学给予的阵阵掌声又很好地满足了演讲者的自尊心,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老师适时地指导鼓励,就如一剂良方,让他们变得自信满满。通过倾听别人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评价既要客观公正又要尊重他人。

三、有趣的课文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在开始时就必须想办法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使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的?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橘子”时的细节?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出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活”了起来。

四、优化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虽然没有影视歌坛的明星那样的魅力,但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可以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

首先,要“正”。“正”即雅正,正确而且优雅。语言要规范正确,不仅要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土语和各种口头禅。同时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句子结构要流畅完整,文理要通顺,语言要丰富多彩、具有新鲜感。在授课中要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抑扬顿挫,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其次,要有“情”。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对职业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

再次,要“趣”。“趣”即教师语言的幽默。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最后,要 “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教师一定要反复修改教案,以达到语言简练,讲授精当,抓住精华,突出重点。

五、美文赏析,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课最后的三五分钟时间,请一位学生朗读一篇自己非常欣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然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学生对此非常喜欢,每一节语文课上,“美文赏析”都成为最受欢迎的内容。不难想象,学生从一发下课本,就开始看里面的文章,到讲解学习时,内容早已不再新鲜,失去了吸引力。再有,教科书上的文章是早已定好的,一般情况下不能更改,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而“美文赏析”则不同,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且不受教学参考的束缚,可以敞开思路,尽情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六、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而好的课堂结束语,同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教学效果更好。究竟采用哪些方法,才能使结束语更好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仔细设想,下一番工夫了。我在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说得很好,很有趣。是呀,童年它奏响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妙的乐章;童年,给了我们五彩缤纷的阳光。在人生的旅途中,童年的快乐点燃了我们生命的希望。同学们,愿你们永远拥有这一份童真,在生命的长河里,永远快乐、年轻!”通过这一番话语,使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有意识地把课内的每一篇文章当作一个例子和媒介,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淼无边的文学海洋,让学生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感受文学之美,去尽情地遨游。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来自课外这个“源头”,学生可以汲取无穷的营养,来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让学生不再把语文列为最不感兴趣的科目。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