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缺失引发的思考

2009-08-21谢加良占颖玉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竞争意识大学生

谢加良 占颖玉

摘要: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薄弱的表现形式入手,指出培养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目标,最终满足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强调人才要具备合作意识,他说:“他们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与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多任务,能迅速适应变化的情况,以及敏感地与周围的人协同一致。”这是对人才应具备的良好合作能力的描述。大学生是未来人才的中坚力量,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关乎个体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但是据调查,现在许多大学生个人能力很强,但合作意识薄弱、协调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过分强调了竞争,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评上各种先进、奖学金或入党展开不正当的竞争。大学生竞争意识明显提高的同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却愈显淡薄,合作能力缺失,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缺失的表现形式

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合作意识。

当代大学生出现两大类人,合作意识较差。一类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是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特有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使得他们相对独立但又比较自傲,追求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标榜自我,不愿意与人交流合作。另一类人是贫困生,大部分贫困生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比较自卑,并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焦虑和猜疑等心理障碍。这类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在与人交往中往往有很多顾虑。不善于与人合作。

2重竞争轻合作。

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面临一系列竞争,现今高校在对大学生的评价上也往往把成绩放在首位,如奖学金、“优干”和“三好生”的评定等都与成绩排名挂钩。而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周围的同学,因此,部分大学生在对竞争的理解中只重视个人的努力和拼搏,而忽视合作的一面。合作能力不高。

3人际关系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发展,不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有的大学生独来独往,不会或不善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交流合作,由于缺乏交流,造成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上和谐性不足,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宿舍矛盾或同学矛盾;有的大学生只顾个人埋头苦读,不仅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互助,而且寡于与他人交往,除了学习外,在其它能力方面表现较差,在需要与人交往合作的时候,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脱离群体不合群;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逐个人利益,凡事斤斤计较,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专业能力水平上,良好的合作能力也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不断深化的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合作能力现状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学生合作能力仍然较差,表现在缺乏合作意识、重竞争轻合作、人际关系紧张等。虽然,从许多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仅仅只是认识到重要性而已,而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实施,存在知行分离现象。从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反应来看,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普遍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

2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

现代各门学科不断细化而又互相渗透、交叉,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每个科学技术的重要课题都必然牵涉到多个学科,而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很难单独完成,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如全球大气测量和分析有144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参加,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就曾动员了15万名各类学科的科研人员,还有中国的“神3i"成功上天、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探月等重大工程无一不凝聚着数以万计的航天人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如果参与人员没有合作精神,这些浩大工程根本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可见,培养作为未来科技工作主力军的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现代科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要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具有和谐精神的人去实现。作为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精神,包括合作精神、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丰富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人一生中思维最活跃、各种观念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合作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高等学校应当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重视并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合作能力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观念,只有观念开悟了,合作意识增强了,才有合作的态度,才有合作的过程,才有合作能力的提高。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教育学生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如何体现等。首先,在课程设置体系中,加强或增补与合作能力相关的教育信息,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公共关系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诸多课程中,增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和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规律等知识。其次,有计划地举办以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请企、事业领导讲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企、事业中如何体现,列举大量合作成功的事例,使学生在意识到合作重要性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再次。在日常教育中,做到潜移默化。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班团会、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采用主题班会、系列报道、民主讨论和对阵辩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如何加强自身合作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合作与独立、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独立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独立是当今人才必备的

基本素质之一,而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细致的今天,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形之下愈显有限,个人有限的知识只有和他人的知识相融合才能取得成功。竞争能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合作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队的自豪感。竞争与合作,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每个人都要在各种事态和情况下经历合作与竞争,竞争能够使人进步,但人更需要通过合作求得进步,从而奠定竞争的基础,然后再通过竞争求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育中,高校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独立、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强调大学生需要独立时,合作也同等重要;分析合作与竞争两者之间的关系,树立“竞合”意识,在合作基础上竞争去实现“共赢”或“多赢”。

3积极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团队活动是大学生学习之外的重要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团队活动实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因此,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举行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如球类比赛、拔河赛和接力赛等需要团队精神的体育活动。辩论赛和文艺汇演及文明宿舍、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活动,等等。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团队拓展训练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或失败的苦恼,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树立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理念,把对大学生合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切实把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高校教育者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针对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较弱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日益合作化的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上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李峰.大学生协作精神及培养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0,(2).

[3]王晶晶.大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36—37.

猜你喜欢

竞争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