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2009-08-21林光彬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创新

林光彬

摘要: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课程教学是主渠道,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是很好的切入点,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必要手段,加强创业教育是新渠道。要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中,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两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把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最高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中,我们重点探索解决“提高什么”和“怎么提高”这样两个问题。我们着眼于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突出提高“五种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于“怎么提高”能力的问题,我们决定把全面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个重点,为解决“怎么提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认识。

一、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是推动实践教学的关键。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突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从领导、组织、计划、基地、经费等方面进行系统完整的设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制度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中。

1以人为本,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制。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要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核心,通盘考虑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将学术氛围的营造、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通盘考虑,把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科技文化竞赛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制。

2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第一学期设置专业导读性课程,请专业名师讲授,为学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提供指引。在课程结构上,增加微观实务课程、实验课程和创业课程。试行以“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到两割学期的实践教学。建立了全校性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学习资源库。

3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现代教学技术服务中心和教学实践科,加强对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服务和质量管理。

4建立了一个平台(经济社会仿真实验平台)三个实验中心(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37个专业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体系。实验室配置综合性模拟软件和经济数据库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性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实验平台。其中,我校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经济社会仿真实验平台,与浪潮集团共建ERP实验室和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为学生开展ERP实验和电子政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分层次,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新模式。我校把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经验知识的重复性检验,工作业务流程的实践训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构建了以专业实习为龙头,暑期实践、寒假实践和周末实践为补充的社会实践体系。形成了五种实践教学新模式,即经济社会仿真模拟校内实践基地模式,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模式,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海外实训模式,传统校外实习模式。

6学校把指导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课外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工作安排常规化,经费纳入正常教学预算。并安排相关教学课程。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可以免修相关课程,免予进行相应的水平测试。学校各类课外活动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在活动安排上尽可能地同课堂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一致、时间协调、内容互补。

7开展本科生职业发展培训计划。每学期聘请校内、企业界或政府部门的授课教师开设系列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每年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突出能力教学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提高就业求职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8搭建高水平创业教育平台。建立校内创业教育研究所、创业先锋班和创业俱乐部,与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建立国内首家财经创业园,为师生提供创业研究、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高端平台。

二、创新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是推动实践教学的主渠道。首先,我们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我校突出“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的指导思想,对本科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优化,提高了实验课程和微观实务类课程的比重,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实验、实验课程、经济社会仿真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课程体系,共开设了财政业务综合模拟、金融工程、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等90多门实验课。同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大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比例。同时,通过增加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写作、专题报告写作等训练,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书面和口头交流技能的提高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各环节之中。

其次,科研成果进课堂。我们提出“科研介入教学,学术介入培养”。一方面,在教学计划安排中鼓励在课程中设置前沿讲座,邀请权威人士用4~6个课时来介绍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把教师课堂讲授和专家讲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或学术前沿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进课堂。我校注重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向课堂转化的途径,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本科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具有前沿性、动态性和延展性,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课后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最后,开设学生自主研究性课程。我校鼓励教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自主研究性学习课程。比如《模拟投资银行》课程,由刘姝威研究员担任指导教师,每年有500名以上的本科生选修该课程。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合作开展研究,在9周时间内,每个团队完成1篇研究报告。通过项目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三、创建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与用人单位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实践教学很好的切入点。我校共建成179个专业实习基地。其中与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安永公司签订的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协议具有典型意义。双方合作建立以“事务所实践课程”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4年安排学生在安永实习9个月,开创了我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高级人才的新模式,在国内处于

领先地位。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开展与税政模拟实训,对于提高学生工作业务流程训练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与中央企业团工委等合作,每年选送工商管理本科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习,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浪潮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ERP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实验室等也具有明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工作业务流程模拟训练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我校还在法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税务专业也实行“事务所实践课程”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建成32个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7个志愿者服务基地,87个社会实践基地。同时,通过项目化管理方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体验式教育,每年组织上百支学生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厂矿、学校、军营开展实践活动。

四、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推进提高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我们认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层次。激励本科生开展项目研究和经济社会“田野”调查是培养大学生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现“主动学习”的有益方式,也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理想途径。为此,学校成立了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设立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建立了创新学分申报制度,搭建了一个创新教育平台,形成了四种有效模式:

1立项资助模式。目前我校已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学校和学院四个层次的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2003年以来,学校共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对654个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进行立项资助并对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吸引了3 938名学生参加,占全校本科生的35%左右,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题参与模式。我校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指导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一批名教授活跃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如著名学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刘姝威教授从2004年起组织百余名本科生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等项目进行研究,并公开发表有本科生署名的行业分析报告及相关文章多达80余篇;著名保险专家郝演苏教授和4位本科生申报的课题“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及医疗费用负担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资助;著名青年金融专家李建军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的测度方法研究》吸收了199名在校本科生参与调研,收集案例17个,提交调研报告76篇,发表论文报告2篇,有17位同学直接参加了最终成果《中国非正规金融调查》书稿的写作。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参与经历,拓展了本科生的学术视野,使本科生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3自主调研模式。学校通过制度化保障、项目化扶持和优秀成果奖励,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广泛开展社会经济田野调查,形成调研成果。一是每年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组织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包括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专题在内的社会调研活动,近3年来共有36个团队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二是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统计调查系统,包括一个数据挖掘与电话调查实验室,一个网络调查系统,一支进行电话调查和面访调查的专业调查员队伍,以及由专业教师和统计专家构成的指导教师队伍,采用电话调查、网络调查、面访调查等不同方式开展统计调查活动,其中“奥运信心指数调查”和“汶川地震调查”项目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学术竞赛与交流模式。作为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已经形成了以“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展为龙头,以“中央财经大学一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模拟股市投资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论文大赛等为主体的课外科技赛事体系,覆盖全校主要学科群。每届大赛都会吸引众多的学生参赛,创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人格。2003年,学校建立本科生实践创新学分奖励制度,根据学生学术实践活动和科研成果、论文的获奖类别和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学分计入学生的任选课总学分,列入成绩单。另外,学校每年举办本科生学术节和研究生学术节,评选“榜样中财”人物和“学术创新十星”人物评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营造了崇尚创新、参与创新的浓郁文化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起到了良好作用。

五、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是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渠道,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我校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有近5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具有财经类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基地入选国家“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ILO)授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在国内高等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形成了普及性创业教育(为全校学生开设创业相关课程)、系统性创业教育(以创业先锋班为对象实施系统教育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2创建创业先锋班,摸索出了一套财经类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业先锋班”采用3年制免费辅修的方式,制订了课程讲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成立了“创业咖啡”和“KAB”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对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参加“创业先锋班”的学生是从全校不同专业的大二学生中挑选出来。在教学方式上,“创业先锋班”采用小班教学和导师制,通过创业计划、创业模拟、创业方案设计、创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培养创业家素质的系统训练。

3形成了一支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了8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参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我校专职教师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和教学组织与考核的方式。

4成立了中国创业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形成了一个国际化交流平台。我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形成了“以科研支撑教学,以教改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近3年来,学校相继获得相关领域自然科学基金2项、社会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教改课题1项,并承担了全球观察项目(GEM)、中国城市创业观察项目(CEM)以及国资委、中关村管委会的委托课题,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和素材。目前,我校已经与日本和欧洲的一些著名创业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先后举办了中日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创业教育论坛,并与全球商学院联盟签约,成为创业沙龙(Start-upCafe)项目在中国的惟一合作机构,这些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总之,推进实践教学创新,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两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